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應”來得太快!坑了我國20億後,現在衛星導航系統全部癱瘓

文史安利官 2024-05-17 20:27:09

根據外媒報道:“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又一次陷入了崩潰,甚至有可能徹底癱瘓。”

想當初,我們爲了和歐盟共同研發伽利略系統,投入20億資金。可歐盟在獲得了我國投資後,轉頭就把我國踢走!

如今再看,我國選擇研發北鬥衛星實屬明智!

那麽,伽利略系統爲什麽屢次出現問題?當初歐盟又爲何撕毀承諾呢?

早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歐盟爲了擺脫對美國GPS系統的依賴,便著手規劃建設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

與此同時,中國在經曆銀河號事件後,也有意建設自己的北鬥導航系統,以期不受制于人。

但由于曆史和現實原因,北鬥系統的研發進展一直較爲緩慢,難以在短期內取得突破。

直到2003年,由于研發資金短缺,歐盟主動向中國伸出了"橄榄枝",希望能夠獲得中方的支持和投資。

作爲回報,他們許諾將分享核心技術並將中國納入夥伴關系。

我國對此自然是十分贊同的,同時爲了表示誠意還提供了高達2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投入,這相當于整個項目經費的五分之一。

另外還抽調了大量科研人才參與其中。一開始,合作進展相當順利。

中國人員不但盡心盡力,還幫助研發測試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比如在2005年,伽利略系統首顆測試衛星就成功發射升空。

但就在同年,歐盟突然發難,宣布要將中國排斥在系統的核心技術和決策之外。

對于歐盟翻臉的原因,仍有諸多分歧。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這事肯定少不了美國"策動"。

一種較爲流行的觀點認爲,這與美國在背後勾連歐盟、挑撥離間分不開關系。

一旦中歐兩大力量聯手,勢必會動搖美國在衛星導航領域的壟斷優勢。

于是,美國就開始擺出強硬姿態,竭力阻撓歐盟與中國在導航領域的技術合作。

通過運用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美國成功讓一些親美派滲透到了歐盟的伽利略項目中,最終將中國研究人員拒之門外。

另一種解釋則認爲,歐盟出爾反爾的根源在于其對華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見和不信任。

西方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將中國視爲"競爭對手",對中國高新科技的發展忌憚不已。

因此當中國願意爲伽利略項目貢獻資金時,歐盟人出于猜忌,擔心中國盜取核心技術後自行另立門戶,從而做出了排斥中國的決定。

無論是哪一種解釋,結果都是令人沮喪和扼腕的:歐盟不但單方面背棄與中國的合作諾言,還將中方投入的20億人民幣私吞。

面對如此重大挫折,中國人民有兩條出路可選:要麽就範,永遠處于被動地位;要麽重新奮起,自力更生。

但是中國人民從不服輸。

爲了徹底扭轉被動局面,當年中國政府緊急號召全國科研力量及其人員全力攻關,從零開始研發屬于自己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千軍萬馬上陣場。

曆經數十載無數個日日夜夜,伴隨著幾代科研人員的辛勤耕耘,從北鬥一號到二號、三號,中國終于跻身世界導航體系的第四極,徹底擺脫了對GPS等他國系統的依賴。

除了精准導航,北鬥系統在應用領域上也不斷擴展。

從南北極科考到深海探測,從交通出行到測繪規劃,從減災救災到國防軍事,北鬥系統的身影無處不在,可謂是舉世矚目的民用和軍用傑作。

由于自主可控的優勢,北鬥系統很快就受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的青睐。

截至2022年,已經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億人口使用了北鬥系統。

在推動全球衛星導航事業發展的同時,北鬥系統也讓公平、公正、公開、高效的服務理念爲世人所熟知。

再回頭看當初的伽利略計劃。

作爲歐盟耗資數十億歐元打造的重量級科技項目,伽利略系統的確曾風光無限,被寄予厚望要與美國GPS一決高下。

但在接連遭遇重重技術困難之後,伽利略系統如今的窘迫處境,使歐盟相關機構也不得不直言"項目發展緩慢"。

與中國僅用8年左右時間就完成組網相比,伽利略投入20余年卻還未完全建成,進展之慢令人咋舌。

更爲致命的是,伽利略系統故障不斷,甚至多次瀕臨全面癱瘓的邊緣。

就拿2019年發生的那次大規模失聯事故來說,整個系統徹底中斷了近一周,給全歐洲乃至全球用戶帶來了巨大損失。

雖然事後歐盟官員解釋稱"人爲操作失誤導致"這一原因,但恐怕很難讓用戶相信。因爲在隨後的時間裏,伽利略系統仍然接連發生故障。

最新的這次故障,更是讓伽利略系統瀕臨崩潰的邊緣。

有24顆核心導航衛星已經癱瘓,瞬間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定位能力,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轉受到嚴重影響。

歐盟雖已緊急重啓和維修,但恐怕難以根治症結。

面對系統反複出現的重大技術隱患,歐盟方面不得不被迫承認是由于"超負荷運轉"導致飛控中心無法准確控制和維護。

可是這樣的解釋,不正說明了當年歐盟爲了追隨美國而將中國技術人員全部排斥在外,這種短視行爲實際上是自掘墳墓。

近些年來,我國在衛星導航芯片、算法等領域的自主創新已處于領先地位,如果伽利略系統能夠與中方開展良性互動,或許現在的困境就不會如此嚴峻。

回顧中歐兩大導航系統的分化和反差,不難發現美國在其中扮演了一個操縱和幹預的角色。

爲了維護GPS系統在全球的壟斷地位,美國不惜對盟友歐洲實施壓制和打壓,迫使其放棄與中國的合作。

這種做法無疑暴露了美國在科技領域操縱盟友、打壓競爭對手的傲慢態度。

更反映出這個曾經引領航天事業發展的超級大國,對于核心科技實力的日漸式微和恐慌。

事實上,盡管中國主動退出了合作,但北鬥系統最終還是一路高歌猛進,創下多個世界之最。

相比之下,美國操縱下的伽利略系統則步履維艱,陷入頻繁故障和技術瓶頸的泥淖。這無疑證明了,一味依賴他國、被外力操縱注定無法取得徹底自主權。

科技自立,事關國運興衰。

面對外力阻撓,中國沒有氣餒,反而彙聚了全國頂尖人才,給予黨和國家親自護航。付出是巨大的,但換回了國際社會的尊重。

堅持自主創新,是中國走向真正複興之路的必由之路,面向未來,我們將不斷有更多標杆性成就出現。

當然,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同舟共濟。讓我們攜手並進,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9 阅读:6909
评论列表
  • 2024-05-22 13:44

    歐美人向來說話不算數,毫無誠信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