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傳來,遺體已找到!年僅20歲,更多細節披露

論芸有事 2024-05-13 01:58:14

前言

五一小長假對于現在的特種兵大學生來說,選擇登高望遠再合適不過了。

也許是因爲白天人多,也許是不想承受烈日,于是“夜爬”在網絡上悄悄流行起來。

有網友分享了夜爬泰山觀日出的經曆:“青春沒有售價,泰山就在腳下”。

8000級台階,一步步征服,這種爬山給人帶來的快感看似解壓,實則是非常危險。

但此次出事的地方不是泰山,而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被稱爲華夏文明"龍脈"的秦嶺。

更加令人遺憾的是,一個年僅21歲的小夥子在4月30日失蹤,直到5月9日才被找到屍體......

可以想象,秦嶺的環境有多惡劣,更不敢想在這一段時間裏,他的父母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隨著事情的進展,有關他失蹤的詳細情況也被公之于衆。

華夏文明的"龍脈"

衆所周知,中國地域廣闊地形多樣,山巒層巒高峰林立,在這片土地上,高山峻嶺隨處可見。

然而,在衆多山脈之中,爲何秦嶺能夠自居爲“中華龍脈”?它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在商代晚期,嬴姓部落在此定居繁衍,並在秦城建立了都城。數百年間,嬴姓部落在關中平原上積極開展農耕,自稱爲秦人。

他們依托秦嶺余脈的崤山山脈和函谷關等天然屏障,逐漸興起。最終,在秦人奮六世之後,建立了中國曆史上首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在統一秦朝之前,秦嶺被尊稱爲昆侖。直到司馬遷在《史記》中寫下“秦嶺,妨礙天下”這句話,秦嶺才正式被記錄下來。

千百年來,人們對秦嶺的認知也在不斷演變,當我們查閱中國地圖時,發現秦嶺已不再是陝西南部的一座山脈。

保護秦嶺丨秦嶺一座山脈的曆史---2019-12-03 10:39·視訊

它西起昆侖,東至大別山,穿越隴南和陝西,橫貫中國東部的中部地區,沿著東西走向延伸1600余公裏。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秦嶺的認識也在逐漸改變,如今我們打開中國地圖,秦嶺不再只是陝西的南山了。

它北接黃河,南連長江,東臨大別山,西至昆侖山,綿延1600多公裏的秦嶺已經成爲橫跨中華大地的一條“巨龍”。

秦嶺南部屬于亞熱帶氣候,多雨潮濕,氣溫較高;而北部則屬于溫帶氣候,以寒冷幹燥爲主。

地理課本將“秦嶺—淮河”定位爲我國南北的分界線。沿著秦嶺一線,南方種植水稻,多用舟行,北方種植小麥和高粱,多騎馬出行。

而這裏成爲南北文化交融的地帶,在這裏的人們既有北方的豪放,也有南方的婉約。

秦嶺山巒起伏,太白山是其最高峰,海拔3771.2米的太白山拔仙台不僅是秦嶺山脈的巅峰,也是中國東部地區的最高點。

古代有文獻記載,太白山巅常年積雪,雲霧缭繞,傳說中山中有仙人居住,拔仙台即是姜子牙封神之地。

關中平原平均海拔約500米,與秦嶺的落差接近3300米,這裏生物種類豐富,呈現著“一山有四季”的奇特景觀。

從山腳到山頂,氣候逐漸由亞熱帶闊葉林轉變爲溫帶混合葉林,最後到達山頂則是寒帶針葉林,美輪美奂。

正所謂,詩和遠方總得占一樣,不管是對美景的向往,還是源于對城市中忙碌、嘈雜的厭倦。

每個人都希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美的東西都是帶刺的,一個不小心就很可能命喪黃泉...

江西21歲大學生失聯

在五一假期的小長假裏,我國發生許多值得國人驕傲的事件。當全國人民爲之呐喊、慶祝的時候,網上的一則尋人啓事沖進大家的視野!

江西的一名大學生在4月30日坐火車去西安旅行夜爬秦嶺,于5月1日失聯,在經過將近一周多的搜索、尋找、救援隊最終在5月9日傳來了噩耗。

就這樣一個年輕的生命定格在了一個二字開頭的年紀,看似成年了,但在父母眼中依然是個孩子。

也許很多人看到這裏心裏肯定或多或少說上幾句,如果不是獨自一人前去就好了?如果假期選擇陪伴父母就好了?如果..

可人生並沒有那麽的如果,他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人世間,很難想象,當時獨自一人的他在遇難後,有多麽的絕望!

據報道,救援隊已經找到了遺體,這真是太可惜了。遺體是在冰晶頂附近幾公裏處被發現的,推測是因爲下雨導致滑倒,導致人體失溫不幸身亡。

這一結果讓許多網友感到惋惜,他年僅20歲,人生才剛剛開始就如此倉促地結束了。

王某斌的父母辛辛苦苦地將孩子養大,結果在一個假期裏,他就離開了人世。他的父母又該如何接受這殘酷的現實呢?

工作人員稱在過去幾天裏,他們不斷地進行山路修整和橋梁搭設。他們于5月9日淩晨3點開始上山,曆經16個小時才找到這位小夥。可惜的是,他們只見到了他的遺體。

救援人員還指出,即使是喜歡戶外登山的人,也必須意識到探險存在風險,必須量力而行。在山上失溫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

對于普通人來說,夜間攀登秦嶺並不明智。缺乏專業知識,野外可能會遭遇各種意外。

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容易遇到危險。獨自夜間攀登,沒有人照顧,一旦發生意外,就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沒有專業團隊的支持,個人絕對不能進入秦嶺山脈。因爲山區白天和夜晚的溫差很大,而且還有很多野生動物。提醒大家不要盲目進山。

根據資料顯示,冰晶頂是位于秦嶺朱雀太平國家森林公園內的最高點,海拔3015米。

該公園內的山脈屬于北秦嶺褶皺帶的一部分,構造頻繁變動,岩石變質作用強烈,形成了大片石海和衆多奇峰。

攀登冰晶頂的路途中,可以見到原始森林、古松奇杉、冰川遺迹和壯麗的雲海等景觀。

冰晶頂海拔高,氣溫低,遠離人煙、山風刺骨,人類活動稀少,因此平均溫度遠低于城市。

每年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山頂積雪不融化,陰坡的雪甚至可以保存到四月中下旬。

然而,鮮爲人知的是,2023年當地曾發布通知,加強對秦嶺鄠邑段重點區域的封控管控工作。

截至2023年10月,爲切實加強對冰晶頂等秦嶺核心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減少人爲活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爲有效避免非法穿越引發的人員失蹤、失溫等傷亡事故,西安市鄠邑區曾發布《關于遵守秦嶺地區穿越登山活動管理規定的通告》。

然而,這種類似令人痛心的案例並非個例,在今年二月份同樣發生在兩位女性身上...

“驢友探險”事故頻發

近年來,登山運動在我國迅速興起,被冠以“勇者之運動”的美譽,然而許多人在沒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情況下盲目跟風,導致事故頻頻發生。

這起事件的始末可追溯至3月1日,當時陝西甯陝縣警方接到報案,稱有兩名女性前往秦嶺登山後失聯。

失聯5天,攀登秦嶺失聯的兩女子已找到!一人已遇難,一人吹口哨獲救--2024-03-05 21:23·新民晚報

據了解,這兩名女性于2月29日自駕抵達秦嶺服務區,隨後進入秦嶺東梁,但在那裏失去聯系。

警方立即與多支救援隊合作展開搜救工作,直到3月4日傍晚才找到這兩名女性,但其中一人已經遇難。

幸存者表示,她們原本打算進行秦嶺探險登山,但沒料到山上突遇大霧。遇難者在探路時不慎跌落懸崖。

由于大霧影響了視線,幸存者想要前往營救同伴,卻意外困在了山崖下。可以想象,在困境中目睹同伴身亡,自己又陷入生死未蔔的境地,她內心的絕望可想而知。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她們對風險心存敬畏,不抱有僥幸心理去秦嶺冒險,自然也就不會陷入危險之中。

當地村民表示,她們所選擇的路線,甚至當地人都不會選擇走。如果她們在迷路時及時返回,也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意外。

雖然冒險可以追求心理上的滿足,但安全永遠應該是首要考慮。此事發生後,大多數網友認爲這兩名女性明知秦嶺危險,卻仍冒險前往,導致消耗大量救援資源,實在令人不解!

結語

無論如何,盡管戶外活動令人愉悅,但也必須謹慎行事,務必注意安全,絕不能冒險,只有在具備把握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戶外運動。

這些個別悲劇的發生不僅是對個人安全的警示,也反映了現代年輕人對戶外探險的盲目熱情。

生命只有一次,在戶外活動中,安全意識和正確的決策至關重要,珍惜生命,尊重大自然,確保自己的安全是首要責任!

0 阅读:1

論芸有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