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守荊州的最佳人選?孔明知道不是關羽,可惜劉備不信任此人

淵澤之觀 2024-04-19 17:18:36

劉備飄蕩半世,曆經千辛萬苦打下的基業,隨著關羽的大意失荊州而急轉直下,令人不禁唏噓。

實際上,在當時的蜀漢集團,關羽只是鎮守荊州的第二人選。

在諸葛亮心中,有一人方爲最佳。

單兵作戰及統率能力

此人便是常山趙子龍。

我們不妨從“武”和“文”兩個方面來分析其中原因:

荊州之北,即是曹魏,東面則是孫吳領地。因此,像這樣一塊戰略要地,必須派一位能打仗的將軍來鎮守。

單論作戰能力,趙雲確實不如關羽,但這不代表子龍就很差勁。

論及子龍之武藝,許多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會第一時間想到他曾“長坂坡七進七出救阿鬥”,這顯然是羅貫中誇張的表現手法。

對此,正史《三國志》則是這樣記載的:“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也就是說:當年劉備在長阪遭遇曹操追擊,情急之下,他只好丟下家人先行奔逃。趙雲則抱著劉備的幼兒(即“阿鬥”劉禅),同時保護著甘夫人(劉禅之母)。

母子倆因有趙雲的保護,得以保全性命。

雖說曆史上的“子龍救阿鬥”並非那般神乎其神,且當時曹操的追兵實際只有五千,但若我們細看正史中的這段記載,也同樣可以發現子龍之神勇。

首先,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甘夫人後來是交給糜竺保護的,而劉備的另一位妻子糜夫人,爲了不拖累趙雲,毅然投入枯井而死。

所以,趙雲僅僅是保護了“阿鬥”一人殺出重圍。

而到了正史《三國志》中,趙雲則是同時保護“阿鬥”和甘夫人兩人,可見其營救難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高于《三國演義》。

其次,雖然長阪之戰曹操投入的兵力只有五千騎,但諸位不妨想想:就算是五千騎兵,趙雲也膽敢一人沖入其中,並且在攜帶兩人的情況下殺出重圍。

可見其不僅忠勇,更是戰力無雙。

至于統率軍隊層面,平心而論,劉備並未在這方面給予趙雲足夠的機會,更多時候是把他當作“自家保镖”來使用。

而當劉備離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趙雲與鄧芝奉命,率少量兵馬,走褒斜道,佯攻離長安較近的郿縣,以牽制曹魏的援軍主力。

趙雲和鄧芝所率的疑兵部隊,本就戰鬥力有限,但還是與曹真的主力周旋了旬月有余,成功完成了牽制任務。

後來,我們都知道,馬谡失了街亭,使得蜀軍不得不全部撤退。

戰後,諸葛亮曾問鄧芝:“街亭失守時,多數將士恐慌失措,陣腳大亂,然而你們在褒斜道卻始終保持嚴整,毫無敗陣之象,這是爲何?”

鄧芝回答:“趙雲將軍親自斷後,確保了軍需辎重的無損,這樣一來,將士們心中自有踏實之感。”

趙雲在混亂的戰場上,臨危不懼,確保了散亂的軍心得以重整。這不僅體現其強大的領導力和凝聚力,更是其統率才能的展現。

軍事謀略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被人們津津樂道,但實際上,這是諸葛亮撿了個大便宜,因爲他在曆史上根本就沒有使過空城計。

真正運用過類似計謀的,是趙雲。

那還是在219年的漢中之戰,趙雲和黃忠負責去曹營劫糧。

兩位將領分別出兵,趙雲不久便劫得糧草,凱歌而還。然而,回營以後,趙雲卻一直未見黃忠歸影,心系戰友的他,隨即帶兵出尋。

在找尋的過程中,趙雲與曹操的軍隊相遇。

趙雲並未退縮,他勇敢向敵軍前鋒部隊沖去。一番激戰過後,眼見曹操後方軍隊越來越多,趙雲只好邊戰邊退,撤向己方大營。

回到營地,守門的士兵急忙關上營門,此時,卻聽趙雲高聲喝止:“勿閉營門!”

趙雲下令大開營門,並讓戰鼓聲停止。遠觀此景的曹操,內心疑雲密布:趙雲且戰且退,引我至營外,然營中卻空寂無聲,這是否有詐?

心中忐忑的曹操,想起愛將夏侯淵剛被蜀將斬殺,怕得立刻退軍。

趙雲見狀,果斷發起追擊,他讓弓箭手向其遠射。曹軍的後衛隊伍遭受打擊,陣腳大亂,有的被戰馬踩死,有的淹死在漢水。

實際上,趙雲軍營守衛稀少,若曹操硬撲,趙雲無疑將面臨覆滅。

當曹軍壓境,趙雲卻反其道而行之,以虛應實,以靜制動,從容地將敵人引入自己設下的心理陷阱。他心知曹操必懷疑慮,故而將此作爲反敗爲勝的砝碼。

趙雲的這一出“空營計”,充分體現出他的戰場洞察力,以及過人的軍事智慧。

能夠敏銳察覺危機

客觀評價,論軍事能力,趙雲不及關羽。

不過,一旦轉入需要策略和智謀應對的領域,趙雲則遠勝關羽。

首先,趙雲能夠迅速察覺危機,並且化解。

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聯姻,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

但這顯然只是政治婚姻,當劉備後來去到益州時,孫權便讓人去荊州把妹妹接回來。

想當年,孫權就是想通過荊州南郡西邊的三峽進入益州,但他看劉備沒有安身之地,才把南郡借給了劉備。

現在倒好,那劉備竟自己去了益州,這讓孫權心生不爽,也預感到孫劉聯盟遲早會破裂,所以才派人去接妹妹。

孫夫人對劉備本就沒有感情,船隊一到,她便頭也不回地登上了船。

孫夫人也非簡單之人,臨走前,她還帶走了五歲的“阿鬥”劉禅。

阿鬥不是孫夫人的骨肉,她之所以這麽做,是想把劉禅當作人質,將來以此要挾劉備。

隨著船帆漸張,劉備之子即將遠航江東,一切似乎已成定局。

就在此時,一艘快船劃破甯靜的水面急速逼近,並挺身攔截了孫夫人所在的船隊。

立駐槳浪之間,乃發現船上英姿飒爽之士,正是趙雲。

趙雲在得知阿鬥不見的消息後,心急如焚,憑借其敏銳的洞察力,迅速推斷出是被孫夫人帶走,于是立即追趕,要求對方交出孩子。

如此緊要關頭,面臨潛在的對峙,本就理虧的孫夫人只好讓步,將阿鬥歸還。

要知道,這一年的劉備,已經51了,劉禅就是他這輩子唯一的兒子。

設想若是劉禅落入東吳之手,性情感性的劉備,難免會被那孫權擺布,這對于蜀漢集團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危機,甚至足以改變天下格局。

萬幸的是,趙雲敏銳地洞察到了這個危機,並且最終成功化解,算上他在當陽長阪曾救過阿鬥一次,趙雲堪稱是蜀漢未來命運的守護者。

始終保持冷靜和理性

趙雲在蜀漢的興衰關頭,能夠始終保持冷靜和理性。

當劉備成功占領成都,對下屬大加封賞時,一些人並不滿足于金錢的獎勵,還想要劉備分他們房子和田地。

正當他們蠢蠢欲動時,趙雲卻站出來毅然反對,他向劉備說道:“益州百姓因躲避戰亂而離散,現在我們應該請他們回來,恢複他們的家園,而不是把他們的家園當作對臣下的賞賜。”

“只有百姓安居樂業,我們才能得民心,而只有得民心,我們才能長治久安。”趙雲接著說道。

劉備被趙雲的話打動,便收回了房産和土地的封賞。

至于趙雲的第二次勸谏,則是來到了蜀漢的“難日”。

那時,蜀漢領土已僅剩益州一隅,因爲荊州被孫權偷走,關羽也成了東吳的倒下亡魂。

面對憤怒的劉備執意要伐吳,趙雲卻理智分析指出,曹丕才是蜀漢的真正敵人,而非孫權。只要把曹丕滅了,孫權自然便降了。

遺憾的是,這次劉備沒有聽趙雲的話,反而對其感到不滿,將他留守後方,自己則親率大軍東征,結果大敗而歸,吃盡了苦頭。

與趙雲相比,冷靜這樣的特質,在關羽身上根本找不到。

我們常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那孫權固然不守信義,行爲卑鄙,但也正是由于關羽自身的過激行爲,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孫權狠下決心,對其突襲。

舉一個例子,孫權曾派使者,爲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親。

心高氣傲的關羽不僅拒絕了這門親事,還辱罵了東吳來使,稱孫權之子是“犬”,不堪當其女婿。

顯然,這是一樁充滿政治算計的提親,孫權意在加固孫劉之間的同盟關系。

關羽對此當然可以拒絕,但他完全可以選擇更加圓滑、委婉的方式,而非偏激的“罵辱其使”。如此行爲,自然激怒了孫權。

後來,當關羽圍攻樊城,他又因孫權的使者到達遲緩,怒斥東吳人都是“貉子”,還說等他打下了樊城,就回去滅了東吳。

但這還只是言語上的,壓倒孫權最後一根稻草的,是關羽未經許可,擅自動用了東吳糧倉。這徹底斷絕了孫權與他的最後一絲忍耐,決心將其殺害。

以上關羽的種種行徑,不可能在趙雲身上發生。對于趙雲的評價,曆代不乏以“儒將”來形容。

試想一下,一位風度儒雅的將帥,又怎會罵他人之子是犬,罵自己的盟友是貉子呢?

“嚴重”的性格

最後,便是性格因素,亦是子龍最有優勢的地方。

對于趙雲的性格,劉備曾評價爲“嚴重”。“嚴”代表“嚴格”,“重”即指“穩重”。

相比之下,關羽的性格在《三國志》中被描述爲“剛而自矜”,也就是性格剛戾、自傲。

東吳人恰恰是了解關羽的性格,從而才能設計拿下荊州。

在陸遜接替呂蒙上任後,他第一時間就給關羽寫了封信。信中,陸遜一個勁地擡高關羽,貶低自我,最後再鼓勵其攻克樊城。

關羽看到此信,虛榮心被大大滿足,覺得東吳人已經對他十分畏懼,不會對其産生威脅,故而將荊州後防的精銳調往前線作戰。

此舉正合東吳人的心意,這才有了之後那般順利的白衣渡江、奪取荊州。

倘若讓趙雲來守荊州,性格並不自大的他,肯定不會因爲陸遜的“彩虹屁”而感到滿足和輕視。

相反,性格穩重、遇事冷靜思考的子龍,會對東吳産生懷疑和警惕。

皆是因爲“親”

盡管諸葛亮心中最完美的荊州守將是趙雲,但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劉備手中。

起初,劉備的打算其實是:諸葛亮與關羽守荊州,龐統與他守益州。

這樣的組合可以說相當完美,奈何龐統在攻益州的戰役中不幸陣亡,劉備只好調諸葛亮前來相助,所以只能留關羽一人守荊州了。

平心而論,單論“武”,即軍事層面,以關羽的實力,無疑是最佳人選。

但荊州局勢複雜,光會打仗,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文”,或者說政治與外交領域。

可關羽在這方面,恰恰又是最糟糕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能文能武的儒將趙雲,其實是鎮守荊州的最佳人選。

那麽,劉備爲何用關羽而不用趙雲呢?

首先,他與關羽的關系更爲親密。

其次,他更看重關羽的軍事履曆與能力,言下之意,劉備任人唯親,重武輕文。

而說起劉關張的情誼,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關羽也正是依仗著自己與劉備的這份兄弟情,在未征得其同意的情況下,就擅自北伐曹魏。

以當時諸葛亮《隆中對》裏提到的待“天下有變”來看,關羽顯然是太著急了。而假使讓趙雲來守荊州,以他與劉備的關系,是不可能自說自話出兵的。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