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潛心釀酒25年: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雲酒 2024-05-13 12:01:32

第一個八年,夯實生産體系;第二個八年,著手構建發展體系;第三個八年,進一步深化改革,憑借巨大勢能,國台使自己的飛輪越轉越快。

出品丨雲酒頭條

2024年,天士力集團迎來“而立之年”。

自1994年創立,天士力已走過了30個年頭。值得注意的是,其旗下的國台酒業,也跨過了1/4個世紀。

從1999年踏進赤水河,25年的堅定前行,國台酒業作爲政府授牌的茅台鎮第二大釀酒企業,品牌價值不斷攀升,超過2000億元。回望發展曆程,國台經曆了行業周期的起落震蕩,也見證了醬酒産業的風雲變幻。

20世紀90年代,省外資本開始進入貴州布局酒業。20余年來,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高歌猛進,有人折戟沉沙……總的來看,真正成勢者卻寥寥無幾。

而在衆多黔酒投資案例中,國台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國台既是最早一批的黔酒“拓荒者”,也是投資時間最長、投資力度最大、成就最顯著的企業之一。超長線布局,使國台成爲業外資本布局醬酒領域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優秀樣本。

今天,醬酒又進入了新一輪調整,而當我們回顧國台走過的1/4個世紀,或許能獲得更多啓示和思考。

█ 1999-2007:尋源立本

1999年前後,酒業形勢並不樂觀。

前一年,品質信任危機席卷行業;前兩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隨後,白酒行業滑入低谷,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

即便是名酒企業,也有相當一部分經營艱難,前路迷茫,白酒産量也從最高峰的801萬千升銳減到380萬千升。

當時,貴州酒業開始出現改制、兼並、重組及業外資本涉入,不少企業先後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例如茅台完成了股份制改革,習酒、董酒、青酒、鴨溪窖等貴州名酒被産業資本或業外資本並購。

在如此氛圍下,鮮有人注意到這樣一條信息:1999年,天津天士力集團,派調研團隊走進了貴州茅台鎮,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收購一家老字號酒廠,進行投資事宜。2001年,國台酒業前身——貴州仁懷茅台鎮金士力酒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啓動新廠區擴建。

無論從何種角度看,當時的茅台鎮與醬香酒,都不是時代大戲的主角。

1999年,全國白酒生産總量爲502.26萬噸,傳統産酒大省川、魯、豫、皖穩居全國酒類省份前四位,四省白酒總産量占全國白酒總産量的44.06%,且發展勢頭強勁。

而貴州白酒除了茅台之外,整體存在感較弱。而對于醬酒來說,第一輪風口還沒有絲毫迹象。

面對如此環境,天士力集團依然選擇躬身入局。原因既有“西部大開發”及貴州省委、省政府積極招商引資的大背景,也有其對醬酒發展看好的市場眼光。

“天士力投資酒業的時候,著眼于白酒的道地性、曆史性和人文性,從全國各地的白酒産地和白酒香型中,最後選擇醬香型白酒,落地到茅台鎮。”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國台酒業集團董事長闫希軍曾如此解釋投資初衷。

事實證明,這一眼光堪稱遠見。僅從此後不斷有“外來戶”聞香入駐茅台鎮的現象,便可見一斑。

曾幾何時,“外來戶”中的大部分目的都比較單一——賺快錢。但是,國台似乎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准備。

在1999年至2007年八年時間裏,國台酒業一直潛心學習茅台,“專注釀酒、存酒,但不賣酒”。即使是在2003—2005年,白酒行業新“黃金十年”開啓,國台酒業依舊不疾不徐,專注品質積累。

前八年,國台始終恪守醬酒的發展規律,以長期主義和極大的定力,尋源立本,夯實基礎。在雲酒頭條看來,國台極盡克制之能事,旨在鍛造更強的産品力,和蘋果公司一樣,他們期待的是提供給用戶最好的産品,而不是第一個推出新産品。

國台這種不取巧,不走捷徑的“拙勁”,也爲其後來品牌和銷售的爆發式增長奠定了基礎。

█ 2008-2015:搭建生態系統

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在大踏步前進。

2003至2012年,堪稱白酒的“黃金十年”,湧現出多家百億規模的白酒企業,包括茅台、五糧液、洋河、郎酒、泸州老窖、汾酒等。

新的經濟趨勢,也昭示著酒業的暗流湧動。2005年,茅台淨利潤反超五糧液,三年後,茅台營收首次反超五糧液,屬于茅台的時代也即將來臨。

隨著茅台的崛起,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海航、娃哈哈以及部分省級城投公司掀起第二輪醬酒資本布局。

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2009年,國台酒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在其後四年的時間裏,國台確立了“貴州國台酒·醬香新領秀”的品牌定位,銷售、品牌開始爆發式增長,2011年利稅3個億,2012年利稅6個億——初步奠定産區、品類、行業地位及高端消費者認知,“國台現象”引發行業關注,不少人有恍然大若之感。

2010年,仁懷名酒工業園區成立,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裏,規劃産能20萬千升。次年,國台積極響應貴州省號召,率先入駐仁懷名酒工業園區,投資興建國台酒莊,推進智能釀造創新實踐。

2011年,不僅是國台的智能化元年,也是國台文化體系構建的關鍵之年。是年,闫希軍創造性提出國台酒的“通文化”,至此,國台逐漸構建以“通”爲核心的企業文化,形成“四好一通”的國台酒文化論。

2013年至2015年,行業進入又一輪調整期。有熟悉當地酒産業的人士坦言:“當時建好的酒廠還未投入生産就倒閉了,大面積的酒廠也處在停工狀態,最低谷的時候只有幾家的廠房在冒煙。”

在艱難時期,國台做出了莊嚴承諾:“一斤糧不減、一分錢不降、一個人不裁。”保證品質,保護經銷商利益,保障員工權益,富有溫度的發展策略,鍛造了國台品牌的初始魅力。

與此同時,國台酒業以二次創業的精神,持續建設國台酒莊,加大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研究,並著手系統性構建營銷體系,並于2013上線國台酒防僞追溯系統。

所有這些,都是國台酒業爲下一階段發展所積蓄的力量。

█ 2016-2023:蓬勃發展

2016年,在茅台的引領下,醬酒熱開始發酵、升溫,成爲席卷行業的超級風口,更多資本湧入茅台鎮。

經過前16年的積蓄,國台迎來了蓬勃發展期。2016年起,國台乘勢而上,提質量、擴産能、拓市場、細網絡、強品牌、夯基礎……多措並舉,全面布局。

2017年,國台大單品“國台國標酒”上市。經過八年成長,如今國台國標已是品牌價值超千億元的明星大單品,數據顯示,2023年國台國標酒再次取得新突破,銷售量同比增長54%,動銷增長49%。

2019年,懷酒二次易主,被國台收購。截至目前,國台已擁有國台酒業、國台酒莊、國台懷酒、國台茅源四個生産基地,規劃年産正宗大曲醬香型白酒5.6萬噸。

2021年,醬酒投資進入白熱化,在公開宣布布局茅台鎮的企業已不下十家,跨界資本來自房地産、區塊鏈、金針菇、煙草、家電等行業。

這一年,國台發展正如日中天,實現含稅銷售額過百億的成績,品牌價值突破1000億,位列貴州白酒第三名、中國白酒第十名,成功跻身一線白酒企業和醬香型白酒主流品牌。

近三年,站在百億酒企陣營的新起點上,國台開啓了“打造中國新名酒”新征程,擘畫了未來的發展藍圖。國台計劃未來30年采用“兩步走”戰略:先用10年時間建立國台中國新名酒的內涵體系,打造成中國新名酒;再經過20年的接續奮鬥,到國台50年時,跻身中國名酒之林,成爲中國名酒。

市場業績節節攀升的同時,國台布局十年之久的智能釀造也迎來了巨大突破。

2023年重陽節期間,國台酒業發布《國台智能釀造標准體系》。年底,國台酒業入選國家級“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範工廠”榜單。

從2011年起,國台酒業曆經六次叠代,逐步從傳統手工操作進階到機械化、自動化,再到部分智能化,數字化,直至基本構建智能釀造的系統集成體系。曆經多次蛻變,其智能釀造也從1.0時代進階到6.0時代。

從某種角度來說,國台智能化探索,也是對傳統大曲醬香酒工藝從“惑”到“解惑”的過程。而隨著“解惑”的深入推進,醬酒的科學支撐會更有力,醬酒的科學世界也會越變越大。

國台這條智能釀造新路,已經成爲國台差異化系統競爭力的根基、打造中國新名酒的品牌底色,並爲醬酒智能釀造規模化建設夯實基礎。

當前,白酒釀造正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演進。國台在率先開展智能化釀造嘗試,在醬酒領域可謂獨樹一幟,其十年探索也具有了重要的“試點”意義,將爲貴州白酒産業轉型升級、産區進化提供“國台”經驗。

█  “飛輪效應”

2021年,當國台宣布實現百億目標時,令行業爲之一震。這標志著,國台成爲繼茅台之後,茅台鎮第二家百億級酒企,同時也是貴州省第三個破百億的白酒企業。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酒廠,到實現百億跨越,國台穩紮穩打。

在外界眼中,近年國台的發展仿佛開了挂,也有人對國台的迅猛增長提出了質疑。但從其發展節奏來看,實則是地基打得牢。

美國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曾提出一個著名的飛輪效應:經營企業,就像推動一個巨輪,剛開始轉得很慢,但只要你堅持,它就會越轉越快。到最後甚至不需要你用力,它自己就能轉。

國台的發展,正印證了“飛輪效應”。

第一個八年,國台在市場上按兵不動,潛心釀造一瓶好酒,夯實生産體系;第二個八年,國台著手構建發展體系,從文化體系、品牌體系、營銷體系、創新體系全面提升國台的管理水平;第三個八年,國台進一步深化改革,最終爲其積累了巨大的勢能,轉動了自己的飛輪,而且越轉越快。

在行業周期性震蕩過程中,國台總能踩著最佳的鼓點翩然起舞,更彰顯出國台的企業哲學、發展方法論的獨到之處。這種特質體現在多個方面,可以看到,國台有著極具個性的發展特質,而不是簡單的複刻傳統釀造。

國台的強烈的使命感。即“打造現代健康白酒,創新現代飲酒文化”,由此奠定企業的價值觀。

作爲中國醫藥産業改革的親曆者和推動者,闫希軍對生命質量十分重視,這種理念也同步到了國台酒産品質量上來。25年來,國台始終用制藥的理念、技術和標准,打造一瓶正宗的大曲醬香酒。

國台的“創新”特質。天士力用創制現代中藥的理念培育國台,爲國台注入了守正創新的優秀基因,奠定了國台的“創新”特質。

闫希軍將制藥産業中科技力量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強化到了企業的生産線。國台在天士力的強賦能下,用科學手段探索醬酒生産未知領域,用數字化解密傳統釀造技藝,打開過去做“糊塗酒”的“黑匣子”,破解傳統釀造技藝之謎。

國台的發展方法論。基于對醬酒産業規律的深刻洞察,國台總結把握了高質量發展的六對關系,形成了國台的發展方法論。

早在2021年貴州白酒企業圓桌會議上,闫希軍就提出了“六對關系”的行業思考,即:客觀和主觀的關系、實力和耐力的關系、善待冷和擁抱熱的關系、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廠商和消費者的關系、個體和群體的關系。

尤爲關鍵的是,基于對行業趨勢的研判,國台較早便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文化體系,爲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文化勢能。

多年來,衆多産業資本進入酒業、進入醬酒,舍得真金白銀地投入,但像闫希軍這樣,對酒文化深思考,爲白酒産業布局鑄造一個精神與文化內核的奠基者可謂罕見。而通過這些文化上的傳承和創新,國台品牌被賦予了更多內涵,品牌也越來越豐滿。

█ 後記

今天,當我們思考醬酒的發展趨勢,經常習慣于預測未來兩年、五年的變化。但當我們拉長時間來看,這種局限性的思考顯然缺乏戰略的眼光。

通過國台這扇窗、這段曆史,我們或許會對醬酒的周期,乃至酒業的周期有新的體會。與其說國台成功穿越了行業周期,毋甯說其從一開始跳出了周期思維,也無懼“周期之痛”。

從時間線來看,國台初入醬酒時,整個形勢都很嚴峻,既有著行業的不確定性,醬酒品類尚處在“低處”。在此後的25年裏,無論行業逆順,國台始終是醬酒品類笃定投資者,戰略定力十足。與大多數“後進資本”相比,國台的酒業布局橫跨了20多年,也經曆了多輪完整的調整期。

正是企業的長遠規劃和頂層布局,以及對行業周期的切身體會,國台在發展平衡中,不斷奠定企業哲學,提煉發展方法論,進而構建生態系統,讓對自己的長期發展有了更清晰的定見,更堅定的定力。

從國台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沉穩”的特質,這是一種極其渾厚的力量,在茅台身上,在名酒身上,在國內外知名酒企身上,我們都感受過。

這也正是當下酒業最需要的精神氣質。

0 阅读:0

雲酒

簡介:捕捉酒業動態,觀察酒業趨勢,做酒業思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