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期刑犯”老到不能動,監獄會給他們養老嗎?答案真令人心酸

郭嘉聊健康 2024-05-18 07:53:39

因頭條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當廣告打開後,靜等5秒鍾,您再伸出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的叉號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我的文章了

新聞報道中出現的令人發指的犯罪行爲,讓人不禁對罪犯的命運産生了疑問。

被警方抓獲後,這些罪犯通常會被判下無期徒刑。

那麽他們是否會在監獄中直到老去,直到去世呢?一旦到了老年,監獄又會不會給他們養老呢?

其實在一場轟動全國的案件中,這些問題可以得到解答。

2008年,三鹿奶粉的質量問題被揭露,震驚全國,其劣質奶粉導致近30萬嬰兒受害,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作爲三鹿集團的董事長,田文華因制造和銷售僞劣産品罪行嚴重,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

令人震驚的是,明明曾經被判處無期徒刑,而現在田文華卻有望在2027年,以85歲高齡走出監獄的那一刻,發生巨大的轉折。

這個案件引起了網友對無期徒刑犯人監獄生活的真實面貌的關注,也在意她爲何能夠提前獲得自由的原因。

一、監獄罪犯居然周休兩天

田文化作爲無期徒刑的罪犯,每天都過著“5+1+1”的生活。

也就是一周5天的勞動,1天的學習,1天的休息,每一分鍾的時間都是經過合理安排的。

在我國,除了對罪犯進行處罰控制之外,更重要的是對罪犯進行教育和改造。

一般無期徒刑的罪犯必須在六點鍾之前,在指定的地方集合,確認所有人都到齊了,然後回到各自的牢房裏,開始梳洗。

洗漱完畢吃早餐,囚犯們的夥食在監獄中還是很重要的。

各種營養都有,但也不是什麽山珍海味。

不好吃、不喜歡的食物,都要吃掉,不能浪費食物,一頓飯下來,已經是八點了。

這個時候,囚犯們開始“打工”,他們犯了罪,政府管飯管住,當然要回報。

最普通的就是制衣、機械、體力等各種體力勞動,所謂“踩縫紉機”,就是由此而來。

每天上班八個小時,早上八點工作,中午吃飯休息,下午兩點繼續工作,晚上六點到七點吃飯。

犯人在監獄工作,雖然也有報酬,但報酬並不高

這是爲了讓他們知道,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一周有五天的時間工作,剩下是一天學習,一天休息。

在休息這一天,罪犯們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以選擇參加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活動,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培養團隊意識,提高集體榮譽感。

罪犯也可以通過閱讀、觀看電影等方式來豐富自己的思想生活,從而進一步了解這個世界,了解自己。

不過,雖然是休息日,但還是要嚴格遵守監獄的規定。

比如,無論幹什麽,都要求三人以上,不得擅自行動,以保證監獄的安全與秩序。

在監獄之中,學習成爲了不可或缺的一環。

只有通過學習,他們曾經誤入歧途的思想觀念才能得以撥亂反正。

他們所閱讀的書籍,在外界是不流通的,因爲這些書籍是監獄管理機構爲改造他們的思想而專門編撰的。

這些書籍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反思過錯,更能引導他們重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從而在未來的生活中重新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

監獄勞動通常是體力勞動,體力勞動可能涉及重體力勞動,如搬運、挖掘、制造等,這些工作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和精力。

勞動的時間通常比較長,可能會超過正常的工作時間。

長時間的勞動會使罪犯感到疲勞和不適,增加工作的辛苦程度。

監獄勞動的環境相對較差,如工作場所狹小、設備簡陋、衛生條件不佳等。

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罪犯的工作體驗和身體健康,增加工作的辛苦程度。

最重要的是監獄中的罪犯通常面臨著來自社會、家庭、自身等多個方面的壓力。

這些壓力可能使罪犯感到焦慮、抑郁、孤獨等,增加勞動的心理負擔。

當他們每天工作八小時,上五休二的作息時間傳開後,很多人都表達了自己的羨慕之情。

但這是不對的,都是一天24小時,外面的人想要做什麽,都是自己決定的。

別想著在監獄裏度過余生,一旦越過了法律的紅線,就等于失去了自由。

二、無期徒刑會給罪犯養老嗎

答案是不會的,因爲我國獨具減刑制度,田文華無期變有期,依靠的就是這個減刑制度。

只要不是死刑立即執行,就都可以獲得減刑。

無論犯罪分子是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還是死刑。

只要他在服刑期間有認罪後悔的表現,有積極改造的事實,那麽他們都可以獲得減刑。

這樣一來,他們的刑期就變成了實刑,即可以算得到日子的刑期。

再兩年後,就可以觀察其改造成績的好壞,進行實際的減刑了。

這種減刑,減了多少,刑期就實實在在少了多少。

如果一個人被判處無期徒刑,那麽最好的情況是:兩年後改判爲二十五年。

其後每兩年減9個月,整個服刑期間可以減到9次刑,實際服刑年限21年。

目前的減刑辦法,一次減刑的幅度最長不得超過九個月,兩次減刑期間至少要間隔兩年。

不過這種最好的情況只存在于理論中,真正能夠做到這個地步的人,鳳毛麟角,萬中無一。

而且在這20年服刑生涯中,他應該至少可以碰到3次減刑辦法改革。

每改革一次,減刑的繩子就會收緊一點,他的後期減刑幅度就要損失一點。

實話說,現階段的減刑辦法,比過去的老辦法要嚴格了不少,而且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減刑辦法仍將繼續更加嚴格。

也就是說,我國政府在通過不斷收緊減刑這根繩子,來不斷增加犯罪分子的違法犯罪成本。

其實在我國,即便被判處無期徒刑,也不是就一定會老死在監獄。

況且,只要不是突發性的惡性重疾造成的病亡,監獄可以在犯人病危的最後關頭,啓動緊急保外程序,讓其家人接回。

因此被判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大概率不會在監獄養老,但又有多少人願意接受這樣一個“負擔”。

但事實上,無期徒刑跟死刑的區別可能只差那麽一口氣。

無期徒刑的人,即便二十年後釋放,20歲的小夥子變成了40歲大叔,40歲的大叔變成了60歲大爺。

60歲的大爺人生基本已經沒有希望可言。

三、到底減刑是好是壞

田文華讓三十萬無辜的嬰幼兒受害,使無數家庭飽受苦難,她究竟有何資格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獲得減刑。

面對社會各界對此事的強烈質疑,田文華的家屬卻站出來爲她辯解,聲稱她在監獄內表現優異,屢獲考核獎勵,這樣的回應,無疑讓公衆更加氣憤。

無期徒刑主要適用于性質最嚴重、社會危害極大的犯罪,比如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等。

這類犯罪對國家和社會的危害極大,因此法律規定了對這些犯罪可以判處無期徒刑。

故意殺人、搶劫、綁架、強奸、販毒等嚴重危害生命財産安全的犯罪行爲。

在這些犯罪中,如果犯罪分子的行爲極其惡劣,後果特別嚴重,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如累犯、主犯等,就可能會被判處無期徒刑。

那麽,這些社會的“害蟲”,憑什麽減刑呢?

有人認爲,刑法設置減刑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激勵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間積極改造。

通過認罪悔罪、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勞動等表現,促進其早日回歸社會,成爲守法的公民。

通過減刑的激勵,鼓勵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間積極表現,給予犯罪分子改過自新的機會。

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人道主義精神,使犯罪分子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寬容。

刑法的另一個功能是教育,減刑就是教育的一環。

另一部分人強烈建議廢除減刑,減刑是對受害者的踐踏,更是助長了惡人更惡。

甚至有網友表示:社會缺一個人判處無期徒刑的人做貢獻嗎,減刑那不是肉包子打狗麽?

結語

無論獄中的日子是好是壞,法律始終是支撐社會,維護公平正義的基石。

它規定每一個公民所享有的權益和應盡的義務,清晰劃定了合法行爲與違法行爲的界限。

作爲公民,我們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去遵守法律,因爲只有每個個體都恪守法律,我們才能夠共同構建一個安全無憂、秩序井然、公正無私的社會環境。

參考資料:

交流談說2024-03-26《“無期刑犯”老到不能動,監獄會給他們養老嗎?答案真令人心酸》

曆史有點冷2024-04-01《“無期刑犯”老到不能動,監獄會給他們養老嗎?答案真令人心酸》

蓋秦聊事2024-04-08《“無期刑犯”老到不能動,監獄會給他們養老嗎?答案真令人心酸》

0 阅读:0

郭嘉聊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