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航海時代,“掘金”一帶一路

光錐智能 2024-05-06 14:32:59

文|白    鴿

編|王一粟

“這不就是90年代的內地嗎?”

在深度考察完沙特市場後,華盛集團聯合創始人兼CEO張霆對鏡相工作室感慨道。

在張霆看來,沙特落後的基建(意味著大量創新空間)、剛剛開放的市場以及人們眼中的「火花」,他只在2000年以前的國內看到過。

當前,以沙特、阿聯酋爲代表的中東地區,正處于“改革開放”階段,整個地區都充滿著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混搭沖突感。這在今年3月份舉辦的沙特LEAP2024科技展上表現更爲明顯。

“機器人與駱駝共處一室,中國與世界巨頭平分秋色!”

一位中國科技公司負責人陳穎(化名)在參加完沙特LEAP2024科技展後,迅速發了一個朋友圈。“我還得花一個月的時間去消化和研究下這趟行程的收獲,沖擊力很大、信息量很多。”陳穎對光錐智能稱。

陳穎參加完沙特LEAP2024科技展後的朋友圈內容

而這種混搭感,也在對外訴說著當地的機遇和現實。在這機遇驅動之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和中國企業,開始前往中東地區。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大疆聯合創始人李澤湘、阿裏副總裁、阿裏雲智能國際事業部總裁袁千、商湯聯創王曉剛等大佬,紛紛現身3月份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辦的LEAP2024科技展。

同時,在過去數年間,深耕中東的易達資本以合資等形式,向中東引入了數家在中國各領域的出海大公司,包括極兔、華盛集團、阿裏雲等。

去年一整年,是中沙之間企業合作的火熱一年。在此之前,這片土地與文化對中文世界來說相對神秘,但這裏的財富引人遐想。

因此,“掘金”中東,也成爲自東南亞後,中國科技出海的新浪潮。

乘“一帶一路”東風,當前,中國科技出海已經從學習者變爲開拓者,基于成熟的商業模式以及先進的技術經驗,在助力一帶一路沿岸國家加速推進數智化轉型之路的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商機。

一方面,中國雲服務廠商正以本地化的雲服務爲各國搭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

另一方面,在雲計算基礎設施之上,AI大模型正在加速推進中國科技出海進程。中國雲廠商們爭相布局雲上AI大模型能力,拉動中國科技深入各國數智化轉型的方方面面。

2024年,不出海,就出局。而中國科技大航海時代,已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搶占”中東雲廠商們掘金“一帶一路”

2024剛一開年,華爲雲就在中東地區收獲了一批合作訂單。

華爲雲先後與阿曼電信服務商阿曼電信(Omantel)、阿聯酋支付公司PayTabs、沙特電商平台Zode達成合作等達成合作,以自身在雲計算領域的基礎設施能力,爲阿曼打造“國家雲”,爲Zode提供電商雲底座能力,爲PayTabs提供支付雲底座能力。

同時,去年11月,華爲雲還在阿聯酋首都阿布紮比,首次面向海外區域發布盤古金融大模型,以及適用于金融場景的分布式數據庫GaussDB。

不難看出,華爲雲已在中東地區構建了從IaaS、PaaS,再到MaaS的全棧式雲服務體系,全面深入中東地區的數智化轉型升級發展。

自華爲雲中東成立以來,華爲雲在中東的布局已經從原來的“在中東、爲中東”,逐漸向紮根中東,輻射中亞、北非,進而向全球科技擴張的方向轉變。

轉折的關鍵,在于2023年9月,華爲雲沙特首都利雅得節點正式開服,該節點不光服務沙特以及中東地區,其也是華爲雲服務中亞和非洲的核心節點。“我們的雲服務不僅僅適用于沙特阿拉伯,還將在整個中東和非洲地區實現增長。”華爲區域總裁史蒂文・易(Steven Yi)說道。

也就是說,現階段中東已成爲華爲雲在一帶一路沿線進行科技擴張的根據地。

LEAP2024科技展華爲展台

事實上,通信起家的華爲在國際環境中存在諸多挑戰,而對中國高科技企業更加友好的中東,則成爲華爲新興技術的練兵場。

“從3G到5G,從雲計算到人工智能,華爲很多最新技術的全球布局都是從中東開始。”華爲雲中東中亞區域總裁戴伯堯此前表示。目前,華爲雲也已經開始與沙特客戶共同探索阿拉伯語預訓練大模型的發展與應用。

相比于華爲雲的政企和ICT技術基因,阿裏雲的“電商基因”和騰訊雲的“社交娛樂”基因,使其在出海過程中,會更加注重從東南亞到中東,再到中亞、非洲的發展路線,以及聚焦除基礎設施服務外的技術應用層的落地。

阿裏雲是國內最早跟隨電商企業出海的雲廠商,雖然早在2016年就已經在阿聯酋迪拜開設了數據中心服務,並以此爲關鍵節點,服務西亞、非洲等地區。

但阿裏雲早期更注重挖掘亞太市場,畢竟亞太市場在地理位置上與中國更接近,文化認同感更強。至2020年,阿裏雲在亞太市場份額已經排名第一,接近亞馬遜和微軟總和。

當亞太市場增長空間放緩之後,阿裏雲則又將目光轉向了中東、中亞等地區。

阿裏雲在中東市場並不占優勢,但通過與中東最大移動運營商沙特電信、易達資本、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旗下的沙特人工智能公司,以及沙特信息技術公司合資成立了沙特雲計算公司(SCCC),阿裏雲在沙特拿到了一批政府主導倡議的“超級項目”。

LEAP2024科技展阿裏雲展台

去年3月,阿裏雲技術及産品在沙特的CST/NCA認證中被評爲最高標准Class C級別,這項資質意味著SCCC可爲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提供服務,且可以承載最高級別的機密和絕密數據。

SCCC首席執行官Talal AlBakr表示,在沙特政府推出的政府機構雲服務采購平台上,SCCC成功拿下了全平台60%的需求。

此外,在具體的落地應用場景中,電商、物流、金融等行業,是阿裏雲出海過程中重點應用場景。阿裏雲智能集團副總裁、新金融行業總經理張翅介紹,除了在支付領域創新之外,過去幾年,阿裏雲還爲海外銀行提供核心系統雲原生上雲改造的服務。

比如阿裏雲爲東南亞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領創智信提供算力及AI能力,使其能夠爲700多家東南亞數字機構提供解決方案。

張翅表示:“我們在東南亞、西亞、非洲等有很多地方都會做相應投入和布局,爲未來數字金融創新做好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准備。”

騰訊雲出海路線與阿裏雲相似,同樣經曆了從被動跟隨到主動出海的轉變,以及率先聚焦在東南亞市場。2013年騰訊在香港、多倫多等地數據中心開服,主要目的是爲了給微信出海提供海外雲服務。2016年,騰訊雲新加坡數據中心正式開服,也標志著騰訊雲國際化業務正式開始,東南亞市場,也成爲騰訊雲過去數年中發力的重點市場。

據悉,騰訊在新加坡共有4個可用區,在東南亞共有8個可用區。目前亞太已是騰訊雲最重要市場。2023年上半年,騰訊雲國際業務整體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中東地區等表現出色。

相比于阿裏雲在電商、金融領域的技術優勢,騰訊雲出海落地的場景更加聚焦在社交娛樂、視頻直播領域,尤其是遊戲行業。騰訊雲的標杆客戶就包括韓國最大遊戲公司Nexon、全球知名遊戲公司Supercell、皇室戰爭、絕地求生,以及一批直播、音視頻企業。

2024年,騰訊雲同樣將目光聚焦到了中東市場,並向中亞、非洲進行延伸。2月份,騰訊雲與跨國電信運營商Orange中東非洲公司達成合作,借助騰訊雲的小程序平台(TCMPP),OMEA將打造超級應用Max It,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用戶提供服務。

3月份,騰訊雲聯合沙特阿拉伯電信服務商Mobily推出“走進沙特”計劃,依托騰訊雲專有雲平台TCE,爲Mobily構建新型企業雲服務平台,加速推動沙特阿拉伯地區的數字化進程。

“騰訊在中東投資仍處于初步階段,我們也看到了中東地區市場還有許多發展潛力,所以後續會增加在中東的投資。”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CEO湯道生說道,“今年我們也將會宣布更多的消息。”

湯道生還透露,在中東市場中,騰訊最初會關注向娛樂和遊戲公司提供雲存儲。而這也符合騰訊雲出海發展的一貫調性。

此外,相比于華爲雲、阿裏雲和騰訊雲作爲中資雲廠商出海,亞馬遜雲則是立足全球,推動中國企業出海的典型代表。

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合作夥伴及業務拓展總經理李曉芒也表示,當前中東各國正在實施各自的數字化戰略,改變原本以油氣爲主的單一産業結構,同時,其智能手機普及率及互聯網滲透率不斷提高,尤其是付費意願強。所以在各個賽道中,出海的企業都在沖向中東。

從東南亞到中東,再輻射至中亞、北非,“掘金”一帶一路成爲以中國雲廠商爲主導的科技出海的新熱潮。而在深入各國數智化轉型發展過程中,如何更好在目標地區落地應用,也成爲擺在中國科技出海面前的一道難題。

單點破局強過全面推進

“做APP,中國出去就是‘卷’到起飛!”

螞蟻數科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黎國威對光錐智能說道。

在中國,螞蟻集團因支付寶這款APP被廣爲人知,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螞蟻集團旗下數字科技業務,在過去的多年中已經幫銀行爲主的多家中國金融機構,也打造了不少超級APP。中國TOP50的金融機構中,有60%都選用了螞蟻數科旗下的mPaaS平台。

所以,螞蟻數科在進行海外業務時,同樣複刻了在中國的思路——以APP爲抓手,進行單點突破。

今年3月18日,螞蟻數科與哈薩克斯坦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Bank Center Credit(以下簡稱BCC)銀行達成合作,螞蟻數科將通過mPaaS平台,幫助BCC構建超級APP,提供從開發、測試、運營到運維的雲到端一站式解決方案,爲本土和全球客戶提供跨境貿易服務。

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中,中國互聯網企業積累了大量豐富經驗,衆多實體企業、金融機構紛紛推出各類APP、小程序、終端設備等,全面開展互聯網化業務,爲其核心業務增長提供新動力。

螞蟻數科移動科技業務負責人祁曉龍分析稱:“無論是在中國還是中亞、東南亞,超級App仍然是企業數字化升級的重要一步,這一步關系著企業如何通過一個終端工具向用戶提供多樣化數字服務,充分鏈接生態夥伴,並進一步尋找下一個業務增長點。”

因此,當出海遇到“人生地不熟”的窘境時,利用自身在國內積累的優勢能力和經驗,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進行單點突破,強過一開始就進行大而全的業務布局。

App成了中國科技出海落地的第一把鑰匙。但這僅僅是敲開市場的關鍵一步,後續更爲重要的則是如何以其爲基礎,迅速擴大市場份額以及整體解決方案的落地應用。

螞蟻數科除mPaaS平台外,旗下准備出海的産品還有3個,分別是安全科技平台ZOLOZ、雲原生PaaS平台SOFAStack、面向Web技術産品ZAN等。

黎國威表示:“螞蟻數科將基于4個産品解決方案,在各個行業場景中叠代應用,並聚焦到場景中某些重點客戶,這樣才能夠做的足夠深,客戶的使用效率也會比較高。”

螞蟻數科以自身在金融領域的經驗積累,通過幫助金融機構構建超級APP打開出海局面,並展開整個數智化能力的滲透。

基于這樣的思路,螞蟻數科的海外業務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黎國威表示:“螞蟻數科海外業務營收在2023年獲得了近300%的增長。”

而其他科技公司們,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比如華爲雲的出海,往往伴隨著其通信業務的發展與落地,華爲雲在東南亞整體份額低于阿裏雲,但在泰國等個別市場取得局部優勢,原因就在于華爲的5G網絡在東南亞市場加速落地,雲業務作爲5G等數字基建的組成部分,也在被帶入各國市場。

阿裏雲則是通過在海外部署電商零售及倉儲業務,雲作爲零售體系的數字基礎設施,則可順勢獲得市場。阿裏雲在東南亞地區的重點客戶包括阿裏控股的東南亞電商Lazada、零售企業REDMART,馬來西亞社交平台Yippi、印尼社交平台Silot。

憑借騰訊早年做QQ積累的經驗,音視頻能力成爲騰訊能力最強的特質,在海外也是如此,音視頻PaaS是騰訊雲的出海主力産品,包括實時互動TRTC、即時通信IM、媒體處理MPS、點播、雲直播等能力,以及邊緣安全加速(EdgeOne)産品。

用自己最核心的技術、産品和資源,去做海外落地,才能夠最快速打開海外市場,獲得海外客戶的認可。“把中國成熟的技術和産品經驗放到這裏(中東),是很有想象力的。”張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

中國科技企業過去十年積累了豐富經驗,擁有最佳實踐驗證、極高標准化的數字技術,這也成爲中國企業技術出海、並提供真正差異化價值的基礎。

除看家本領外,近年來,AI作爲全球科技的熱門技術,也正逐漸成爲中國科技出海的關鍵抓手。

如去年9月,阿裏雲宣布將向海外大模型開發者和企業提供一站式開發服務,包括模型訓練、推理、部署等全流程的工程平台和智能算力,以滿足國際市場對大模型開發服務的旺盛需求。

而在東南亞市場上,阿裏雲旗下研究機構達摩院則推出了首個基于東南亞語言訓練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版本SeaLLM,以及名爲SeaLLM-chat的聊天機器人。

華爲雲基于盤古大模型,將在海外節點上線盤古自然語言、視覺、多模態、科學計算、預測等大模型能力,其中,自然語言大模型支持英語、阿拉伯語、泰語等多國語言。

華爲雲盤古大模型可應用千行百業

在調優的開源大模型方面,華爲雲將在海外節點陸續上線調優適配自然語言、視頻圖像及多模態等多種類別100多個開源大模型。在AI算力方面,華爲雲將陸續在全球提供AI雙棧算力服務。

在行業大模型上,去年11月,華爲雲在阿聯酋阿布紮比發布金融大模型,以及適用于金融場景的分布式數據庫GaussDB。數據庫作爲大模型的基礎,能夠被帶動在海外市場的應用和落地。

由此也不難看出,雲廠商們在海外市場,一方面是提供包含AI能力的底層雲計算資源,一方面則是提供面向各行各業的上層MaaS服務,主要聚焦場景集中在社交娛樂、金融等領域。

而大模型,正成爲雲計算和其他數智化廠商吸引客戶的一個重要手段,這也與其在國內大模型應用服務落地情況基本一致。

此外,亞馬遜在服務中國企業的出海過程中,也能夠提供從底層基礎設施,到中間層,再到頂層應用程序的全棧式技術能力,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快速的將生成式AI能力與自身業務相結合,並進行業務創新。

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産品總經理陳曉建表示,擁抱生成式AI,不要一開始就選擇最複雜、最前沿的場景,而是通過核心的切入點,循序漸進,逐漸擴展到更複雜、更前沿、更有價值的業務場景。

不管是APP,還是AI,都是中國科技出海在海外本地化落地的關鍵。以標准化技術解決方案,單點技術産品爲主要切入點,聚焦重點客戶,逐漸覆蓋全行業場景應用,成爲中國科技出海突圍新方向。

抱團出海資本與生態並進

在出海的路上,僅靠業務出海是遠遠不夠的。

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區行業集群總經理田鋒表示:“以制造業爲例,目前國內有很多攝像頭制造企業,已經落地智能家居、安防等領域,但進入海外市場時,仍在産品落地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産業鏈上下遊供應、理解當地消費者習慣、出海經驗不足等問題。”

從單點破局,到規模化落地,中國科技企業出海仍面臨著本土化應用、數據安全與合規、政策監管以及宗教文化和地緣政治等風險。

比如在沙特地區,雖然沙特目前正在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但社會文化環境、國家政策的適應性壁壘都較高,在處理很多和當地政府相關的行政瑣事時,沙特規定只有本國國民才可以被授權去一些場所處理這些事宜。

因此,于出海中東的企業而言,獲取切實有效的出海經驗、找到安心可靠的合作夥伴、打造開放共榮的商業生態,對本土落地與增長發展尤爲重要。

于是,雲計算、互聯網廠商等科技巨頭們,往往會選擇用投資或合資的方式打開新地區的大門,以此能夠找到當地的合作夥伴,更好的應對本土化難題。

前文也提到,阿裏雲在中東與當地企業成立了合資公司。同時,阿裏雲還與沙特旅遊局合作,通過雲基礎設施、數據庫等雲計算技術之一,協助其提升遊客的數字化體驗。

這種模式中,阿裏雲提供技術和雲資源,而當地公司可以負責産品推廣、銷售、運營等本土化服務,雙方配合。在行業人士看來,這種模式是很好的將雲服務本地化的案例。

除與當地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外,有的企業在當地瘋狂投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比如亞馬遜雲。

日前,亞馬遜雲表示將計劃在沙特投資超過53億美元,新建一個雲服務區域,將于2026年開放並幫助培訓本地的開發人員。

亞馬遜雲加大對中東地區投資建設基礎設施的背後,是亞馬遜早在2017年,就收購了中東當地最大的電商平台Souq,同年還收購了當地的物流服務平台Wing,並于2023年11月,啓動“萬店啓航計劃”。

同樣是以電商起家的亞馬遜雲,其擴張背後也伴隨著自身電商業務的發展。

但相比于中國雲廠商更多的是尋求當地企業合資或控股的方式,亞馬遜雲則更偏向獨資模式,並通過建設更多的數據中心,來服務客戶。

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區行業集群總經理沈濤表示,亞馬遜雲在全球共有33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多個可用區域架構,有105個可用區域,覆蓋240多個國家,且基礎設施也滿足數據加密要求。

不管是合資還是獨資形式,雄厚的資本實力,都是科技公司們出海本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除了資本外,中國科技出海也需要與産業鏈上的生態合作夥伴一起出海,共同構建海外産業鏈。畢竟,一個公司的力量,往往很難抗衡國際市場風險,大家需要抱團取暖。

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區初創及通用業務總經理倪殿令表示:“亞馬遜雲科技通過與合作夥伴的資源整合,幫助企業在全球化道路上快速前進,確保他們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

截至目前,亞馬遜雲全球共有超過12萬+的合作夥伴,覆蓋150多個國家,已經與各行業合作夥伴開發了200多個解決方案,覆蓋了智能制造、數字化體驗等等多個行業。

除亞馬遜雲外,中國雲廠商們也紛紛組建了出海聯盟。比如華爲的“淩雲出海聯盟2”、“華爲雲軟件生態夥伴出海加速計劃”等,都旨在通過生態合作的方式,助力合作夥伴更好出海。

此前,騰訊雲也聯合多個行業夥伴成立了出海生態聯盟,吸收出海上下遊各類合作夥伴,與騰訊雲進行充分整合,形成不同賽道解決方案,並通過遍布全球五大洲 26個地區與70個可用區的運營,爲客戶本地化運營提供支持。

于雲廠商們而言,通過聯合生態合作夥伴,能夠更好的爲客戶提供全棧式服務,強化自身在本土的核心競爭能力。于中小企業而言,通過依托于雲廠商們的資源,能夠加速自身出海進程,減少出海過程中的波折,更快、更高效的實現出海落地。

以資本擴大本土基礎設施建設,聯合生態合作夥伴擴大本土落地規模和深度,中國科技出海,正在從單點破局,走向規模化落地的關鍵節點。

結語

科技的一帶一路,每一步都算數。

從上一波移動互聯網出海,到消費品出海,再到科技出海,中國的出海含金量越來越高。

李曉芒也表示,在這輪出海浪潮中,不論是經曆過國內特別曆練的,還是那些生而全球化的企業,都有極快的産品創新和叠代速度。並且在産品技術上不同于以往的低價取勝,而是走向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回報的策略,一些技術型選手則采用了前沿技術,如生成式AI,提高了創新效率,降低試錯成本。

與此同時,借助本土産業化出海,以及借助全球夥伴力量出海,也成爲新的發展趨勢。比如電動車出海帶動了儲能、充電等新能源産業鏈的出海,而這背後,是整個産業鏈成熟的輸出。

從單點突破,到全面破局;從單一業務,到整條産業鏈。中國科技出海,正“掘金”一帶一路。

0 阅读:1

光錐智能

簡介:AI産業第一媒體,關注千行百業的數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