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後,楊得志、韓先楚、許世友雖沒被審查,但在會上做了檢討

追夢的年 2024-05-14 22:37:07

1971年那架飛機的墜落,在國內政壇、軍界都引起了大“地震”,原先出自四野的將領成爲被重點關注的對象,各大軍區都有不小的人員變動。

當時有三位大軍區司令員楊得志、韓先楚、許世友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們沒有隔離審查,但依然當衆做了檢討。

這就比較奇怪了,當年對涉案人員的處理都是比較重的,同爲大軍區司令員的梁興初沒阻止一些內容傳播,就被撤職審查了。

楊、韓、許三人要是沒牽扯其中,不會需要檢討,但既已確定相關,爲何又只需要檢討呢?

說起來三人跟林的關系都不錯,楊得志是“雙一”出身,曾長期在林麾下戰鬥,建國後雙方也有過聯系;

韓先楚雖然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與林接觸不多,但他打出“旋風司令”威名時,正是在林的指揮下。

1959年的廬山他去拜訪彭老總、黃克誠,差點被人借題發揮,是林說了一句“對韓先楚的錯誤要堅決地批,同時又要堅決地保護、堅決地使用”,讓他過了關,這肯定是有感情的;

許世友戰爭年代跟林的接觸不多,長征後許世友在紅軍大學策劃“拖槍逃跑”事件,林還主張要槍斃。

但九大之後林的地位非常高,許世友也曾登門拜訪,1969年4月30日林跟許世友會面時還特意說過“講團結問題”。

那麽,他們是因爲私交而做的檢討嗎?並非如此,主要在于三封從北戴河搜出的信。

九屆二中全會時,南京軍區張政委最初被另一個集團攻擊,很多人覺得他不應該留在軍隊,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也持這個看法,就讓秘書李文卿幫自己代筆寫信,准備呈給中央。

當李文卿寫好拿過來給許世友簽字時,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正巧在一起聊天。韓先楚好奇寫了什麽,許世友簽過字直接遞給他看。

結果韓先楚看完說這跟自己所想一致,讓許先別急著往上交,自己也去寫,到時一起交。

而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住在韓先楚隔壁,有天串門時獲悉了此事,立馬表示也參與進來。

于是,三封內容相近的信就呈遞上去。按照規定,大軍區司令員有重要工作必須向軍委及中央做書面彙報,內容會先交由林總批閱,等他批示後再送往毛主席處。

但“林辦”的葉主任不知出于什麽心理沒有往上遞,而是將信給扣了下來鎖在北戴河的住處,事情壞就壞在這裏。

九一三後,時任總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李德生負責調查涉案人員,林生前的居住、辦公地點被搜了個遍,三位大軍區司令員的信也被找了出來。

李德生看後深感爲難,只好去詢問周總理該如何處理。周總理把三封信認真看完,半晌沒有出聲,然後慎重地做出決定:

這裏面都沒有實質性問題,所以到此爲止,概不追究,信件交給辦公廳副主任王良恩,由他存檔。

總理的這個做法非常明智,當時局勢敏感,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即便三位司令員並未說什麽獻媚之語,但如果被人知道了,一頓借題發揮,完全可以顛倒黑白。

不要小看謠言的力量,三人成虎,到時傳播範圍一廣,中央只能進行審查。

因爲涉及到的事務和人員過多,一審查往往就需要幾年時間,如此,涉案的個人和軍隊都要受到很大的影響。

當時新疆軍區、成都軍區、武漢軍區等大軍區都有人員變動,福州軍區政委也已被隔離審查,不說人心惶惶,至少已經很多人不安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能穩則穩,不宜因爲一些捕風捉影之事再生動蕩。特殊年代,周總理用巧妙的方式保護過很多人,這次亦是如此。

而這三封信,後來毛主席也看過,同樣的,毛主席也認爲不用嚴肅處理。楊得志、韓先楚、許世友都是深受主席信任的愛將,主席相信他們絕不會背著自己亂來。

楊、韓、許的信主要是針對南京軍區張政委,並沒有什麽勾結的內容,所以主席讓他們都做了檢討,此事就算過去了。

1973年5月,毛主席接見韓先楚時,說了一段話:

路線出感情,我知道,你們對我還是有感情的。過去的事算了,以《國際歌》爲界。這是希望打消韓先楚心中的疑慮,也希望韓先楚能代爲傳達、打消楊得志和許世友心中的疑慮。

無論是毛主席還是周總理,都選擇用影響最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過三人的信也讓主席察覺到一點——林在軍中的地位太高了。

戰爭年代,林是中央主力的軍事指揮官,建國以後,他擔任過主管軍委的國防部長,可以說但凡是軍隊的高級將領,或多或少都跟他打過交道,其中的關系錯綜複雜,如何解決就是大難題。

既不能一棍子都打死,也不能任由發展變成隱患,思慮再三,主席便在1973年底來了個“突然襲擊”,在八大軍區司令員未得到任何消息的情況下,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完成對調。

在該政策下,楊得志由濟南軍區司令員調爲武漢軍區司令員、韓先楚由福州軍區司令員調爲蘭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由南京軍區司令員調爲廣州軍區司令員。

沒對任何人進行懲罰,同時又把人員關系動一動,這樣既不會讓人産生不滿,又可以防微杜漸,非常高明。

楊得志、韓先楚、許世友三人也很誠懇,知道自己畢竟還是“有過之人”,所以1974年的大軍區負責人會議上,他們都做了檢討。

韓先楚還說:我在九一三事件中到了錯誤,誠懇道歉。這個態度,得到上下的一致認可。

人非聖賢,有錯能改就是好同志,三位高級將領仍然得到中央的重用。楊得志、許世友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都負責了一條戰線,指揮大軍保衛我國西南領土安全。

韓先楚1980年自感年事已高主動辭職,但中央仍在1983年委以重任讓他當選爲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總的來說,這三位名將都比較幸運,在毛主席、周總理的保護下,避開了一場可能會被沖擊的風波。做做檢討,也沒有影響到後來的任職,這方面勝過了很多四野出身的幹部。

14 阅读: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