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金金奪舍了奶茶,就像“奧利給”最後成了粑粑

差評君 2024-05-16 11:17:41

這兩天刷短視頻的時候,差評君刷到了 4 月底開播的綜藝《 天賜的聲音 》裏,兩位我不認識的新生代歌手唱《 最後一頁 》的切片。

說實話,這節目是啥,兩歌手是誰,我都不關心。

讓我撓頭苦想的是,《 最後一頁 》作爲 N 前年周傑倫導演的科幻都市偶像劇《 熊貓人 》的片尾曲,爲什麽會有人在彈幕裏祝願諸葛亮一路走好。

什麽丞相?誰是丞相?總不能是重生之周傑倫回到古代做丞相吧。

不過也沒有讓我琢磨太多時間,評論區裏的網友們,其實已經給出答案了。

這首歌一開始和什麽 “ 丞相 ” 沒有半毛錢關系,直到某天,一位天才網友聽到抒情傷感的《 最後一頁 》後,決定把它當做自己諸葛亮混剪視頻的 BGM 。

沒錯,原因就是這麽簡單。

至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首歌已經被蓋上諸葛丞相的戳了,至于原唱是誰,出自哪裏,反而成了少有人關心的事。

直到現在,每次出現這首歌,評論區裏的網友都得給你甩幾張唐國強版諸葛亮的表情包。

如果你和差評君一樣,直到現在才知道《 最後一頁 》已經被指定成了諸葛亮主題曲,那說明還是上班摸魚摸少了。

怎麽說呢,就。。。挺奇妙的?

人們依托某個事物創造了梗,結果現在梗逐漸走紅,最開始的那個事物反而成了梗的小弟。

正如《 最後一頁 》視頻評論區裏一大堆刷諸葛亮的,你要是說這首歌出自《 熊貓人 》,估計一堆人都得把這部劇當成魔獸世界裏的熊貓人,最後還得琢磨暴雪啥時候整了這麽一首歌。

這個在文化層面上鸠占鵲巢的現象並不少見,稍微往前靠靠,之前我們寫過貓 meme 的故事。

其中有只被網友叫做 huh 貓的奶牛貓,因爲魔性的聲音,先于貓 meme 一步在全球網絡上走紅。

直到現在,很多短視頻裏人們表達疑惑的時候,都會插個 huh 貓的片段。

其實你用腳指頭想也知道,貓怎麽可能發出這種聲音。不過這並不影響, huh 貓成了這只貓咪的標簽。

可能有人想問了,掰扯這麽多是想說什麽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上邊說的這種情況越來越多了。

人們( 有時會下意識 )熱衷于在舊事物的基礎上,創造一個網紅式的新概念,代替掉事物原本的含義,就像哈基米代替了貓咪的意思,還有最近不知道哪位大聰明,居然用歐金金代替了奶茶。。。

歐金金是什麽意思,只能說懂的都懂,不懂的百度一哈。

總而言之,這種泛濫的現象,讓差評君想起了讀書時候看的那些玄幻網文,裏邊經常出現那種桀桀桀怪笑的大反派,老喜歡四處奪舍。

上邊提到的那些案例,在差評君看來,就有一種文化奪舍的感覺。

可能說起來你覺得冷門,可實際上,這種現象十分常見,只不過它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讓你沒有太多的感觸。

之前 “ 東北往事 ” 這個抽象梗流行的時候,就莫名其妙和一首叫做夏日漱石的歌曲聯系起來了。

原本夏日漱石一響起,人們想到的是夏日、沙灘、沖浪、橘子汽水,現在歌一響,人們腦袋裏全是虎哥單手劈磚一眼萬年。

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糾纏到一起,如同霸道總裁和黑網吧女網管之間誕生了花束般的戀愛一樣離譜,二者結合的産物,帶著點抽象,也帶著點藝術。

但還沒完!就在東北往事和夏日漱石還在小衆圈子裏親密的時候,夏日漱石的原唱橘子海突然整了個活,蹭了一波東北往事的熱度。

到這一步,夏日漱石算是被東北往事成功奪舍,李鬼翻身做李逵了屬于是。。。

類似被奪舍的歌曲可太多了,比如說國內網上被迫害的宮本浩次的冬之花,彈幕和評論區裏最熱門的幾個,也是在玩野獸先輩的梗。

同樣是因爲貓 meme 而火起來的一首 20 多年前的智利兒歌 Dubidubidu ( Chipi Chipi Chapa Chapa ),人們都在聊貓 meme ,而不是這首歌。

被文化奪舍的當然不止歌曲,很多概念的軀殼已經被新的文化占據了。

當年菊花還是一種花,呵呵還只是快樂的笑,企鵝還沒開始賣 Q 幣,人們更不會對著雪豹喊 “ 雪豹閉嘴 ” 。

一個詞,一句話,一聲笑,一個動作。。。它背後的含義,都會隨時間發生演變。

無論是古董級視頻轉場素材 nice 爺爺、 ohhhh 梗,還是你刷短視頻的時候,經常遇到的 “ 哎呦我滴媽哈哈哈哈 ” 這種罐頭笑聲,也早就脫離了最初的語境。

在剪映熱門人聲音效裏,阿 giao 的 “ 我太難了 ” 排名前列,人們經常把它用作搞笑視頻的配音。

不過用的人可能不一定知道,這句話的出處是阿 giao 坐在車裏直播的時候,他說完這句話,又說自己壓力大,公司面臨倒閉,欠了一千多個 w ,接著他感謝了一下網友的禮物。

另外一個同樣在中文互聯網上有相當大影響力的詞彙 “ 奧利給 ” ,也經曆了一波三折的文化奪舍。

奧利給的准確起源和原始含義已經不可考證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主播冬泳怪鴿和老八,針對這個詞彙展開了無形的文化爭奪戰。

冬泳怪鴿把它當做是正能量的口號,而老八把它當做是吃神秘食物前激勵自我的口號。

最終冬泳怪鴿占到上風,而老八則是另辟蹊徑把 “ 嗨嗨嗨 ” 的新口號當做了奧利給的代餐。

文化奪舍的例子數不勝數,以上提到的,也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

時間的流逝中,我們接觸了很多東西的同時,也忘記了很多東西,可能直到某一天,你會不經意間想起某個東西原本的含義。

然後你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說話的時候像是和父母對話時那樣謹慎,生怕因爲自己對某個詞彙的認知,和別人的認知不同,而鬧出個大烏龍。

別以爲這不可能,這麽多年過去,人們還是因爲 shuō 服和 shuì 服吵的不可開交。

文化奪舍究竟是好還是壞,沒有人給出絕對的答案。

當人們在聽京劇《 三堂會審伽利略 》,聽快板元宇宙來一段傳統快板《 寶可夢 》時,總會有人喝彩,也會有人搖頭。

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在萬事萬物都開始娛樂化快餐化的時代,制造輕快愉悅的東西,是主流且不可避免的發展方向。

而文化本身,又是在不斷消解不斷重構的,在文化重構的時候,我們難免會賦予它更加輕快愉悅的含義,來奪舍老舊的文化軀殼。

正如現實中的我們,曾學過那麽多的語言來表達震驚,最後下意識脫口而出的,依舊是一句臥槽。

0 阅读:11

差評君

簡介:大佬不想讓你知道的互聯網真相,關注差評君我講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