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慶軍:鄉村風電,補齊中國風電最後一塊拼圖

妮妮聊商業 2024-04-29 07:32:00

4月26日,第八屆中國中東南部風電開發研討會暨“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發展論壇在廣西南甯成功舉辦。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處長陳永勝,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黨組成員,自治區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熊祥忠,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田慶軍、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岩爲大會致辭。來自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各省市能源局、開發企業的800余位政企嘉賓、院士專家齊聚綠城,共商鄉村風電推動鄉村振興之道。

本屆論壇的召開恰逢醞釀近三年的“風電下鄉”政策出台,田慶軍表示,從燒柴到煤炭、電力、天然氣再到分布式光伏,農村能源使用形式越來越清潔方便,隨著風電和儲能的推進,村村戶戶將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用不完的綠電還能上網賣錢創收,村民從單純的能源消費者轉變爲能源的生産者和受益者,這將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代巨變。只有廣大農村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綠色轉型,中國能源革命才能真正實現。

處于用能末梢的農村是中國能源革命的最後一公裏,鄉村風電作爲中國風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這場農村能源革命、鄉村振興中發揮巨大作用。以廣西爲例,如果這裏的1.4萬個鄉村,都能夠按照最理想的狀態安裝2萬千瓦風機,全區鄉間地頭的風電總裝機將達2.8億千瓦,每年將生産超過6000億度綠電,相當于6個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即便打個對折3000億度,也超過了廣西2023年全社會用電量2449.4億度。

田慶軍表示,千村萬鄉馭風行動正當其時,鄉村不僅可以給城市提供物美價廉的農副産品,未來,鄉村還將給城市提供綠色廉價的電力,成爲城市能源供給的中心。既種莊稼又種“風機”,既打糧食又産“綠電”,自給自足、余電致富,“六大因素決定鄉村風電前景一片光明,有望開辟風電行業新的增長極。”

第一,中國風電技術成熟、産品豐富。過去若幹年,每年5000—7000萬千瓦的新增風電裝機,鍛造出了一條無比成熟的風電産業鏈,足以支撐鄉村風電的規模化、差異化開發。

第二,鄉村風電度電成本更低、利潤更好。以征代租、土地入股,省下了大量阻工、征地、産業投資等非技術成本,我國部分地區鄉村風電項目EPC造價有望做到3000元/千瓦,度電成本有望到2毛錢以下,比集中式風電更具成本競爭力,收益率更有保障。

第三,開發運營經驗豐富。中國風電多年來批量化開發建設陸上集中式和大基地項目,積累了大量實戰經驗,都能夠複用于鄉村風電,讓鄉村風電開發少走彎路、節省成本。

第四,電力改革有效支撐。隨著電力體制改革走向深入,電力市場越來越成熟,爲鄉村風電未來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拓寬消納渠道打下了良好基礎。鄉村風電的定位一定不能拘泥于就地消納,而是要定位成城市能源的生産者和提供者。

第五,政策支持力度空前。近年來,國家陸續提出“鄉村振興”、“雙碳”目標、農村能源革命三項國策,鄉村風電是實現這三大戰略目標的理想載體,綜合收益極高。剛剛發布的《關于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通知》,更是一針強心劑。

第六,風電發展進入新階段,鄉村風電開發水到渠成。過去20年來,中國風電海陸並舉、上山下海,解鎖了各類開發場景,鄉村風電是最後一塊拼圖。未來鄉村風電將成爲與陸上大基地、海上風電並駕齊驅的新時代“風電三駕馬車”之一。

廣西蒼梧六堡風電(一期)項目,安裝20台遠景能源智能風機

新政發布後,中東南部一些陸上風電發展緩慢甚至停滯的省份也在關注、研判開發鄉村風電的可能性,預計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可能會陸續釋放一批開發指標,有望打開一個規模數億千瓦的龐大市場。山東、河南、廣西、四川等正在大力發展風電的地區,也將借著這股政策東風,掀起風電開發新高潮。

同時也應理性地看到,當下鄉村風電還面臨不少挑戰,如何解決一直以來的堵點、痛點?田慶軍建議:

第一,農網升級改造勢在必行。當前鄉村區域配電網余量空間所剩無多,沒有辦法滿足大量鄉村風電的接入需求,特別是在分布式光伏率先“整縣推進”的近三年,搶先占用了大量電網空間,農網升級改造必須提速。

第二,打破上網電壓等級限制。目前分散式風電最高只能接入110KV電網,導致消納半徑被限制在20公裏以內,這對鄉村風電的制約相當大。有必要打破110KV的電壓等級限制,讓鄉村風電走得更遠、送得更多。

第三,電力體制改革更進一步,全面開放隔牆售電。推動鄉村風電市場化運行,實現開發商與用戶直簽售電合同,讓鄉村風電服務于更多用電群體,豐富應用場景。農民的糧食、蔬菜可以到市場上去自由交易,而不是只能把東西賣到供銷社。

第四,簡化項目審批手續,真正推行備案制。2017年遠景在江陰開發建設全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分布式風電項目,當時爲了豎起一台風機,手續非常複雜,需要大量部門審批論證。反觀分布式光伏在備案制賦能下快速起飛,如今已在光伏行業“二分天下有其一”。起步更早的分散式風電在風電行業依然是個占比不足2% 的小配角。

第五,以租代征,解決用地痛點。土地性質變更難、征地受限多,導致風電的開發門檻一直很高。未來鄉村風電可以參考輸配電設施和通訊設施的建設辦法,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以土地租賃的方式開發,如此可以快速釋放出大量的機位。

第六,打造極致可靠的環境友好型風機。鄉村地區土地分散、人口密集、生態壞境敏感,特別是對于噪音控制和安全可靠有硬性要求,這實際上也是風機技術進步的方向。遠景江陰分布式風電項目2017年底投運,至今已安全穩定運行7年,在噪音控制、智能防護、環境友好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第七,探索風光儲充一體化推進。近些年來,伴隨著光伏和電動汽車的大範圍下鄉,配套的充電樁和儲能也在同步下鄉,鄉村風電的爆發將協同光伏進一步激活充、儲市場,風光儲充一體化發展順理成章,這將開創一條萬億級的新賽道。

值得欣喜的是,國家主管部門已經精准識別出這些制約鄉村風電發展的不利因素,並正在著手解決——新政提出“探索試行備案制”、“探索以租賃等方式獲取土地”、“電網企業實施保障性並網”等,讓我們看到了扭轉鄉村風電長久以來叫好不叫座的可能。事實上,鄉村風電的顆粒度遠大于光伏,更適合搞“整縣開發”。

但鄉村風電這顆中國風電的“碎金子”要想真正發光發亮,還需細化並推出可操作性強的落地政策,確保政策目標逐級傳導至省、市、縣各級政府層面。導向明確、有的放矢的政策,才能將開發商的熱情轉化爲實實在在的行動力,推動鄉村風電行穩致遠,我們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0 阅读:7

妮妮聊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