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航天員飛天,神舟十八號艙體加工技術“上新”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4-26 14:35:54

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作爲航天員實現天地往返的“太空專車”,神舟載人飛船的高密度發射已成爲常態。作爲神舟飛船重要制造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神舟飛船研制團隊不斷升級制造技術,優化科研生産模式,保障飛船艙體按期高質量交付。

截至目前,我國已進行了13次載人飛行任務。隨著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工程階段,神舟飛船的發射任務增加到了1年2艘,密封艙體結構的研制任務大幅增長。

神舟飛船研制團隊針對神舟飛船返回艙制造過程中占用産線、設備周期最長的整艙裝配加工任務,開發了基于三維投影技術的密封艙大底加工位置誘導技術,解決了返回艙大底在遮擋、變形下蒙皮加工難度大、加工周期長的難題。該方法顛覆了傳統工作模式,實現了返回艙大底制造效率和質量的雙跨越提升。經驗證,新技術較傳統方法,加工效率提高5倍,加工精度提高7倍。

“我們最害怕的就是夏天,一旦連續下雨,焊縫質量容易受到影響,加工時間也會拉長。”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研制人員表示。在多年的研制工作中,神舟飛船團隊不斷優化生産模式,摸索出了一套適合于組批投産的工作方式,在生産策劃階段做足准備工作,提前抓艙體配套,利用智能軟件合理排産,打破以往的單線作戰,提前梳理飛船的整體計劃,精細化排産,使一些焊接、機加、裝配工作形成“微型流水線”,提高了生産效率。

神舟飛船焊接過程中的溫濕度控制,對焊接質量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他們在策劃焊接周期時,通常會避開或局部改變夏天高濕度等不適宜焊接的自然條件,提前制定艙體焊接生産計劃,避免艙體焊接資源沖突,制定了雙艙並行的生産模式,確保了每年2艘神舟飛船的快節奏交付進度。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劉蘇雅 通訊員 劉淑芬 楊凱 田振 周宓

編輯 匡峰

流程編輯 劉偉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