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劄記:談談“內在價值”這個概念

閑來一坐 2024-04-13 16:45:03

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是其未來整個生命周期內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這個投資的第一性原理(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就是買入其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然後是句號)就像數學中的一些公理一樣,是無需我們證明的。然而,很多的投資朋友,包括投資多年的投資朋友,一談到這個問題,就被它“卡”住了,覺得不好理解。然而這個問題不打通,我覺得你對投資的理解就很難說“悟道”了。怎麽辦呢?我這裏就嘗試著作一下“科普”。

何謂內在價值,或者說什麽叫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呢?

比如說,你家有價值100萬元的一套房子,要出租70年(這裏是假設),70年的租金總和就差不多等于你家這個房子産生的“自由現金流”了(當然,房子可能要壞,可能要維修,或者增添一些家電之類的設施,這裏爲計算的方便,忽略不計了)。再比如說,這個房子每年可收取租金爲房子價值的6%,即6萬元,則70年,你可以收到的“自由現金流”爲420萬元。假如你家這套房子,70年後的淨值已爲零(房子生命周期70年),那麽,你家這個房子的“內在價值”就是420萬元。

但是且慢,我們知道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今天的420萬元,是與70年後的420萬元不可同日而語的。比如,我們完全可以拿今天的420萬元去買十年期國債,而且這個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因爲有國家信用背書,所以稱之爲無風險利率。假設這個無風險利率爲2.5%,那麽,我們可以用這個2.5%作爲折現率(也可稱爲貼現率),將你家房子的這個“自由現金流”420萬元給折現回來(相當于利率2.5%倒著往回扣,有興趣的可以自己計算一下,以強化印象)。最後的得出的折現值+房子的淨值(已爲零),就是你家現在這個房子真正的內在價值了。

怎麽樣?內在價值計算簡單吧,你心中的迷霧終于打開了吧。

同樣的道理,投資債券的內在價值也是這般容易計算的。這裏我就不再舉例解釋了。

然而,巴菲特說,債券是特殊的企業,而企業是特殊的債券。一涉及到企業,其內在價值就遠沒有債券和房子這樣簡單計算了,因爲企業經營涉及到各種“特殊”因素,而且正如熊彼特所說的,它還要面臨著“創造性的破壞”,說不定這家企業上市沒有十年,就被競爭對手打敗、破産了,同時,管理層品性的好壞、能力的大小也會影響到這家企業未來的“息票”的,你說它的內在價值又如何計算呢?這裏更不要說,折現率哪怕變動幾個小點點,比如3%,或6%,假以時日,就差之分毫,謬以千裏。

所以說,企業的內在價值,或者說它的現金流折現模型並不好具體計算,它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注意,我們再說一遍,它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而且是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因爲內在價值說到底並不是一個會計名詞,而是一個經濟名詞。

然而,我們又怎樣去“思維”它呢?

好在,巴菲特早已經給我們說出了答案。——我說過,凡是投資有困惑的地方,就要去找巴菲特!

巴菲特在1983年致股東的的信中說:

“在評估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的價值時,家長和社會之前已經爲他付出的是賬面價值,而大學畢業之後爲其家庭和社會所作貢獻的總計就是其內在價值。換言之,賬面價值是會計名詞,系記錄資本與盈余的財務投入;內在價值是經濟名詞,是估計其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賬面價值告訴你已經投入的,內在價值則是預計你能從中所獲得的。”

終于知道了吧?內在價值是一個經濟名詞,它不是一個會計名詞。很顯然,將一家企業未來創造出的內在價值比作大學生畢業以後的價值創造,就便于理解這種思維方式了。

這裏,我們假設有三位大學畢業生,他們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再到大學畢業,我們給他們付出的賬面價值是相同的,但是他們畢業後一生創造的價值可就差距相當大了。

比如,一位大學生最後成爲了像曹德旺、任正非這樣的優秀企業家,一位大學生畢業後進入體制內成了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而另一位大學生呢,雖然他能力超強,謀到某種高位,但最後貪汙腐敗,被抓進了監獄。很顯然,對于三位大學生,我們付出了同樣的“賬面價值”,但是其未來的“內在價值”是差著天地的!

顯然,常識告訴我們,上佳的選擇要投資于第一類那樣的優秀大學生,至少不應該投資于最後成爲腐敗分子的大學生。

然而,這個“優秀的大學生”(即上佳的企業)如何去找尋呢?

畢竟我們誰也沒有窺視未來的水晶球,不過,巴菲特思想又早已經給出了我們的路線圖,比如,尋找那些具有經濟特許經營權的公司去投,尋找那些具有品牌經濟商譽、輕資産的品種去投資,尋找那些具有壟斷消費、成瘾消費、重複消費等顯著經濟特征的企業去投,等等。在這種定性(定方向)的基礎上,我們再去嘗試著進行定量研究,正所謂模糊的正確大于精確的錯誤,即方向我們選對了,哪怕在定量上不太准確,也不會犯下太致命的錯誤。

話說到此,如果還是不明白怎麽辦呢?

那就想一想我提出的“五性”標准,即長壽性、穩定性、盈利性(受限制盈余少)、成長性,管理層有德性,這樣的公司其未來的內在價值就大概率地要高,這樣的標的雖然不多,但一旦讓我們抓住了,就重重地長期持有吧。

如果還是不明白怎麽辦呢?

那你就去研究一下茅台,因爲雖然並不是非茅台不投資,但是我認爲,投資研究的盡頭是茅台(這裏是就産生的自由現金流而言的)!一旦你的頭腦中具有了微觀經濟意義上的“茅台模型”(當然,你的頭腦中還可以有其他類型的模型,如連鎖模式企業模型、平台式企業模型、沖浪式企業模型等等),我認爲,你就知道在我大A股如何去投資了!

1 阅读:10

閑來一坐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