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加珍惜寶貴經驗加快建設網絡強國

網信天津 2024-05-17 19:41:56

中國互聯網發展的30年,是跨越發展,驅動轉型的30年;是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30年;是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的30年;是安全發展,依法治理的30年。30年來,中國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發展道路,形成了寶貴經驗,總結起來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創新驅動、堅持爲民服務、堅持安全與發展並重。

  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30年來,中國互聯網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根本在于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特別是在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的科學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網絡強國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爲做好新時代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始終堅持把互聯網發展與治理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我國互聯網事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堅持黨管互聯網,就是要確保黨對網絡空間的領導權。30年來,我們在互聯網領域不斷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行政等多手段並用的全方位管理體制,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實現了互聯網在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之間的均衡發展,有力維護了互聯網安全穩定運行,有力促進了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不斷發展,使互聯網的功能和形態不斷拓展,深刻影響著社會生産和人們生活。30年來,中國互聯網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大力推動技術創新、産業創新、服務模式創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各國加快科技發展步伐,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必須把握世界發展趨勢,在互聯網領域形成以技術、人才、産業、標准、法規等爲核心的競爭新優勢。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産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中國正積極推進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數字産業化,以信息化推進實體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賦能千行百業,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增長點。

  堅持爲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網絡強國建設。中國互聯網走過了從無到有、由有到優的曆程,不僅在網民數量上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而且從技術到産品再到産業也實現了跨越式進步,成爲世界網民數量最多、移動互聯網發展速度最快、網絡應用最豐富、互聯網企業最活躍的國家之一。3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將網絡強國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滿足廣大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上,著力解決好人民群衆關心關切的熱點問題,努力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30年來,中國互聯網不僅自身取得了長足進步,而且帶動了全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曆史性成就,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堅持安全與發展並重。30年來,中國互聯網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3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安全與發展並重,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確保我國互聯網發展行穩致遠。短短30年時間,我國互聯網走出了一條從學習模仿、成長繁榮到齊頭並進甚至局部領先的發展之路。我國在互聯網領域的大步前進和趕超令世界矚目。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互聯網安全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安全才能更好發展,沒有安全就談不上發展。30年來,我國加快推進網絡安全領域頂層設計,制定完善網絡安全相關戰略規劃、法律法規和標准規範,網絡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確立。建立健全國家網絡安全事件應急工作機制,提高應對網絡安全事件的能力,印發《國家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網絡安全應急協調和通報工作機制,與各地區、各部門、有關中央企業建立網絡安全應急響應機制,及時彙集信息、監測預警、通報風險、響應處置,構建起“全國一盤棋”的工作體系。持續推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數據安全管理和個人信息保護等重點工作,著力提升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有力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權益。網絡安全産品體系和産業鏈逐步完善,網絡安全産業規模不斷擴大,網絡安全技術産業快速發展,網絡安全産業爲國家網絡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信息革命時代潮流浩蕩前行,網絡空間承載著人類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互聯網日益成爲推動發展的新動能。網絡強國建設承載著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站在互聯網發展新的曆史起點上,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我們將笃行不怠不負時代、踔厲奮發不負人民,繼續書寫網絡強國建設新的宏偉篇章,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人民郵電報

審核:郦陳雪

編發:馬 凱

素材整理:施嬌嬌、呂昕洺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