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決戰場不是烏克蘭,也不在波蘭,俄羅斯已爲美國設好大包圍圈

非國際知名者 2024-03-22 16:38:42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軍事對壘那麽簡單。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美俄大國博弈中,決戰主戰場並非像乍看之下那般局限于烏克蘭或歐洲東線,真正能夠決定雙方勝負命運的關鍵在于一個看似遙遠卻又息息相關的地區——中東。

長期以來,這裏豐富的能源資源和戰略要塞位置,是美國維系全球霸權的命脈所系。

而如今,俄羅斯正是看准了這一點,開始在中東地區織就了一張羽翼遍布的大網,將美國層層包圍。

美俄爭鋒,西方霸權將被重塑

世界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時期。長期主導全球秩序的西方國家,正在遭遇來自俄羅斯等新興大國的猛烈挑戰。這場曠日持久的較量,將徹底重塑人類社會的權力格局。

幾個世紀以來,西方列強憑借先進的武器和貿易體系,長期掠奪和壓榨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區的資源和人力。西方國家的繁榮發展,建立在其他國家的付出和犧牲之上。

如今,這些曾經被剝削的國度重新崛起,決不允許這種不公平的局面再次發生。

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指出,西方"吸血鬼時代"已經結束。人們再也不會容忍西方國家的資源掠奪和人權踐踏。

俄羅斯正攜手印度等新興大國,共同呼籲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多元的國際新秩序。這無疑將動搖西方國家長期主導的全球體系。

面對新形勢,美國等西方國家難掩焦慮。它們壟斷統治的日子行將結束,勢必在未來的權力重組中失去原有優勢地位。

因此,美俄兩大陣營正在暗自備戰,爲即將到來的決戰鋪墊。一場驚心動魄的新格局之爭正拉開序幕,人類正駛向一個前所未見的未來。

烏克蘭戰場究竟能否決定美俄較量的結果?俄羅斯爲美國已布下了哪些大阻力?

烏克蘭戰場非美俄決戰主戰場

雖然烏克蘭戰事持續升溫,成爲當前國際焦點,但對于美俄兩大陣營而言,這裏並非決戰的主要戰場。美國高層軍方人士也意識到,在烏克蘭完全擊潰俄羅斯所需付出的代價過于沉重。

據美國前軍方高官披露,俄羅斯在烏克蘭地區共部署約60萬軍力。作爲當前歐洲戰爭最大規模,徹底消滅這支龐大軍隊無疑是一場硬仗。而美國如果真的大規模介入,所需投入的軍火和人力成本將高達數千億美元,傷亡難以預料。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前主席米利表示,要在烏克蘭戰場完全擊敗俄羅斯,付出"巨大生命和財富代價"在所難免。

因爲美國是個商人國家,做什麽事都精打細算,很顯然他認爲在烏克蘭戰場與俄羅斯掰手腕是很不理智都事情。

而他說的話其實也是代表美國高層精英的意思,因此他的話印證了美國高層對贏得烏克蘭戰役並不抱太大希望。

事實上,烏克蘭地區在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中地位並不突出。即使烏克蘭最終被俄羅斯徹底控制,美國在歐洲、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並不會受到根本沖擊。

從去年以色列和烏克蘭的地位對比中明顯就可以看出來,以色列被小小的哈馬斯襲擊,美國竟然派艦隊開去紅海鎮場子。而烏克蘭一度要被俄羅斯滅亡,美國一艘舢板都沒有派去黑海。

因爲烏克蘭再多失去幾個港口城市、資源枯竭的小城鎮,對美國全球利益鏈條影響並不大。

相比之下,中東地區的能源戰略資源、亞太的工業産能和南海海上通道,才是美國真正重視的全球命脈。

因此,對美國而言,烏克蘭戰場無疑重要,但並非其與俄羅斯爭奪全球主導權的決戰主戰場。那麽,俄羅斯真正想在哪裏給美國設下絕殺,美國又將如何反擊?

波蘭雖備戰但非美俄決戰關鍵

盡管烏克蘭戰場的失利,令美國不得不將防禦重心轉移至波蘭等東歐國家,但這一地區也並非美俄最終決戰的關鍵所在。

面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進攻,美國急於增強盟國波蘭的軍事實力,將其作爲遏制俄羅斯的"第二道防線"。

數據顯示,波蘭軍隊已擴充至30萬人以上,引進了價值逾千億美元的先進武器裝備,包括先進的隱形戰機、射程遠威力大的導彈以及經過戰場驗證的坦克等。

不難看出,波蘭正在美國的支持下,加緊軍事現代化步伐,將自身打造成一支"東歐鐵拳",以頂住俄羅斯在該地區的擴張勢頭。

然而波蘭終究只是東歐防線的一部分。就在其身後,還存在著以德國爲首的歐盟成員國集團。德國等國家近年也在加速軍備,被外界視作"第三道防線"。

但無論波蘭或整個東歐地區的軍力有多強大,這裏終究難以撼動美俄兩強在全球範圍內的戰略力量對比。

波蘭距離俄羅斯實在太近,很難阻擋後者在歐洲腹地的影響力擴張。其軍事實力也遠不及美俄兩國。

因此,波蘭和整個東歐地區的軍事部署,只是美國在歐洲地區的一處防守工事,至于最終能否扭轉烏克蘭戰局、遏制俄羅斯在全球範圍內的崛起,依然有待觀察。

那麽,在美俄力量對壘的大棋局中,還有什麽地方將成爲決戰關鍵?俄羅斯又在哪裏爲美國設下了決戰大阱?

中東才是顛覆美國霸權的關鍵

對于美國而言,歐洲戰場固然重要,但真正能決定其霸權命運的戰略要地,實際上位于遙遠的中東地區。一旦這裏的格局發生根本改變,美國長期維系的全球主導地位將受到致命沖擊。

長期以來,中東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和戰略位置,是構築美國全球霸權的關鍵基石。通過在這一地區的軍事部署和盟友體系,美國得以掌控全球能源命脈,左右國際事務話語權。

然而如今中東正在發生深層次的版圖重塑。一旦俄羅斯、伊朗等國家成功在這裏紮根,與中亞、印度等國家結盟,將會徹底顛覆現有石油美元體系。

屆時,石油出口無需再用美元結算,中東地區將擺脫美元依賴,美國立足于此的金融奇迹和經濟實力也將不複存在。一旦喪失能源資源和金融供血,美國的世界制導權將不攻自破。

歸根結底,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根基在于中東,失去這裏就等于丟掉立足點和控制杠杆。一旦如此,縱橫全球的海外軍事基地也將無人供養,美國霸權地位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中東地區已成爲美俄兩強力量對壘的全球指揮棋盤,其格局走向更將決定雙方較量的走向。面對這一局勢,俄羅斯顯然已先人一步,在中東部署了大規模包圍之勢,意圖讓美國一步步入了它預埋的大阱。

這究竟是怎樣的大阱?俄羅斯又是如何在中東悄然將美國包圍?美國將會面臨怎樣的楚歌之境?

俄伊盟友在中東爲美國圍設大圈套

在中東地區,俄羅斯並非單槍匹馬,它結盟了伊朗、敘利亞等國家和武裝力量,共同爲美國架設了一張遍布陷阱的大網。目標是將美國徹底拖入泥潭,顛覆其在這個戰略要地的影響力。

敘利亞內戰期間,俄羅斯動用大規模軍隊介入,全力支持阿薩德政權。如今戰火暫歇,俄軍仍長駐敘利亞,並在其領土內外圍重兵把守,形成對美軍進出的嚴密封鎖。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傳統盟友伊朗,通過在伊拉克、黎巴嫩、也門等地培植親俄武裝力量,于美軍後方施加持續打擊。激進組織不斷發動無人機、火箭彈襲擊,給駐軍帶來沉重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也門親伊朗胡塞武裝更是敢于直接對抗美軍艦隊。他們屢次發射導彈襲擊,逼使美國在亞丁灣和紅海地區船只承受巨大安全隱患。這直接威脅到通往中東的主要航線安全。

面對俄伊盟軍的全方位包圍,美軍于中東地區的行動日益受限。但若放棄這裏便意味著完全喪失對全球能源供應的控制權,美國不可能輕易離場。

然而繼續在泥潭中越陷越深,美國也將付出加劇流血犧牲的沉重代價。可以預見,中東地區將成爲美俄對峙的決戰主戰場,而美國已步步入了俄羅斯的大圈套之中。

雙方在這裏的較量最終將如何走向?美國能否擺脫被動,奪回主導權?這需視乎兩軍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布局和行動走向。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也不穩定,隨著大選的臨近,以特朗普和拜登爲代表的兩黨已經開始拼刺刀式的厮殺,各種下作手段都使出來,而這也必然加深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困局。

結語

面對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周密部署和不斷施壓,美國的處境日趨被動。被動挺進將陷入流血泥淖,卻又無法輕易撤離,否則將終結好不容易建立的體系。

堅持下去又將付出何等沉重代價?縱觀全局,美俄兩強越發步入一場力不從心的拉鋸戰。

倘若其中一方在中東徹底失守,其全球戰略版圖將不攻自破。在這關乎全球權力格局重塑的決戰中,到底會是誰笑到最後?

1 阅读:75

非國際知名者

簡介:作品全部原創,國際財經,一點就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