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出發的全球史,資深學者葛兆光新作,講述三百萬年全球文明故事

秦朔朋友圈 2024-05-11 00:50:54

全人類是否真有一脈相承的“非洲老祖母”? 辣椒如何成爲今日川菜不可或缺的靈魂調料? 一塊微不足道的方糖如何牽動社會變遷的宏大敘事?

黑死病、天花、瘧疾等疾病如何在曆史舞台上導演興衰劇變?

穿越時空的迷霧, 探尋文明的源流, 曆數曆史的風雲變幻, 解密生活細節與世界格局間的微妙關聯—— 這一切,皆可在《從中國出發的全球史》這部宏篇巨著中覓得答案。

本書分爲上、中、下三冊,共六季。探討人類與文明的起源與彼此之間的聯系,講述全球史中的帝國、戰爭與移民,商品、貿易與物質交換,宗教與信仰,疾病、氣候與環境,大航海之後交錯的曆史進程。

內容豐富、詳實,每季最後還有相對應的參考書目,方便讀者深入學習和研究。

葛兆光,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曆史系特聘資深教授曾任清華大學曆史系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校客座教授。著有《中國思想史》《宅茲中國》《想象異域》《曆史中國的內與外》《亞洲史的研究方法》等。曾獲得第一屆中國圖書獎、第一屆長江讀書獎、第三屆思勉原創獎、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一等獎、第三屆與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第三屆亞洲圖書獎、第二十六屆亞洲·太平洋獎等。

本書由資深曆史學者葛兆光教授主編,除此之外更是邀請到了二十余位堪稱一時之選的、對各個領域有著深刻研究的中青年學者參與撰稿。如此強大陣容,可謂前所未有。

這部由中國學者傾心構築、獨辟蹊徑的全球史著作,以中國之眼洞察世界,邀您共赴一場融合古今、跨越地域的知識盛宴。

精美的插圖更是爲這部巨著增色不少。

每一幅圖畫都是曆史的見證者,都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

更值得一提的是,隨書附贈兩張大事年表,

從公元前約320萬年至1919年,

四面精編知識圖譜,三百萬年文明傳奇再現!

中國視角追溯全球曆史脈絡

既然要講“從中國出發的全球史”,那先得談談什麽是“全球史”。

西方智者曾以“亞馬遜流域的一只蝴蝶輕輕扇動翅膀,竟可在遙遠的德克薩斯引發一場狂烈龍卷風”爲例,生動诠釋了微小擾動如何在複雜系統中觸發連鎖反應,進而演化成難以預料的巨大現象。

如今,這一典故不僅在氣象學領域深入人心,更成爲洞悉曆史、社會乃至個體命運變幻莫測的隱喻。

當我們將目光投向浩瀚的曆史長河,無數“蝴蝶翅膀”的振動同樣在悄無聲息中改寫著世界的面貌。

葛兆光教授指出,全球史的使命,就在于挖掘這些潛藏的、生機勃勃的互動鏈,它們如血脈般貫穿曆史,無聲卻有力地塑造著我們的共同過往。

這不僅要求對曆史細節的精妙捕捉,更是對“世界公民”理念的深情呼喚。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我們必然成爲世界公民。在全球史的宏圖中,沒有孤立的島嶼,唯有相互依存、交相輝映的大陸。

爲何本書要選擇從中國揚帆,啓航這段全球之旅?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的壁畫,描繪了張骞出使西域的場景。

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擁有綿延數千年的文明積澱,是全球敘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章。

從這裏出發, 是擁抱多元,是尊重差異, 是在全球史的廣闊舞台上增添一抹獨特的東方色彩, 是與世界其他視角對話, 共同繪制一幅更加豐富、更加全面的曆史長卷。

而且,對于中國的讀者而言,這樣的敘述方式如同在異國他鄉偶遇故知,既感到親切又易于共鳴,從而在熟悉的脈絡中發現世界的新奇與遼闊。

葛兆光教授在接受《上海書評》采訪時談到,“從中國出發”和“以中國爲中心”,是完全不同的。因爲全球史本來就是瓦解“中心”,強調“聯系”的,如果以中國爲中心,就違背了全球史這個理想。

非爲樹立新的中心,而是在于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

故事爲舟,穿越曆史長河

曆史不再是帝王將相的家譜,也不僅是枯燥的文字和數據的堆砌,而是化身爲一個個生動的故事。

比如說,書中講食物全球史中,就從一盤香辣可口的“新疆大盤雞”開始講起。

在哥倫布開啓的大航海時代,新世界與舊世界之間來往頻繁,食物、人口、文化激烈碰撞互相影響,人類的生活面貌從此被改變。

大盤雞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新疆名菜,雞肉鮮嫩多汁,土豆松軟可口,寬面勁道爽滑,鮮紅的辣椒則散發著濃郁的辣味,令人胃口大開。

1617年荷蘭繪圖師、雕刻師、出版商克拉斯·揚斯·菲斯海爾(Claes Jansz Visscher)繪制的一幅香料地圖。

但你是否想過,如果沒有食物的傳播與交換,我們也許永遠沒有機會品嘗這道美食。

鮮紅的辣椒是大盤雞的靈魂所在。但在四百年前的中國,甚至川菜都是沒有辣椒的。直到美洲新大陸被發現後,辣椒才隨著“哥倫布大交換”逐漸流入了中國。辣椒的出現影響整個雲貴川地區形成了無辣不歡的飲食習慣,並不斷輻射全國各地的菜系。

土豆還有一個名字叫洋芋,它舶來品的屬性不言而喻。它源自南美,起初在歐洲遭拒。後因高産、易存等特點,在中國18世紀廣泛種植,成爲重要主食。

寬面來自西亞,花生來自美洲的,八角大部分産自廣西……

(以上內容與數據均來源于《從中國出發的全球史:上冊》第三講 何以果腹:食物的全球史)

由此可見,食物的曆史其實就是人類的曆史。這段舌尖上的全球化曆程,不僅是味覺的交融,更是文化交流與貿易網絡生動的曆史見證。

書中還有無數引人入勝的曆史故事,正等待著您的發掘……

微物裏的宏觀世界

這部巨著不再局限于對經濟脈絡、政治博弈與戰火硝煙的刻畫, 它還深情聚焦于每個靈動個體的命運浮沉, 以及那些如今已融入我們生活骨血卻鮮少深究的“尋常之物”。

身著絲綢長袍,正在爲伊卡洛斯之死而哭泣的甯芙,爲1世紀龐貝“皇家別墅”(Villa Imperiale)裏的羅馬壁畫《伊卡洛斯的墜落》局部。龐貝古城多處壁畫中的人物皆身著絲綢織物,可見絲綢在羅馬帝國的盛行。

絲綢,輕盈飄逸的東方瑰寶,自古以來便以其無與倫比的魅力編織起連接東西的商貿紐帶。它曾引領商隊穿越沙漠,翻越高山,跨越海洋,將華夏的精湛工藝與奢華美學播撒至遙遠的異國他鄉。

這幅15世紀的畫作表現的是來自遙遠東方的香料被運往西方,而圖中人物正在販售這些香料,展現了歐洲商人與全球貿易網絡的聯系程度。

昔日王室專享的珍稀香料, 搭乘古老的商船, 伴隨著陣陣濤聲與冒險家的憧憬, 從馬來群島的蔥郁雨林、印度的香料海岸, 遠渡重洋至地中海的繁華港口, 繼而深入歐洲貴族的宴會廳,最終落入尋常百姓的餐桌。

它們都是全球化浪潮中不可忽視的微觀推手。

《從中國出發的全球史》邀您一同,借由這些被照亮的細節,洞見全球化的發展邏輯,感受個體與萬物在曆史長卷中的共振交響,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以及我們自身的存在。

因爲,正是這些曆史的點滴,才彙聚成我們今天五彩斑斓的生活圖景。

/// END /// 內容來源一條app 有任何産品反饋,請聯系一條客服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