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本想借談判之際活捉曹操,卻懾于許褚之威而未敢動手

史海撷英 2024-05-06 10:05:01

曹操在如雨箭矢的覆蓋下僥幸渡過黃河與徐晃、朱靈部會師後,督軍沿黃河西岸的夾道緩緩向南推進,馬超、韓遂等關西聯軍遂退守渭口。曹操設多隊疑兵迷惑關西叛軍,暗中卻遣一支精銳乘船偷渡渭水,在河上架設浮橋,並趁夜黑在渭水南岸紮下營盤。

曹操用疑兵計雖然暫時迷惑了關西聯軍,使小股精銳趁勢渡過渭河並擺好陣勢,可最後其企圖還是被關西軍哨騎發現了。馬超等察覺到曹操的真實意圖後,“賊夜攻營”——揮軍趁夜襲擊曹軍營寨。

身爲漢末三國時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深謀遠慮,用兵詭谲,總能登高望遠,先人一步。其實他不僅想到布設疑兵牽制敵軍,再遣奇兵渡渭水在南岸占據有利地形,還事先預料到敵軍會趁夜偷襲,因此在渭河南岸的曹軍早已設好口袋陣,也叫伏擊圈,專等關西軍入套。此事見諸于《三國志》,關于叛軍趁夜襲擊曹軍軍營的結果僅有簡單一句話:“伏兵擊破之”。雖然古文獻描述這場伏擊戰可謂惜字如金,僅有寥寥5個字,但戰鬥過程一定驚心動魄,慘烈異常。

關西聯軍夜襲曹營被曹軍挫敗後,又退回渭口。曹軍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防守、警戒日益嚴密,馬超等無機可乘,雙方再次進入對峙、僵持狀態。

兩軍對峙,比拼的是誰的經濟基礎、後勤保障更好,因大軍日常糧草消耗巨大,一旦供給不上導致匮乏,後果不堪設想, 且彼此虎視眈眈、劍拔弩張的氛圍也很壓抑,還要比拼交戰雙方的意志力、士氣,時間一長,終會有一方支撐不住的。曹操准備充分,他在耐心等待著,馬超、韓遂等關西聯軍諸將也在等著,他們都希望對方比自己先崩潰,都期望看到對方比己方先撐不下去、不戰自亂的時刻。經過一段時間對峙,背靠經濟發達、人口衆多的中原地區,實力相對雄厚的曹操勝出,因爲叛軍首領馬超等人明顯耐不住了。《三國志》記載:“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公不許。”殺敵一萬,自損八千,曹操爲何沒有答應馬超等人的求和之舉呢?難道他非得與關西叛軍殺個你死我活?對此,曹操是這樣對諸將解釋的:“關中長遠,若賊各依險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來集,其衆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爲功差易。”對于胸懷統一天下大志的曹操來說,不會因爲幾次失敗、損兵折將而放棄這樣一個蕩平關西叛軍軍之絕佳機會的。

馬超

建安十六年(211年)九月,曹操按既定用兵計劃,率大軍渡過渭水,將大本營向關西軍盤踞的渭口一帶推進。馬超等上次乞和未能得到應准,如今又見曹軍主力相繼渡過渭水,向自己這邊壓過來,內心更加焦急。

《三國志》說“超等數挑戰”,意欲速戰速決,和曹軍一戰定輸贏,因此屢次遣將前來向曹操邀戰,曹操均堅守不戰。曹操本非尋常之輩,豈不知麾下將士閑久渴戰?但沒有必勝之把握他決不會輕易出手的。

馬超每天派人在曹軍陣前挑戰、罵陣,欲激怒他出戰,曹操置之不理,還嚴厲約束將士不得迎戰。

馬超見遣將罵陣無效,曹軍始終堅壁不戰,就決定出馬。馬超想:不應戰,談談總可以吧?遂派人約曹操到陣前會晤。曹操見火候差不多了,便答應與馬超見面。經過一番會談前的准備,曹、馬約好見面時間、地點:“其後太祖與遂、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褚。”馬超、韓遂原本是想談判,但見曹操只帶了一個隨從就敢來赴約,頓時就動起了“歪腦筋”。特別是馬超,自恃勇力過人,心想曹操只帶一人前來會談,就把他生擒過來,俗話說:擒賊先擒王,主帥被活捉,曹軍群龍無首,仗還怎麽打?不就不戰而勝了嗎!到時候有曹操在手上做人質,還不是隨他開條件,必大獲其利:“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馬超想活捉曹操,于是細看跟隨在他身後的那個隨從,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因無法判斷那人到底是不是許褚,馬超決定暫緩下手。“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

許褚力如牛猛,氣壯如虎,勇猛過人,在曹軍中無人不曉,上次潼關之戰他拼死禦敵,將曹操從鬼門關裏救了出來。“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余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爲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溯船,僅乃得渡。是日,微褚幾危。”許褚之勇,早已傳至馬超軍中。因此,馬超畏懼許褚之神勇,怕自己貿然下手,擒不住曹操也便罷了,反而被許褚阻擋壞事,有損自己的英名,故有此一問。馬超心裏一驚,就把生擒曹操的想法徹底打消了,雙方晤談完畢後各自回營。

許褚,字仲康,沛國谯郡谯縣(今安徽亳州)人,和曹操是小同鄉。史載,許褚身長八尺有余,腰粗十圍,形貌魁偉,力大無窮。

許褚

“許褚字仲康,谯國谯人也。長八尺余,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時汝南葛陂賊萬余人攻褚壁,褚衆少不敵,力戰疲極。兵矢盡,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鬥者置四隅。褚飛石擲之,所值皆摧碎。賊不敢進。糧乏,僞與賊和,以牛與賊易食,賊來取牛,牛辄奔還。褚乃出陳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賊衆驚,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陳、梁間,聞皆畏憚之。”“太祖徇淮、汝,褚以衆歸太祖。太祖見而壯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許褚跟隨曹操四處征戰,伐張繡、戰袁紹、擊劉表,屢立戰功,爵封關內侯。“初,褚所將爲虎士者從征伐,太祖以爲皆壯士也,同日拜爲將,其後以功爲將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劍客也。”後擔任曹操宿衛,盡忠職守,粉碎了數次針對曹操的陰謀刺殺,“從討袁紹于官渡。時常從士徐他等謀爲逆,以褚常侍左右,憚之不敢發。伺褚休下日,他等懷刀入。褚至下舍心動,即還侍。他等不知,入帳見褚,大驚愕。他色變,褚覺之,即擊殺他等。太祖益親信之,出入同行,不離左右。從圍邺,力戰有功,賜爵關內侯。”以忠勇聞名,被曹操倚爲親信。許褚威名早已盡人皆知,就連馬超亦如雷貫耳,畏其三分,投鼠忌器,不敢對曹操動粗。

曹操與馬超等會談結束後數日,兩軍展開決戰,許褚沖鋒陷陣,銳不可當,親自斬殺了不少關西叛軍,因功升爲武衛中郎將。“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武衛之號,自此始也。軍中以褚力如虎而癡,故號曰虎癡;是以超問虎侯,至今天下稱焉,皆謂其姓名也。”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