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克羅地亞修了1座橋,結果修的太好了,改變2個國家命運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4-05-19 05:47:30

在中國,有一種說法叫做"硬核基建",這不僅僅是因爲我們有強大的建築能力,更是因爲我們敢于接手那些別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在2018年,我國接下了一個特殊的訂單。它不僅難度之高世界罕見,而且一旦建成,勢必直接影響兩個國家的命運。

那麽,這個任務最後完成得如何?又給兩個國家帶來怎樣的機遇?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遺留的曆史原因·】——»

克羅地亞地理位置可是絕了,它就像一張大嘴,把波黑咬在嘴裏不松口。

從地圖上看,克羅地亞的版圖就像一條細長的香腸,從斯洛文尼亞一直延伸到黑山,中間被波黑插了一腳,生生把它掐成了兩截。

那克羅地亞是怎麽被掐成兩半的呢?這就要從迪納拉山脈說起了。

這座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可以說是克波兩國的"攔路虎"。迪納拉山脈高達2000米,橫亘在克羅地亞和波黑之間,把兩國像分開了一樣。

在中世紀時期,迪納拉山脈南側的海岸線上就分布著兩個商業共和國。北邊那塊屬于著名的威尼斯共和國,南邊那一小撮則是叫做拉古薩共和國。

後來奧斯曼帝國東山再起,開始朝巴爾幹半島擴張。可誰知道這座迪納拉山太狠了,把奧斯曼帝國擋在了外面,讓他們無法染指沿海地區。

于是一方忍痛割愛,北邊那24公裏的一小截海岸從此歸了奧斯曼帝國,作爲緩沖區防止被威尼斯吞並。

從那以後,這小小的一段海岸線就歸屬于了奧斯曼帝國的波黑,成爲了波黑唯一能通向大海的出口。

就這麽一個小小的"投名狀",把克羅地亞的領土直接掐成了兩半!

北邊那一部分還好,畢竟屬于克羅地亞本土。但南邊那塊叫杜布羅夫尼克的地方,可就相當于被波黑牢牢夾在中間了。

波黑死活不松口,就是不讓克羅地亞的兩塊地盤相連。

克羅地亞的佩列沙茨半島,就像一塊漂浮的陸地,與本土之間被波黑的領土隔開。曾經,半島與克羅地亞本土是無縫銜接的,但南斯拉夫解體後,一切都變了。

想要到達半島,克羅地亞人要麽忍受漫長的渡輪之旅,要麽穿越波黑,經過兩次海關檢查。這種不便不僅困擾著居民,也限制了這片土地的發展潛力。

波黑對此也並非無動于衷,他們的唯一出海口涅姆港就夾在這片海域中。如果橋梁建起,港口的航運將受到嚴重影響。

這個困局要如何破除,現代科技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

«——【·中國接下大橋任務·】——»

經過漫長而艱辛的談判,波黑最終同意了佩列沙茨大橋的建設,但這一決定並非沒有條件。

波黑要求工程的實施必須確保其唯一沿海城市涅姆的港口運營不受任何影響,這無疑爲項目的設計和施工增添了極高的技術難度。

佩列沙茨大橋跨越的海域下方是複雜的喀斯特地貌,充滿了溶洞和地下河流。

同時,考慮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項目必須遵循極其嚴格的生態標准,使得這個工程變得異常複雜。

克羅地亞政府嘗試了自我解決,但面對如此艱巨的挑戰,國內的技術和資源顯得捉襟見肘。

歐盟的建築巨頭們提出的報價讓克羅地亞望而卻步,而印度公司雖然表示願意接手,但其技術能力是否足以應對如此高難度的工程,克羅地亞心中並無把握。

正當克羅地亞在進退兩難之際,中國公司的出現猶如一道曙光。

中國工程師們看到了這個“世紀工程”的潛力,他們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裝備,如“雄程一號”這樣的打樁巨無霸。

這種設備能夠精准地將巨大的鋼樁深深打入海底,有效解決了喀斯特地貌的難題,還積累了豐富的大型橋梁建設經驗,准備在全球舞台上大展拳腳。

2018年,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轟鳴,佩列沙茨大橋的建設正式啓動。

在佩列沙茨跨海大橋的建設過程中,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如同大橋的基石一般堅固。

約50名當地的克羅地亞員工與數百名中國技術人員共同奮戰在這項宏偉的工程上,他們的共同努力不僅塑造了橋梁的實體,也架起了兩國人民心靈的橋梁。

克羅地亞的企業紛紛加入,提供各類必需品和服務,從混凝土到鋼材,再到日常運營的必需品,每一份貢獻都在見證著兩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科馬爾納村的耶爾科維奇先生,他的旅館和餐廳成爲了中國工人們的臨時家園。

他被中國工人們的工作熱情和敬業精神所打動,他們的友誼超越了工作的界限,一起烹饪,一起觀賽,共享閑暇時光。

這種親密無間的互動讓他決定引入中國美食,邀請中國廚師加入,讓他的餐館成爲兩國文化交融的場所。

在每一個焊接的火花、每一鏟混凝土的傾倒背後,都藏著中克兩國人民的辛勤汗水和真摯友誼。

這種友誼超越了國界,超越了語言,成爲推動兩國合作不斷向前的動力源泉,也爲全球範圍內的人類合作樹立了典範。

然而,工程進展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期間遭遇了全球新冠疫情的沖擊,供應鏈受阻,人員流動受限。

但中國團隊展現出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們在嚴格遵守防疫規定的同時,通過優化工作流程和技術創新,竟然在短短三年內完成了大橋的建設,比原計劃的十年工期大幅提前,這一壯舉震驚了整個國際工程界。

2021年,當最後一節鋼梁精准對接,大橋成功合攏的那一刻,克羅地亞和波黑的民衆無不歡欣鼓舞。

這座橫跨亞得裏亞海的大橋不僅縮短了克羅地亞居民前往半島的時間,從原先的數小時驟減至僅僅十分鍾,更開啓了波黑通過使用涅姆港的新篇章,爲這個內陸國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業機遇和發展潛力。

佩列沙茨大橋的建成,不僅是工程技術的勝利,更是國際合作的典範。

它見證了不同國家間的信任與合作,展示了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卓越能力,同時也爲克羅地亞和波黑的未來描繪出一幅更加美好的畫卷。

«——【·基建狂魔的美名遠揚·】——»

中國在世界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所展現的"中國速度"和"中國質量"已經成爲了一種標志。

在前段時間《花兒與少年·絲路季》這一檔節目中,這些壯麗的成就以一種更加生動的方式呈現在觀衆眼前。

迪麗熱巴等明星踏上了沿著古代絲綢之路的現代探索之旅,首站便選擇了沙特阿拉伯,一個因麥麥高鐵而煥發新生的地方。

它的建成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一場社會變革的見證。在節目中,"花少團"的成員們親身乘坐了這趟高速列車,感受到了中國速度的震撼。

當列車在廣袤的沙漠中疾馳而過,窗外的風景如畫卷般快速切換,人們不禁感歎科技如何改變了生活。

乘務員熱情地分享著高鐵開通以來的故事,講述了它如何極大地改善了朝聖者的出行體驗,減輕了交通壓力,讓神聖的朝聖之旅變得更加便捷和舒適。

這不僅提升了他們的職業技能,也爲沙特的現代化進程培養了人才。

節目中,"花少團"與當地員工進行了交流,了解了他們的工作經曆和成長故事,這些平凡人的非凡努力,讓觀衆對中國技術輸出帶來的積極影響有了更深的認識。

此外,麥麥高鐵的建設還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作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鐵的開通爲沙特阿拉伯的旅遊業、物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節目中,"花少團"參觀了高鐵沿線的新興旅遊景點和商業區,直觀地展現了高鐵如何重塑一個國家的經濟版圖,爲觀衆呈現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新沙特。

像麥麥高鐵、佩列沙茨跨海大橋等項目,不僅僅是鋼鐵和混凝土的堆砌,它們是友誼的橋梁,是合作的象征,是中國技術、智慧和決心的展示。

當世界看到中國基建的力量,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能力,更是一個國家願意爲全球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無論是克羅地亞的跨海大橋,還是印尼、沙特、塞爾維亞的高鐵,都證明了中國基建不僅有能力,更有意願成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參考資料

1、人民網:

2、中國日報網:

3、人民網:

0 阅读:361

朝史暮今天下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