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婚姻真谛,出軌無所謂

抽屜電影 2024-05-12 07:32:27

對于熟稔婚姻的人來說,這個看上去充滿著美好的詞彙從來都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人們向往著有伴侶陪伴著的生活,另一方面,人們總是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默認伴侶是最了解自己的人,然後卻將自己置身于婚姻的核心位置而不自知。陪伴的意義在于雙方均處于一種互補狀態而不是其中一個人完全的無休止的付出,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麽婚姻自然會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從陪伴到相互厭棄。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伯格曼的早期影片《喜悅》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的婚姻故事,斯蒂格是一個失落的小提琴家,因爲懷才不遇而整日郁郁寡歡,僅僅是喝了酒之後才會讓自己有所放松,一旦恢複到了正常的狀態,斯蒂格總是一副陰郁的樣子,然而即便是如此,同一個樂隊的瑪塔卻被他所吸引。

瑪塔是一個美麗的姑娘,斯蒂格本身對于瑪塔並沒有特殊的愛慕,然而當自己落寞的時候有一個姑娘決心走進自己的心房,這對于斯蒂格來說是一種拯救,于是,他便開始與瑪塔結爲連理。然而期待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原本的婚前的海誓山盟很快的就被婚姻中的各種現實消耗殆盡。斯蒂格又回到了以往的狀態,即使是瑪塔已經孕育了兩個孩子,這對于斯蒂格來說卻依舊是沒有引起自己必要的關心。兩個人很快從恩愛到交惡,然而等待著他們的最終的結局卻並沒有到來。

伯格曼對于婚姻的理解基本上迎合了很多人的觀點,我們一方面向往婚姻,另一方面卻無法對于婚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完美的解決。

婚姻的本質問題來源于人們的欲求,然而當欲求並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演化爲很多具體的問題。斯蒂格介入到婚姻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懷才不遇,倍感失落的斯蒂格遇到了善解人意的瑪塔之後便墜入到了愛河裏,至少他是這樣說的。

而現實中並不會因爲一個人失落,而可以通過婚姻來解決這樣的失落,斯蒂格依舊是沒有辦法從婚姻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平衡點或者是某種榮耀,對于他來說,婚姻無外乎結束了自己的一種狀態,轉而是讓自己進入到了另一種狀態,這兩種狀態之間的不斷切換,並沒有讓斯蒂格感覺到生活有本質的變化,于是,很快,當瑪塔孕育了兩個孩子之後,斯蒂格開始移情別戀了。

人們總是期待著婚姻能帶給自己一些什麽東西的,但是卻忘記了自己如果是一個索取者的話,那麽必定會有一個付出者的,那麽付出者究竟應該是誰?對于斯蒂格來說,瑪塔是一個不錯的付出者,然而即使是瑪塔也有完全對斯蒂格失望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的付出,那麽瑪塔會獲得更好的回報嗎?從斯蒂格來說,是不會的。

那麽既然不會獲得更好的回報,這種付出還有意義嗎?即使是瑪塔付出了,斯蒂格依舊是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更加年輕貌美的女性身上,那麽斯蒂格需要瑪塔付出的意義何在?如果婚姻只是一方無條件的付出的話,那麽維系起來可見有多麽的麻煩。

然而除此之外,婚姻帶給人們的另一種情節就是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是可以跟孤單這個詞語進行對抗的,斯蒂格的安全感來源于自己有了瑪塔這樣一個後盾之後,便可以更加肆無忌憚的,而對于瑪塔來說,一個成熟的完整的家庭可以給自己帶來甯靜,即使是斯蒂格是一個缺點大于優點的人,對于瑪塔來說這依舊改變不了斯蒂格與自己組成家庭的事實,這本身是喜悅的,快樂的。只不過在磨合的過程中充滿了苦悶。

這或許是很多人對于婚姻的另一種理解,我們之所以向往婚姻,也有來源于這方面的考慮,婚姻帶走了孤獨,帶來了獲得感跟滿足,當這種獲得感跟滿足逐漸的充斥著我們的原本空曠的生活的時候,即使是吵架,即使是不快,也都算是增加的物件,這樣一來,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的充實。

陪伴總是充滿著厭棄,若即若離似乎才是真理,這也是婚姻的另一種特殊的情感作用,當兩個人開始相濡以沫的時候,無外乎用海誓山盟來宣誓自己對于婚姻的效忠,然而當這種相濡以沫逐漸的被熟悉以及厭惡代替的時候,回頭想想那些海誓山盟就越發的令人發笑了。但這種發笑並不會持續很久,因爲只有當彼此徹底的離開之後,才會有時間去思考,對方究竟對不對,對方對于自己的意義是什麽。這也是若即若離之後的一種怅然若失。

因此,婚姻不是一方的無休止付出,也不是海誓山盟,更不是相互依偎,婚姻更多的是我們步入的一種微小的社會關系,當你找到屬于自己的舒服的相處方式之後,一切問題便都迎刃而解。

……

你好,再見

0 阅读:2

抽屜電影

簡介:每天爲你推薦一部經典電影,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