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又拉大!中國GDP跌至美國59%,美媒:中國GDP永遠追不上美國

彬岩說財經 2024-05-11 06:38:34

短短幾十年,中國經濟總量與美國的差距持續縮小,最高峰時中國GDP達到美國的80%,眼看著要追上美國了,但這兩年中美差距卻不斷擴大,究竟是怎麽回事?

中美兩國發布了2024年一季度的GDP數據:

今年一季度,中國GDP總量爲29.62萬億人民幣,折合4.17萬億美元,

美國一季度GDP達到了7萬億美元,所以中國GDP跌至美國的59%。

2021年中國GDP達到美國的77%,2022年這一比重跌至70%,2023年又跌至65%,今年一季度跌得更狠,直接跌破60%,中美差距不斷拉大。

對此,網絡上一直流傳著“70%魔咒”的說法,這種說法認爲當一個國家GDP接近或者達到美國70%的時候,就會遭到老美的持續打壓,然後GDP就會不斷下降。

這種說法甚至還舉例說明,比如當年的蘇聯、日本都曾經在經濟總量方面達到美國的70%,但是最終一個解體,另一個被美國“廣場協議”布局,刺破經濟泡沫,陷入30年低迷增長。

就連美國媒體都站出來發聲,認爲在這樣的趨勢之下,中國GDP可能追不上美國了。

那麽,這兩年中美GDP差距不斷擴大,背後是何原因?

如果只從GDP數字來看,主要影響因素是彙率,可以發現,2021年之前中美差距仍然在持續縮小,但是2022年開始兩國差距卻突然擴大,因爲美國在2022年宣布加息,美元指數大漲,人民幣開始貶值。

從6.3一直到7.2,人民幣貶值是中美差距不斷擴大的主要原因,按照人民幣計算,我國GDP一直處于穩步增長中,GDP並沒有減少,但是由于彙率貶值,換算爲美元後差距就拉大了。

2023年我國GDP總量爲126萬億人民幣,全年平均彙率爲7.04,所以中國GDP爲17.89萬億美元,而美國GDP爲27.35萬億美元,中國GDP達到美國的65%。

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到5:1,那麽中國GDP就會瞬間變成25.2萬億美元,達到美國的92%,這就是彙率的威力,所以這種數字差距並不值得認真研究。

其實,看GDP增速就能說明一切問題,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3%,而美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2.9%,說明我國的經濟實際增長水平要高于美國。

如果從産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年我國處于産業轉型升級的陣痛期,之前依靠勞動密集型發展帶動了經濟持續增長,但是這種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所以産業升級就成了必經之路。

産業升級,意味著要向高端制造、高科技高利潤行業邁進,不再只是過去的“低端工廠”,但美國卻希望我們一直做“低端工廠”,爲美國持續提供低價商品,既沒有威脅,也可以降低美國的通脹水平。

然而,美國的霸權正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礎之上,當我們進行産業升級時,美國慌了,尤其是中國5G技術實現對美國的領先,這讓美國很著急,于是慌不擇路的找各種理由和借口來打壓、制裁華爲。

美國認爲,美元霸權控制世界是美國資本獲利的主要方式,利用通信技術監聽盟友是重要手段,一旦通訊技術被他國掌握,以後還怎麽監聽、控制和榨幹盟友呢?

這不,我們的新能源汽車轉型非常成功,出口汽車銷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美國又開始慌了,第一時間跑過來說我們的新能源産業過剩,回去之後就著手准備提升汽車進口關稅,美國現在滿腦子就是兩個字:制裁、打壓。

從貿易戰、科技戰,再到彙率戰、金融戰,美國的打壓和制裁從未停止,但我們的産業升級也從未停止,新能源汽車、光伏和锂電池的出口持續暴漲,成爲我國出口的重要推動力,汽車産業加速轉型升級。

美國這兩年GDP暴漲,正是美元不斷加息和高通脹換來的數字財富,不斷吸引全球資金回流,但也造成了美債的不斷膨脹,和5%高利率的不斷反噬,在降息之前,美國必然會采取一切手段拉爆全球主要經濟體,爲這一波美元潮汐買單,繼續維持美元霸權的全球運行。

所以,大國博弈的後半程還沒有結束,當美國降息的那一刻,才能說暫時落下帷幕,在此之前都應該做好防範和准備。

0 阅读:12

彬岩說財經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