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真的開始焦慮了

新品略財經 2024-04-15 18:02:46

出品|新品略財經

作者|吳文武

保時捷首度高情商回應“米時捷”的背後,保時捷真的開始焦慮了。

01保時捷首度回應“米時捷”

3月底,小米汽車旗下首款車型小米SU7上市,猶如一條鲶魚攪動了整個汽車行業。

因爲小米SU7外形酷似保時捷,一直爭議不斷,被網友們調侃稱爲“米時捷”或“保時米”。

就在小米SU7上市後的第二天,網上就出現了一張“米時捷”和“保時捷”的同框街拍圖,如果不看車標的話,還真分不清誰是誰。

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小米汽車要造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的Dream Car。

小米SU7發布後,保時捷的官方直播間也熱鬧了起來。

更爲尴尬的是,在一些保時捷經銷商的直播間裏,有不少人跑去問小米汽車,有主播忍不住直接貼上:這是保時捷!不是小米!

小米SU7外形酷似保時捷,如果從産品辨識度及傳播力方面來說,小米汽車“成功”了。

4月14日,有媒體采訪保時捷中國總裁,問如何看“米時捷”?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柯時邁(Michael Kirsc)表示:或許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

這與前幾年,保時捷高管在車展上看到衆泰汽車“山寨”卡宴車型時,所表現出尴尬、詫異、無奈的皺眉頭表情相比,這一次保時捷中國一把手的回答可謂是非常巧妙。

有網友評論稱,保時捷不愧是世界名牌,格局足夠大。也有網友評論稱,情商很高。

不可否認,保時捷車型設計可不只影響小米一家,還有多家車企的車型産品都和保時捷很酷似,比如“保時賽”。

小米SU7剛上市時,《新品略財經》和汽車行業一位資深人士聊過其設計話題,他回答稱:我不敢買!

《新品略財經》說句更直白的觀點,從設計角度來說,中國多家造車新勢力摸著保時捷過河。

02保時捷真的開始焦慮了

從去年開始,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出現下滑,引發了市場不小的關注。

保時捷2023年在全球銷量爲320221輛,比2022年增長了3%。2023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爲79283輛,較2022年的93286輛,同比下跌了15%。

2023年的第三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更是暴跌4成。今年一季度,保時捷在中國交付16340輛,同比下降24%,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要知道,保時捷從2001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一路狂飙,2015年開始,中國市場就成爲保時捷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就銷量下滑的原因,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柯時邁回答的原因是,新産品發布與交付之間存在時間間隔,而且保時捷堅持“質大于量”的策略,加之去年同期因疫情後出現階段性銷量反彈,使得同比的基數較高。

不過,市場卻對保時捷銷量下滑有著不同的看法。

仔細觀察會發現,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兩大主力車型卡宴和Macan,在2023年都出現了銷量下滑,價格較低的走量車型Macan銷量下滑得更嚴重。

更爲驚訝的是,保時捷從2013年開始,在全國多地的經銷商都喊出了打折,經銷商的降價行爲也影響了保時捷的品牌聲譽。

更值得關注的是,保時捷的購買人群及消費行爲正在發生變化。

保時捷曾公開表示,對比保時捷其他市場,中國車主的平均年齡是最小的,女性車主的比例也達到最高的50%左右。以Macan爲例,Macan目前最大的市場在中國,中國車主的平均年齡主要在20歲至55歲之間,平均年齡都比歐美客戶要年輕20歲,其中有61%是女性車主。

柯時邁表示,目前約有超過70%的保時捷中國客戶是自主創業者,在經濟恢複期對消費更加謹慎。這說明,保時捷對中國豪車消費市場也有自己的判斷。

還有一個數據值得關注,保時捷表示,Z世代成爲主要消費群體,約占市場的15%。

以Z世代爲代表的新一代年輕人,與前幾代傳統豪華汽車的消費者相比明顯不同,除了品牌因素外,也在乎獨家性、文化屬性,以及品牌能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保時捷在中國銷量下滑和失去的市場份額,不僅被寶馬X5等燃油車對手搶走,還被新能源豪華車品牌搶走,後一點更值得關注。

新一代年輕中國消費者過去將目光鎖定BBA和保時捷等豪華品牌,比如Macan就很受不少中産家庭和年輕白富美的青睐。

而現如今,也有不少年輕消費者轉向購買中國高端新勢力品牌,甚至有很多年輕消費者願意花四五十萬,甚至更高的價格買一台中國造車新勢力的車去嘗鮮。

所以,保時捷換代切換,汽車行業競爭,豪華汽車消費市場變化等諸多原因,讓保時捷真的有點焦慮了。

03保時捷的躺贏時代結束了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保時捷是一個大贏家品牌,其品牌定位介于豪華車和超豪華品牌之間,很多BBA車主置換車時,如果品牌向上,但預算又不夠的情況下,保時捷是一個主要的選擇。

傳統燃油車品牌率先轉型的比亞迪,也推出了騰勢、方程豹、仰望等豪華及超級品牌,成爲一股強勢崛起的力量。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以蔚來、理想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中高端及豪華品牌,吸引走了很大一部分中國消費者,當然也包括年輕消費者。

能買一輛國産中高端豪華新能源品牌的車主,在消費力上,肯定能買一台保時捷Macan,這自然會搶走保時捷的客戶。

所以說,保時捷在中國市場躺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在《新品略財經》看來,保時捷未來在中國市場,只能加速改變、發力和奔跑,才能挽救銷量下滑趨勢,再次崛起。

一是,保時捷要放下姿態,正視多面競爭。

保時捷是一家豪華品牌,在傳統燃油車時代能傲視群雄,但在現在的中國汽車市場,躺贏時代結束了,保時捷首先要放得下姿態。

近期,保時捷在發布會上明確列出了9個競爭對手,不僅有奔馳、寶馬兩大老對手,還列出了路特斯、智己、極星、蔚來、極氪等五個中國對手品牌。

看來,保時捷也開始正視中國競爭對手品牌了。

二是,保時捷要加速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步伐,進一步加速本土化。

保時捷背靠大衆汽車集團,而大衆汽車集團是所有傳統老牌車企中新能源轉型發展成績最好的。2023年,大衆汽車集團純電動汽車銷量爲77.11萬輛,同比增長34.7%,排名全球第三,其中當然包括保時捷。

保時捷推出了全新電動Macan,首批新車預計將在今年第四季度交付,還是引起了不少的關注。

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還是有品牌影響力,依然會有消費者願意買保時捷的插電混動和純電品牌車型,未來保時捷還需要進一步加速本土化。

第三,保時捷需要在中國市場更真心,拿出誠意。

保時捷曾在中國市場出現過多次負面消息,因爲傲慢,也讓消費者對保時捷有了不同的看法。

前兩年,因爲缺芯問題,保時捷將中國車主的車輛進行減配,把轉向柱電動調節功能減裝爲“手動轉向柱”。不僅此前承諾的免費升級方案不予兌現,還將原有的補裝方案替換成價值2300元的代金券(在4S店自行加裝電子轉向的費用約3萬元),令車主氣憤不已,並逐漸演化成了集體維權。

保時捷對國內外車主的雙標態度,讓很多消費者心寒。

現在,中國是保時捷最大的單一市場,保時捷只有足夠重視中國市場,拿出誠意,才能吸引更多中國消費者。

未來,無論是在傳統燃油車市場,還是在純電市場,保時捷依然是一個大玩家,優勢依然在,但面臨的競爭壓力會越來越大。

0 阅读:34

新品略財經

簡介:泛財經觀察,新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