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賣爆一個億,小楊哥離不開直播帶貨

電商報 2024-05-14 15:45:47

小楊哥連續登頂抖音帶貨榜

連續兩次直播皆登頂抖音帶貨榜,銷售額破億,“宰客”風波後的小楊哥事業反而蒸蒸日上。

近日,根據抖音直播達人帶貨榜,瘋狂小楊哥5月8日的帶貨銷售額沖破1億元,5月11日的直播中帶貨銷售額則介于7500萬元至1億元之間,兩次直播均位居抖音帶貨日榜第一名。

榜單數據源自“三眼查”

身爲剛經曆了一場“宰客”輿論風波的頭部網紅,這個成績顯然相當亮眼。

回顧這次輿論風波,起因是小楊哥在電音節中售賣的純淨水價格爲20元一杯,公衆對這一定價表示不滿,指責其“宰客”。

這一事件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發酵,一時間,小楊哥的個人形象和品牌聲譽遭受了不小的沖擊。

面對輿論的重壓,小楊哥在個人社交平台和短視頻平台上發布了回應,強調電音節現場所有商品均遵循透明定價原則,不存在違法經營獲取非法利潤的“宰客”行爲,並且17個攤位屬于外包。

小楊哥解釋說,早在3號在看到價格問題後,他便立即進行了整頓,將水價降低到了10元。

此外,他還承諾在未來的活動中會免費提供飲用水。

面對爭議,小楊哥及其團隊及時采取了恰當的公關措施來緩解負面影響,公開回應質疑,提供其他音樂節的定價作爲對比,並承諾未來會有所改進,這有助于維護其在公衆心目中的形象。

小楊哥作爲頭部主播,身後已經積累了大量支持他的忠實粉絲。在小楊哥有理有據的解釋下,粉絲們的信任和支持堅定不移。

再加上部分輿論將此事件解讀爲媒體炒作或是對網紅經濟的過度敏感,一部分公衆並不完全相信關于小楊哥的負面報道。

得益于此,盡管陷入了20元一杯水的輿論風波,小楊哥在直播中依舊取得了相當出色的銷售業績,帶貨能力並未受到輿論的影響。

小楊哥想轉型,進退兩難

辦電音節之前,小楊哥多次表達了想要“退網”的想法,表示對持續直播帶貨感到疲憊,對自由受限的生活方式感到厭倦。

他逐漸減少了直播頻率,從一周七場減少至三場、一場,甚至考慮將賬號交給徒弟,轉而自己則投身于娛樂、電音節、影視、實體等領域。

目前,張慶楊與張開楊兄弟倆攜手執掌的合肥領頭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商業版圖覆蓋五十家企業。

但是這樣的産業布局,顯然還不足讓小楊哥安心“挂帥封刀”。

一方面,在電音節、短劇等新興領域的探索上,小楊哥還沒有足夠的經驗。

前一陣,關于小楊哥與短劇合作夥伴杭州益夢的傳言四起,有人說是要解散,也有人說是要重組,雖細節各異,但無一不意味著小楊哥的合作公司正在經曆重大調整,這必然會影響小楊哥新業務的推進。

三只羊短劇開機儀式

另一方面,三只羊網絡在直播帶貨這一核心板塊,尚缺乏一位能夠獨當一面、接替小楊哥的頂級主播,仍然需要小楊哥來坐鎮引流。

小楊哥大幅度減少直播必然會對三只羊的收入有所影響。

目前,在小楊哥逐漸退出直播前線的情況下,“瘋狂小楊哥”這一賬號已經連續三個月掉出抖音帶貨榜前20名。

因此,在新人接班未成氣候之前,小楊哥的逐步隱退無疑爲三只羊的未來平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在此前,他的直播帶貨事業同樣面臨了諸多爭議,包括商品質量、虛假宣傳等問題。

特別是今年315曝出的“槽頭肉事件”。槽頭肉通常指的是豬頸部的肉,由于該部位可能含有淋巴結等不宜食用的部分,因此售賣時應該按照標准嚴格處理或者直接避免食用。

知名打假人王海直指小楊哥銷售的商品“禦徽緣”梅菜扣肉存在使用“槽頭肉”的問題,嚴重違反了食品安全法規,對消費者健康構成了極大威脅。

這一事件的曝光引發了公衆對小楊哥所售商品真實性和質量的質疑。

小楊哥的直播間不止一次地陷入了“翻車”爭議,還涉及到商品虛假宣傳。例如,電器産品實際性能與宣傳不符,存在誇大的情況。

在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消費者網等機構發布的《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2023)》中,瘋狂小楊哥的維權輿情占比達到了31.3%。

圖源: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這些負面新聞進一步損害了小楊哥的公衆形象。

在種種爭議下,小楊哥卡在了轉型便“後繼無人”,不轉又“經常翻車”的十字路口。

直播帶貨面臨大洗牌

頭部主播頻繁卷入輿論風波顯然對消費者的信任會造成重大打擊,對平台乃至市場都會産生惡劣的影響。

建立信任如同滴水穿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信任的崩塌卻來得輕而易舉。

各大平台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紛紛采取行動試圖減少對單一頭部主播的依賴,實現生態的多元化和健康穩定。

例如快手在享受辛巴帶來巨大流量和銷售額的同時,也意識到其個人對平台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前不久,辛巴及其家族的多個賬號再次被快手封禁,原因依舊是辛巴在直播時和平台産生了沖突。

據悉,辛巴團隊爲此次直播准備了5萬輛嬰兒推車待售,然而實際銷售情況遠未達到預期,僅成交1萬多單。

辛巴在直播中情緒激動,無法自控,公然指責快手平台,言辭激烈,稱之爲“垃圾平台”

圖源:快手

快手頻繁封禁辛巴及其家族成員的賬號,直接減少了他們在平台上的曝光度和影響力。

同時,頭部主播之間的“流量博弈”也促進行業進一步走向規範化,減少了市場亂象出現。

如李佳琦被質疑與品牌方存在“底價協議”,盡管李佳琦所屬的美ONE公司已經明確否認了與品牌方存在此類協議,但此類傳聞與討論,包括大楊哥在“瘋狂小楊哥”直播間中提及的李佳琦控價控庫存言論,以及後續關于小楊哥直播間可能存在保價合同等等,這些事件共同加劇了公衆對直播電商行業操作透明度的質疑。

杭州司法局在此背景下公開征集《直播電商産業合規指引》,並特別在《指引》中強調禁止從業者要求商家簽訂“最低價協議”,除非法律明確界定不構成壟斷行爲。

這些事件串聯起來促進了監管層面對行業規範化發展的討論與政策制定。

隨著行業逐漸成熟,直播帶貨回歸零售本質,意味著主播的核心競爭力將更多地體現在産品選擇的專業性、價格優勢、售後服務質量以及個人品牌的可信度上。

主播需要轉變爲真正意義上的“品質推薦官”,深入參與到供應鏈中,確保所推薦的産品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和價值的期待。

並且隨著相關政策與指南的出台,未來直播電商行業正逐步告別早期的野蠻生長,向更加專業化、標准化邁進。

作者 | 電商君

0 阅读:9

電商報

簡介:電商行業信息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