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必須牢牢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

海外網 2024-05-08 15:01:11

來源:人民政協網

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發展新質生産力,挺起中部崛起的“脊梁”

時隔5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爲新征程上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指明了方向。

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具有全局性意義。2004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年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部地區崛起勢頭強勁,“十三五”時期,中部地區經濟年均增長8.6%,2023年,中部地區生産總值近27萬億元,在全國占比超過1/5,中部“脊梁”的骨幹支撐作用愈發顯著。中部地區崛起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啓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意義重大。

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具有良好的基礎。“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産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産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部地區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對中部地區崛起良好基礎的科學概括。中部地區交通網絡發達,生産要素密集,人力資源豐富,産業門類齊全,科教基礎較好,生態環境容量較大,集聚和承載産業、人口的能力較強,具有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條件。總體來看,這些都爲在更高起點上紮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打下了堅實基礎。

關于如何在更高起點上紮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6個方面的要求。其中,“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被列在首位。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必須要牢牢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發展新質生産力,挺起中部崛起的“脊梁”。

要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産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傳統産業種類多、體量大、市場廣、産值高,在産業鏈供應鏈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中部地區要借助科技力量促進農業發展提質增效,大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高質量推進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和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建設,打造一批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提升農産品附加值。要在鞏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産業鏈、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形成較爲完善的産業鏈和産業集群,推動傳統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傳統産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技術爲支撐,以科技創新爲核心驅動力。中部6省要緊緊抓住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強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大力推進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基礎研究支撐平台建設,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國內外領先水平的創新平台,形成更加突出的原始創新能力,實施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集中攻堅關鍵核心技術,以科技創新帶動産業創新。要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新興産業,超前布局建設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等未來産業。

要高度重視人才的培育與引進。加快科技創新,人才是最關鍵、最核心的要素。中部地區有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國的30%。要依托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以及科技領軍企業等科技基礎設施及平台,加強理論培養與實踐體系結合,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科技前沿領域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造就更多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以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

(作者胡仲軍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北省委會主委、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