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人“代購”名牌包,付了4萬多包卻不見蹤影,要求退錢也未成

揚眼 2024-03-30 13:20:25

境外代購或海外代購,因能爲人們提供低價海外商品,故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目光,然而,該類代購也存在一定法律風險,主要有産品質量問題、售後服務問題,消費者一旦遭遇假貨,則維權困難。江陰法院近日就審結了這麽一起案件,原告顧某維權之路可謂“曲折”。

顧某通過小紅書認識被告王某並添加王某微信,要求王某在澳門爲其代購一款名牌女包,雙方在微信上就代購女包事項達成一致。

2023年1月29日,顧某通過銀行向王某轉賬代購款18800元。其後一個月內,王某以代購制度有所改變,需要現金付款以及現貨已到內陸,要優先拿貨必須再次轉賬爲由,讓王某又陸續支付了18800元和5000元,三次共計支付42600元。

但即使已經三次付款,王某卻未能成功代購到指定女包,2023年3月,顧某與王某協商一致,退包退款。此後,顧某多次催促王某返還包款。王某返還顧某4000元後,剩余款項再未歸還。顧某遂起訴到法院。

根據顧某提交的證據,結合庭審中顧某一方的陳述,法院對顧某與王某之間存在委托合同關系的事實以及王某尚有38600元未退還的事實均予以確認。因被委托人王某未能按完成委托人顧某所委托事項,雙方之間的委托合同已于2023年3月1日協商解除,故對于顧某請求王某退還貨款本金38600元的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判決王某向顧某退還購包款38600元。

案件承辦法官稱,在個人代購中,消費者很難獲得代購者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因此存在資金被騙、無處維權的風險。在實務中,委托代購的消費者雖然從法理上可以進行維權,但是此類維權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代購中做好防範比起事後維權更爲重要。

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首先要審查代購者資質。最好選擇有較高知名度的網絡電子商務平台進行交易。對于私人開建的代購網站、個人代購,要認真審查其資信情況。其次要選擇可靠支付方式。盡量選擇擔保支付,在收到商品並查驗之後再確認支付。

最後要注重保存證據。在訂單時最好以文本形式進行,並保存好電子證據,要求代購者提供購物憑證、收銀單據、出售商家的聯系電話、地址等,並保留郵寄憑證,以備查詢。

通訊員 丁蔚 黃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建波

校對 盛媛媛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