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慈善的新希望,和用戶做朋友的小米,培育出暴力催收的新網銀行?

野武士 2024-04-08 12:30:51

最近,紅旗連鎖年報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其參股15%的新網銀行2023年營業收入54.88億元,同比 50.59%,淨利潤 10.10億元,同比 48.48%,在息差承壓、資産劣化的大環境下,新網銀行在銀行業的表現可謂是一枝獨秀。

新網銀行是全國三甲互聯網銀行之一,由新希望集團、小米、紅旗連鎖等明星企業發起設立,其中新希望集團持股30%,小米旗下銀米持股29.5%,可以說,新網銀行背後有著劉永好、雷軍等知名企業家的信譽背書。然而,新網銀行高成長的台面之下,卻伴隨著喧囂不止的投訴和責備聲。

上個月,新浪財經公示的“2024年金融315投訴黑榜”中,新網銀行因投訴量較多、解決效率低等問題而上榜。尤其是跟微衆銀行、網商銀行、百信銀行等互聯網銀行相比,新網銀行有著與自身資産規模不相稱的投訴量。

在黑貓投訴上,檢索“新網銀行”可以看到,內含“新網銀行”的投訴件總件數達到6442件,直接針對新網銀行的投訴量爲4964件,已完成投訴共計3208件,近30天有167條投訴量,僅有12條已完成。

而且,這些投訴內容之中充斥著暴力催收、高利貸、砍頭息等詞彙,很難讓人與熱衷慈善事業的新希望、和用戶做朋友的小米産生聯想,而恰恰新希望和小米持股新網銀行近60%,擁有絕對控制權。

那麽新網銀行出色的業績,夾雜著如潮般投訴,到底是什麽樣的經營理念推動的呢?背後又是哪些成因呢?

催收手法較爲粗糙,相關專員爲外包

背靠四川多個知名企業的資本實力,以及小米在資本和互聯網基因,2016年四川誕生了一家互聯網銀行——新網銀行,成立之初正值“互聯網+”産業火熱,尚存流量紅利,民間投資和理財較爲活躍,新網銀行立即進入高速發展期,在2018 年憑借網貸存管業務就實現了盈利了。

隨著存貸業務加速擴張,2019年新網銀行迎來了業績的“野蠻生長”,營收和利潤均呈現出倍增的成績,增速之快令人咋舌。直到在2021年,新網銀行就被銀保監會點名,社會公衆才獲悉到,自2019年四季度以來,針對新網銀行存在違規放貸、暴力催收等行爲,相關投訴舉報顯著上升,銀監會下發了專題通報,特別提示,要求盡快進行整改。

當時新網銀行認錯態度積極,也很快做出了回應,表示銀行處于開業初期,確實存在諸多不足,已經成立專項整改小組,全面開展開自查和整改工作。

時至今日,根據黑貓投訴的數據來看,新網銀行的違規行爲似乎並沒有減少,反而有變本加厲的迹象。

按理說,銀行對逾期客戶催收有著嚴格的指引,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催收手法,但從黑貓投訴的多個網友反饋信息來看,新網銀行對逾期客戶催收簡直可以用簡單粗暴形容,缺乏人性化、個性化的細膩處理手法。

根據新網銀行對外公布的信息,去年年中,新網銀行的客戶數已超過7300萬戶,累計放款筆數超過2.748億,但是新網銀行2022年底員工總數也不過700人,即便全員投入催收,恐怕也難以應對逾期客戶數量。

因此可以推斷,新網銀行之所以存在違規催收行爲,更大可能是催收使用的是外包人員,以至于催收不專業,無法對貸款客戶形成細膩化的分類管理和周期性管理。

其實,新網銀行在boss直聘網站發布的招聘信息也顯示,在招聘的催收專員爲外包崗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崗位職責裏有這麽一條“ 通過各種有效方式查找失聯的客戶。”

獲客成本較高,逆向選擇貸款人

新網銀行的主要收入是利息收入,貸款種類並不複雜,以“好人貸”、“好商貸”、“好車貸、好企e貸款”四種金融産品爲主,面向的客群有新市民、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

由于成立時間晚,推廣渠道較爲單一,新網銀行缺乏流量和場景,不得不通過與第三方合作進行獲客,同時又采取較高的利息攬儲,如此一來,獲客成本高,存款成本也相對較高,最終使得新網銀行在貸款業務上,不得不從逆向選擇的思維出發,選擇願意承受高息的次級資質貸款人,這些貸款主體爲長尾客群和小微企業主,授信金額偏低,存在強烈的臨時性資金需求,以至于新網銀行貸款業務也不可避免出現“檸檬市場”效應。

據監管機構通報,新網銀行向消費者發放貸款的年利率均值爲8.49%,遠高于銀行業的消費貸平均利率,其中與一家互聯網汽車消費分期平台合作,收取消費者服務費或者平台費,綜合費率更是達到了30%以上。

還有不少網友紛紛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吐槽,新網銀行貸款利率極高,喜歡玩文字遊戲,甚至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發放利率高達35.9%的産品,另外還有一些存在砍頭息的問題。

可以肯定,如此利率之下,新網銀行的風險敞口也隨之擴大。截至2022年末,該行撥備覆蓋率已經由345.14%猛降至186.65%。從2017年該行不良率僅爲0.11%,至2022年末飙升至1.73%,幾乎每年都在往上增長,其中2022年末較上一年就上升了0.68個百分點。

去年6月,有媒體曾爆料新網銀行核心高管、首席風險師徐志華主動離職,新網銀行管理團隊出現調整,不只是CRO出走,亦從同業挖來管理人員,負責小微業務。雖然,新網銀行對此解釋是,徐的離職原因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但更多人願意相信是該行的不良率持續上漲,撥備計提一路走高有關。

結合黑貓投訴平台上,數千個與新網銀行相關的投訴,且投訴內容多反映暴力催收,可見新網銀行是加大了催收力度,起因必然是不良貸款余額和逾期客戶的大幅增加。數據也顯示,2022年新網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爲10.87億元,同比增長136.3%,這恰恰也側面印證了對徐離職首席風險官的猜測。

大股東巨額虧損,小股東資質惡化

整體來看,新網銀行開放性的合作渠道,外包的催收手段,呈現出強烈的逐利特質,似乎對公衆口碑、市場聲譽的重視度不高,經營風格與國有行、股份制行城商行截然不同。

或許從股東的角度分析,對如今新網銀行的狀況的成因,能夠給出一些猜測。

新網銀行成立之初,第一大股東新希望集團在四川本地資源雄厚、資金實力強勁,第二大股東小米在品牌傳播實力、互聯網資源等方面具備先天優勢,再加上四川本地一些知名企業的資金注入,新網銀行被社會寄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期待。

然而,隨著小米深度布局金融業務,陸續持有小貸、消金、征信、第三方支付、保險、保理、融資租賃等牌照,旗下擁有天星銀行、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北京小米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重慶融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小米融資租賃、捷付睿通等公司,這些企業基本上都爲小米公司所控制,在經營權和利潤方面,小米擁有重大支配權。

雖然這些機構也能夠跟新網銀行産生合作關系,但是新網銀行的資金成本較高,而且存在關聯交易限制,不如跟國有行股份制銀行的合作便宜,況且在業務層面與新網銀行同樣也能夠産生競爭關系。因此近年來可以發現,小米跟建設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個銀行巨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因此從小米的角度而言,原計劃的投資新網銀行屬于戰略投資,可能已經變成了財務投資,作爲重要股東,小米對新網銀行的訴求更多側重于盈利能力。

從大股東新希望集團的狀況來說,向經營要利潤可能已經變成近年來的經營核心。企業預警通平台顯示,2021年新希望集團虧損額就超過5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的虧損額也接近42億元,新希望集團迫切希望各個子公司單元實現盈利,通過資本運作緩解整個集團資金壓力。那麽新網銀行作爲新希望集團的重要持股企業,對其盈利要求可能也是相當之高。

紅旗連鎖的持股爲15%,自然也就傾向于財務投資。其余的股東每個持股比例都低于10%,而且其中成都啓陽遠航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巨洋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存在債務糾紛,可能關乎到新網銀行。

而且巨洋企業、四川省雄川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和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存在債務危機,無論從這些企業自身,還是債權人的角度,都寄希望新網銀行能夠擴大盈利,實現分紅或者IPO,進而緩解債務危機。

就從目前新網銀行股東結構來看,部分股東資質較爲一般,而且經營出現惡化迹象,持續補充資本能力也存在疑問,可能就是這些因素導致了新網銀行在經營層面較爲粗放,追求快速擴大貸款規模創造賬面盈利,進而彌補核心資本的不足,同時也爲資本運作做支持。只是銀行業轉型零售你追我趕,新網銀行這樣的匆忙疾行還能走多遠呢?

0 阅读:27

野武士

簡介:把人文、科技與財經編成故事會,作爲你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