由于抗聯成分複雜、條件艱苦,無法統一思想導致內部出現大量漢奸

史海撷英 2024-02-22 16:21:46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23日,一場驚天動地的悲劇發生在東北的濛江縣(今靖宇縣)。 一位英勇的抗日將軍,在饑寒交迫、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與日軍展開了最後的殊死搏鬥。 他手持雙槍拼死抵抗,拒絕了日軍的勸降,最終戰到最後一刻子彈,壯烈犧牲,日軍解剖他的胃,發現裏面只有未消化的草根和棉花。而後頭顱被日軍鍘下,送到哈爾濱做了“慰靈祭”。遺體被埋在山坡上,後來被當地群衆發現並遷葬,他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

然而,在楊靖宇身邊,也有一些背叛者和叛徒。出賣了楊靖宇和東北抗聯,投靠了日軍,給抗聯造成了重大損失。他們爲什麽要背叛楊靖宇?背後又有什麽動機和利益。

楊靖宇先後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第1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他率領部隊在東北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同日軍對抗近8年之久,斃敵過萬。善于團結其他反日勢力和遊擊作戰,創造了許多抗日戰鬥的光輝業績,如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的長白山戰役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的湯原戰役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的珠河戰役、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的長嶺戰役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初,楊靖宇所部被敵人發現並圍追堵截。由于背叛者向敵人泄露了情報,導致楊靖宇失去了補給據點和行動方向。經過數日艱苦轉戰,楊靖宇身邊只剩下兩名警衛:王福泉和王福生。2月23日上午,他們來到吉林省濛江縣三道崴子附近的一處山谷准備休息。

不料,敵人已經跟蹤而至,包圍了他們。便開始猛烈射擊。楊靖宇手持雙槍,與兩名警衛奮力還擊,打死打傷敵人數十人。最後他們的子彈都打光了,楊靖宇用槍托砸碎了自己的槍,然後用刀刺死了一名沖上來的敵人。就在這時,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胸口,他倒在了雪地上。兩名警衛也隨即犧牲。楊靖宇壯烈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馬尚德

日軍對楊靖宇沒有糧草卻造成巨大殺傷力的情況感到困惑。他們不明白楊靖宇是如何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抗戰的。認爲楊靖宇是一個“超人”,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和智慧。

爲了探究這些問題,日軍對楊靖宇的遺體進行了解剖。他們發現,胃裏面只有些許的草根和棉花還沒有被消化,說明很久沒吃過東西,靠著毅力支撐了下來。還發現楊靖宇患有肺結核和肝硬化等病症,也側面反映出身體已經十分虛弱,但是卻能夠堅持這麽久。

在楊靖宇身邊,有一些背叛者和叛徒,他們出于各種原因,背離了革命的道路,投靠了敵人,成爲了楊靖宇和東北抗聯的內部敵人。不僅給楊靖宇和東北抗聯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危害,也給自己和曆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恥辱和罪惡。

抗聯第一軍第1師師長程斌背叛楊靖宇,投靠日軍,帶領日軍摧毀抗聯補給據點,導致楊靖宇糧盡彈絕。程斌原是東北抗聯的創始人之一,曾與楊靖宇並肩作戰。在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被日軍俘虜後,受到了嚴刑拷打和誘惑,最終墮落爲漢奸。爲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出賣了自己的同志和民族。

抗聯的楊靖宇親手撫養的叛徒張秀峰向日軍透露了楊靖宇的行蹤,導致其被圍困並最終犧牲。張秀峰原是一個孤兒,被楊靖宇收養並培養成爲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和指揮員。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初在一場戰鬥中被日軍俘虜後,也被迫成爲了漢奸。他爲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背叛了自己的父親和恩人。

東北抗日聯軍

如果說楊靖宇之死,讓人無奈、心酸,那麽接下來的這份叛徒名單,恐怕會讓人沉默了。其具體人員如下:朱鎮,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獨立師師長。羅英,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政治部主任。蘭志淵,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2師師長。于九江,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七師長。胡國臣,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軍需部長。安光勳,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參謀長。高世魁,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10師師長。程斌,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第1師師長。王子孚,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3師師長。曲成山,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1師師長。董憲章,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5師師長。韓鐵漢,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2師參謀長。關文吉,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2師師長。洪喜波,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參謀長。郭成,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1師師長。關書範,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1師師長。滕松柏,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副軍長。李華堂,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軍長。謝文東,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軍長。鄭魯岩,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總指揮部宣傳科長、七軍政治部主任。全光,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軍需處長。齊雲祿,東北抗日聯軍第10軍副軍長。白雲峰,東北抗日聯軍第11軍參謀長。尹夏泰,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1方面軍參謀長。林宇城,東北抗日聯軍師長。呂歧山,東北抗日聯軍師長。

一個英明的領袖,身邊卻出現那麽多肮髒的敗類,這個畫風顯得格外突兀,讓人難以釋懷。對此就不得不反思一下:東北抗聯到底遭遇了什麽問題?這一詭異現象的背後究竟有何邏輯?

相比于其他抗日武裝而言,抗聯作爲東北地區自發組織起來的抗日隊伍,堪稱唯一一支全程參與抗戰的武裝力量。

從“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由我黨領導的滿洲省委,就在東北地區積極開展抗日救國運動,同時還組織了多支抗日遊擊隊,與入侵東北的日軍進行作戰。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身在鄂豫皖蘇區的楊靖宇,受黨中央的委派前往東北地區,組織和領導東北抗聯。期間,作爲東北抗聯的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楊靖宇曆任抗聯總指揮等職。

馬尚德

楊靖宇在東北領導抗聯的9年時間裏,抗聯隊伍不斷壯大,逐漸形成了一支令日軍不敢小觑的抗日力量,他們在白山黑水之間,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

不過令很多人十分費解的是,從抗聯組建之初到楊靖宇壯烈犧牲,這支抗日隊伍曾先後出現過包括程斌、張秀峰等人在內的多名叛徒,這也給抗聯平添了一抹悲劇色彩。

實則,當時的很多抗日武裝中,都曾出現過令人憎惡的叛徒,只不過抗聯中的叛徒數量更多。尤其是隱藏在楊靖宇身邊的叛徒,更是一個比一個惡劣。

要想了解背後的真實原因,還要從抗聯的構成、組織和思想,以及東北地區的抗戰環境和條件等多方面入手。其中,既有時代的無奈,也有人性的悲哀。

隊伍成分混亂,無法統一思想

抗聯是東北地區誕生較早的一支抗日武裝,一共進行了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東北軍主力撤入關內,余部開始自發地展開零星的抗日鬥爭。

除東北軍余部之外,抗聯還吸納了包括遊擊隊在內的,所有能組織起來的抗日力量。這就讓抗聯的組織成分過于複雜,繼而導致內部思想難以統一。

一支隊伍的思想如果不能上下一致,勢必會導致指揮失靈。同日軍在戰場上拼殺時,如果不能令行禁止,就會像一盤散沙似的,難以形成一股合力,繼而就會導致諸多問題出現。

抗聯隊伍中出現叛徒,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問題而已。還有就是我黨在抗聯隊伍中的成員較少,除了中高層指揮官之外,並沒有多余的人下到基層連隊,去搞思想建設工作。

抗戰環境和條件極其艱苦

東北抗聯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一支沒有後援和補給的抗戰隊伍。在冰天雪地的白山黑水之間,從上至下都在經曆著十分殘酷的考驗。

每當冬季到來時,很多抗聯指戰員都只能穿著單衣堅持作戰,好幾天吃不上飽飯都是習以爲常的事情。除此之外,武器彈藥也都是從敵人手中搶過來的,很多戰士甚至只能拿著長矛和大刀抗擊日寇。

在這種極端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不僅會影響隊伍的戰鬥力,而且也讓很多人産生了退卻心理。尤其是在非戰鬥減員不斷增加的前提下,讓一些抗聯戰士失去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抗戰意志不堅定

在抗聯建立之初,很多東北地區的老百姓,都十分踴躍地加入到抗聯隊伍之中,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趕走無惡不作的日軍,進而保衛賴以生存的家鄉。

可是,隨著抗戰殘酷性逐漸暴露出來,再加上日軍聯合僞軍,對老百姓進行無休止的威脅和殘害,導致很多抗聯戰士無法安心戰鬥,繼而退出了隊伍或淪爲了逃兵。

馬尚德

例如,出賣楊靖宇的頭號叛徒程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走上了人民的對立面。當年,日軍以他的母親和哥哥程恩作爲要挾,並讓程恩給弟弟傳話:“你究竟是要娘還要抗日?”此事過後,程斌的思想發生了徹底改變,在母親、兄長和楊靖宇之間,最終選擇了前者,淪爲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叛徒。

當然,類似程斌這種人還有很多,他們都不值得同情,不過這也是楊靖宇身邊,乃至整個抗聯中出現很多叛徒的根本原因之一。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