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不能放枕頭邊,因爲有輻射會長腫瘤?瑞典研究告訴你答案

黃氏說趣事 2024-05-16 02:22:55

現在多數人的結束的一天生活是由放下手機閉上眼睛開始,新的一天由睜開眼睛拿起手機開始,手機成爲現代人密不可分的最佳伴侶。

白日貼身拿在手上,夜晚親密地安于枕邊,日複一日,漸漸不少人有了頭暈、眼花、記憶力下降的症狀。

鑒于此,開始有了手機不能放枕邊,因爲有輻射會長腫瘤的傳聞。

面對此等噩耗,衆多手機愛好者望著燙手山芋心裏産生了痛苦的猶豫,迫切地想要知道傳聞是真是假。

瑞典Orebro大學醫院腫瘤學家Lennart Hardell的研究報告給了我們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一、輻射研究

我們很多人都害怕輻射,聞風色變,但其實輻射是什麽,估計都說不太清楚。

了解最多的可能是日本的核輻射,核汙染的廢水入海會影響到全世界,大家嘩然鼎沸。

實際上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會産生輻射,將能量向所有方向放射,包括人類自己,以電磁波或粒子的形式不斷向外發送熱量。

輻射分爲兩類,一類是電離輻射,α、β、γ、X和中子等射線。

這些射線能夠直接或間接地使物質電離,比如日常所說的核輻射、醫院X射線透視等。

電離輻射能量強,對人體細胞殺傷力大。

最嚴重的一場電離輻射是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爆炸事故造成的核輻射,一城成爲廢墟。

數以萬計的受害者受輻射影響基因突變傷殘更甚至死亡,當地的動植物都出現了反常形態,這場輻射事故對當地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另一類是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聲輻射、熱輻射和低能電磁輻射,不能從原子或分子裏面電離出電子。

生活中的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以及紫外線等都屬于非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能量較弱,不能直接破壞細胞和內部構造。

因此針對手機電磁輻射的研究往往采用流行病學研究方式,包括瑞典的這場研究。

據資料顯示,Lennart Hardell博士曾對1997-2003和2007-2009之間被診斷爲惡性腦腫瘤的患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校正了診斷、年齡及社會經濟情況等因素後。

統計顯示超過1年使用手機的人患腦瘤的風險更高,使用手機超過25年的人風險最高,且經常使用手機的一側,更容易發生腦瘤。

但此項研究更多的是證明了手機輻射與腦瘤有相關性。

研究暴露時間太短及暴露參數無法准確估量也帶來了弊端,無法明確證明長時間接受手機輻射導致腦瘤的微觀原理,具體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二、手機輻射的危害

手機輻射雖不明確直接導向腦瘤,但手機輻射的負面影響還是有被驗證的。

從生物學角度上講,人體是由水分子、蛋白分子等不同微粒組成的。

當不受外界電磁場影響時,這些微粒的排列、組合、運行軌迹都處在人體內自身平衡的狀態下,不會出岔子。

當外界電磁場足夠大時,這些微粒的排列、組合、運行軌迹會因爲外界電磁場變化而變化,從而破壞了原來平衡的狀態,引起連鎖反應。

手機輻射不會破壞細胞,但因爲具有較高能量,形成的電磁場會以不同的程度影響人體組織,産生熱效應和生物效應。

熱效應是指人體內微粒發生取向作用,進行重新排列的過程中相互摩擦,電磁能量轉化爲熱能。

磁場還可以在機體內産生局部渦流,也産生熱流量。

電磁振蕩頻率越高,人體內分子的取向作用、離子的振動作用就越劇烈,熱作用也越突出。

強烈的熱作用會使人體發熱而出現高溫生理反應,導致人體或局部組織的溫度升高。

從而影響生物體內一些主要的調節系統的變化等,使人體機能造成混亂,從而形成手機輻射的危害。

生物效應是指在手機輻射的作用下,人體長時間收到強度不大的電磁輻射,引起人體細胞膜共振。

細胞的活動能力受限,産生了明顯的非熱學方面的效應(非升溫)。常見的症狀有耳鳴、頭痛、易怒、疲勞、視力模糊、記憶減退和睡眠幹擾等等。

因此,長時間接收手機輻射和腦瘤發生呈現相關性,雖不明確具體原理,但手機輻射的確會導致身體傷害,引起人體不適。

三、如何消傷害

手機輻射問題重重,難道我們就不再使用嗎?畢竟現代生活可離不開手機。

相較手機帶來的衆多好處,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

一是日常使用手機時注意保持良好習慣。使用時注意保持距離,通話聽音樂時習慣使用耳機或免提,左右耳交替聽。

夜間將其放在遠離床榻的桌岸上,拉長輻射距離,存在有效的防護效果。

二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抵消負面影響。在生活中養成合理的生活規律、加強體育鍛煉、改善飲食結構,提高集體的免疫功能。

含維生素C較多的蔬菜瓜果、辣椒類食品、綠茶等在抵抗電磁輻射方面有重要作用。

常食用有利于調節人體電磁場的紊亂狀態,加強機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三是注意避免顧此失彼,長時間使用手機本身所産生的副作用可比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更大。

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對頸椎以及背部肌肉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引起肌肉勞損,會呈現出脖-肩-背的放射性疼痛,得不償失。

嚴重的脊椎曲度發生變化,壓迫血管,容易造成腦供血不足,暈厥腦梗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長時間玩手機,對眼睛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在床上側躺著玩手機時會給左右眼造成比較大的壓迫力,壓迫血管,從而導致供血不足,時間久了,左右眼視力容易出現偏差。

如果關燈後還在看手機,屏幕的強光,可給眼睛造成強烈的刺激,使眼疲勞,這樣很容易出現近視、散光,甚至幹眼症。

再者,過度依賴手機還會造成心理上的認知和情緒問題,出現焦慮和沮喪,導致社交能力退化。

與同事、朋友、親人之間的話題越來越少,說話往往敷衍了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日趨冷漠。

由手機帶來的片面單一持續多巴胺的刺激會不斷提高人獲得快感的阈值,降低人對事物的感知度,使人變得麻木遲鈍。

最關鍵的一條,愛美的女性可要注意了!過度使用手機會讓人變老、變醜。

長時間低頭導致下巴輪廓變形,年齡增長,皮膚彈性下降,花數小時低頭看手機,都會增加下巴皮膚的下垂,易于催化皺紋。

手機輻射還能刺激大腦緊張神經,讓人們保持清醒,從而降低睡眠能力。

睡覺的時候玩手機可能會玩遊戲,越玩越興奮,越緊張越興奮。

皮層本來是有點困意了,已經處于要休息的狀態了,一玩手機又調動起興奮勁,興奮起來了之後錯過睡點,就睡不著覺了。

睡不著覺會擾亂自己的生物鍾,睡眠不規律乃是女人的大忌。

熬夜可能影響內分泌失調,從而引起皮膚幹燥、失去光彩,爆痘加深眼袋黑眼圈,加速膠原蛋白和其他營養物質的流失,熬一夜老一歲,誠不欺我。

而且夜晚本來就是人體抵抗力免疫力最弱的時刻,而手機是一個很不衛生的東西,表面布滿細菌。

晚上玩手機,因爲光線昏暗的緣故,臉部會非常靠近手機,摸完手機外殼的手難免會碰到面部、頸部、耳朵等地方,可能會導致暗瘡、痘痘等。

多種因素疊加,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尤其熬夜看手機,對身體各方面負作用極大。

經過抽絲剝繭,日常我們既要關注到手機本身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不要過度沉溺,又要采取多種渠道防範其作爲高科技産品帶來的電磁輻射,做到利遠遠大于弊。

總結

綜上所述,手機最好不要放于枕邊。

根據瑞典研究報告,長時間輻射與腫瘤生成風險有關,但未有精准量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核實。

但長時間的手機輻射會對人體造成熱效應和生理效應,引起身體不良反應,降低生活質量。

抓大放小一句話:沉迷手機數十年,不一定會長腫瘤,但一定會脖子痛、肩痛、頭痛、眼花以及皮膚變差,變老變醜變呆滯。

想要杜絕隱患,一定要養成良好的使用手機的習慣。

平時不僅是手機,電腦電視等也存在電磁輻射,平時多注意使用時間、使用距離和使用方式,勤于鍛煉,多使用柑橘綠茶等抗電磁輻射的食物,室內勤通風。

可能很多人還是不以爲意,大家都這樣,也沒有都患腫瘤。

其實就像抽煙與肺癌的關系一樣,抽煙一定與肺癌有關,但是大家還舉出種種個例說誰誰抽煙幾十年也沒有得肺癌。

概率問題攤到所有人身上是低風險的,但是攤到某個人身上就是百分百了,所以大家要警覺,這下都清楚日常怎麽防輻射了吧?

2 阅读:349

黃氏說趣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