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港大教授的中餐革命夢

財經作者陳琦 2024-05-03 10:44:48

今年年初,斯坦福華人團隊自主研發的炒菜機器人Mobile ALOHA在短視頻傳播下風靡全球,僅用50個演示就能讓機器人完成各種複雜任務,做出來的滑蛋蝦仁、幹貝燒雞、蚝油生菜,色香味俱全。雖然後來證明只是概念,但足以說明人類對于機器取代廚房工作的一種探索與渴望。

海外華人圈盛行的一句口頭禅“天下苦中餐久矣”就是證明,華人走到哪裏都改變不了自己的中國胃,可奇怪的是海外中餐館的菜品總是很難吃,以至于有的人吃完了吐槽:能夠把每一道菜都做得那麽難吃也是一個本事。的確,中餐由于烹饪工藝複雜,高度依賴廚師,在海外一直無法像西餐或者快餐那樣標准化出品。

雖然斯坦福的炒菜機器人只是剛剛開始的嘗試,甚至路徑上也存在與餐廳需求的巨大落差。但是,在香港有一家公司,全自動智能炒菜機已經悄然運營了五年,並且從去年開始就已經走進了日本和美國市場,創造這個奇迹的是一對中國夫婦。

從留美神童到港大教授,一不小心做出米其林推薦餐廳

1986年,陳冠華畢業于複旦大學物理系。隨後,通過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李政道項目)以並列第一名的成績前往加州理工學院深造,于1992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陳冠華結束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博士後研究,加入香港大學化學系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2010年至2016年,他擔任化學系系主任,現爲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在陳冠華身上有很多標簽,香港大學教授、香港科創投資人、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他在科研、教學、投資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不僅成爲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和美國物理學會的會士(Fellow),還聯合紅杉中國創始合夥人沈南鵬、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發起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累計投資50余家初創企業,其中31家完成下輪融資,有兩家公司成長爲估值超10億美元的行業獨角獸,另有九家估值超過1億美金。

陳冠華光鮮履曆背後還有一段特殊的創業經曆,熟悉他的人知道他還是一家餐廳的老板,曾經因經常光顧港大附近的一家餐廳,由顧客變成了股東,後因餐廳賠錢,由股東“上位”老板,經常被朋友們調侃“吃飯吃成股東,賠錢賠成老板”。

港大教授跨界做餐飲,源于他在美國留學時看的美國情景喜劇《歡樂酒店》,故事背景設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一個名爲"Cheers"的酒吧裏,那是一個當地人見面、喝酒、放松以及社交的去處。每個人都爲生活掙紮,互相打趣鼓勵。于是陳冠華就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一個門店,爲大家提供一個享受美好生活的地方。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港大教授經營一家餐廳的日常生活場景。每天早上4—5點起床去深圳采購食材,8點把食材送到門店後廚,9點准時到香港大學開始一天的教學工作,晚上10點後下班再到店裏與員工開會,布置第二天的工作。

當餐廳經營步入正軌,陳冠華就將品牌升級爲“書湘門第”,並交由夫人李燧甯運營管理,帶領團隊連續獲得11年「米其林指南」推薦,並在短短幾年時間裏將“書湘門第”發展爲香港湘菜頭部連鎖品牌。

餐廳經營發現行業痛點,二次創業斬獲多位大咖天使投資

在門店經營過程中,陳冠華發現廚師短缺、人才流失等問題越來越突出。湘菜作爲一個嚴重依賴廚師的中餐品類,“後廚成本高、出餐效率低、菜品口味難統一”已經逐漸成爲掣肘餐飲企業連鎖發展的主要因素,事實證明預制菜絕不是最優方案,想要解決餐飲行業存在的世紀難題,關鍵就在于科技創新。機器人代替勞動力是市場發展的一大趨勢,而餐飲機器人取代繁重的人力炒菜工作,將可能是最早發生的領域。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科技創新釋放全球萬億美元餐飲市場紅利是一件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正如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攜手自己的學生創立商湯科技,2018年陳冠華帶領香港大學工程系的學生成立了燧氏科技,立足烹饪機器人領域,以中餐爲切入點,研發出一款具有革命性的烹饪科技産品—Hestia炒菜機器人。

(Hestia 炒菜機器人出品 – 一碗香)

從機器工程學的角度,結合烹饪工藝的特點,經過六年來的持續研發投入,Hestia炒菜機器人已經更新到第四代産品,在尺寸、性能、場景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叠代與創新。産品占地面積越來越小,出餐效率越來越快,口感甚至已經超過平均廚師水平,菜品覆蓋美式中餐、中華料理、湘川粵、西餐等。“燧記廚房”也成爲Hestia炒菜機器人的最佳試驗場,完成了從痛點發現、産品研發、商業落地到規模應用的閉環。5年時間裏在門店累計銷售60萬+份菜,廣泛獲得顧客好評,這其中就有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

從四達集團到藍色光標,從恒基偉業到拉卡拉,多次創業成功的“創業教父”孫陶然曾說過要把生命的六分之一留給戶外,于是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美食也是他的一大愛好。在香港旅行期間,經朋友推薦來到“書湘門第”,至此就成了常客。慢慢地,孫陶然便知道燧氏科技和Hestia炒菜機器人項目,在進行企業調研後決定以個人名義向公司投資數千萬元。此外,燧氏科技的天使投資人還包括前摩根大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真格基金董事岡棟俊等投資大咖。

現在看來,他和陳冠華也算是“同道中人”,兩個人因美食而走到一起,開啓一段港大教授與創業教父聯手投資創業的真實故事。然而孫陶然投資燧氏科技看似偶然,實則是一種必然。

萬億級餐飲市場下,作爲人力密集型的服務行業,餐飲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日益顯著,尤其是後廚的降本增效,以及品牌連鎖化對産品標准化、供應鏈的要求增加,炒菜機器人等科技設備的普及是大勢所趨,把人從重複勞動、高溫環境中徹底解放出來,打造超級單店模型,存在著巨大的商業潛力。

一方面,海外餐飲市場規模達到3萬億美元,北美、歐洲的餐飲行業招工難,隨著勞動力成本攀升,廚師年齡代際問題日益凸顯,這已經成爲餐企普遍面臨的痛點問題。餐企做到智慧化和自動化可以幫助餐廳後廚優化流程,最大程度貼近廚師水平,降低損耗、幹淨衛生,可與廚師共同協作,一起推動中餐標准化,從而全面提升品牌連鎖速度。另一方面,餐飲消費是剛需,消費者追求便宜又好吃的門店,這樣會倒逼餐企降本增效,提升出品性價比和行業競爭力。

炒菜機器人是一條新賽道,市場上已經有不少餐飲企業借助炒菜機器人開啓全球連鎖擴張的成功案例。然而最了解餐飲的炒菜機器人企業,當屬燧氏科技,因爲它是從餐廳裏走出來的新物種,團隊從“餐飲創業”升級爲“餐飲科技創業”,對科技賦能餐廳經營是最有發言權的。

餐廳裏走出來的燧氏科技,未來餐廳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燧氏科技研發的每一代炒菜機器人都會直接推向市場進行驗證,在實際商業化落地中産生反饋,進而不斷升級完善後廚運營的智慧解決方案。極具創新性的硬件與智能管控的軟件分工協作,公司團隊全程跟蹤服務,讓後廚的智慧化改造更爲全面、徹底。

公司要求工程師團隊新人從後廚實習做起,先熟悉廚房再成爲廚房機器人工程師!第一家體驗餐廳“燧記廚房”前半年,工程師從廚房上方的閣樓全天觀察廚房運營,夜晚收工時,工程師負責清洗整個廚房包括機器,每天需要清潔到晚上12點;因此,第二代的機器變得十分容易清潔!

燧氏科技將大廚顛鍋技藝及火候數值轉化爲數十萬條烹饪數據,通過機器學習和模擬,對大廚翻鍋、火候拿捏的技藝進行1:1記錄和還原,以數字化菜譜方式將廚師烹饪全流程記錄留存。

多台機器⼈(炒爐,雪櫃,調味汁機,炸爐)可以經 Hestia 傳送系統連接,組成全⾃動⽣産線,更符合後廚設計,把廚藝變爲程序、指令,實現自動化、一鍵操作。設備雲端統一管理,Hestia 雲端服務可以遙距更新食譜及控制設備,庫存銷售數據精准統計,輔助後廚智能決策和精細化運營,實現後廚人員管理的精簡化。

POS銷售系統或⼿機下單後,後廚訂單指令開始運轉,雪櫃⾃動執拾⻝材,⾃動傳到多功能炒爐加熱烹饪,設備出餐後自動清洗,並進行下一道菜的制作流程,極大縮短送餐時間。

相比于傳統餐廳,Hestia炒菜機器人可根據自研電子菜譜,根據食材的種類、規格及切配方式,主動調節烹饪過程中所需要的最佳溫度、時間和轉速,通過四代産品叠代和數十萬次的場景實操,極大提高自身的質量和穩定性,確保在惡劣環境和隨機操作下能時刻保持健康運行狀態。目前,Hestia炒菜機器人可幫助後廚成本降低約30%—50 %,運營利潤率提⾼約9%—15 %。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演進中,從廉價産品出海到品質出海、高附加值産品和智能化産品出海。燧氏科技的團隊不僅是數字經濟的原住民,也是全球化經營的原住民,他們的眼光在中國,更在全球,希望開發好的科技産品,實施全球化經營。

針對海外市場需求,燧氏科技推出“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未來餐廳一站式解決方案,靈活推出銷售、租賃模式,餐廳只要支付押金即可獲得全套系統,然後按月支付相當于一個廚師工資幾分之一的硬件租金和根據炒菜數量浮動的服務費即可,剩下的一切都交給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小到機器的維修,配件的免費更新,再到上千種八大菜系的菜譜,以及餐廳管理系統、顧客點餐系統、流量營銷系統、支付系統等都在一站式解決方案之中。讓開餐廳、開好的餐廳變得非常簡單,用過的餐廳都非常歡迎,認爲徹底解決了困擾中餐廳多年的實際問題。

旅居日本多年的徐維先生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在他的商業版圖中一直希望做出一家高品質的連鎖中餐廳。爲此,2022年疫情中,徐維就帶日本團隊至香港隔離,慕名來考察了書湘門第餐廳以及餐廳使用的“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炒菜機器人。他還親自到國內考察了7家炒菜機器人公司,認定“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自動化程度最高、品質最優,最終決定優選與“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深度合作。

去年7月,徐維用“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方案,在東京赤坂開了一家24小時中餐廳“SMART中華 赤坂前”,餐廳開業後,菜品深受日本本地顧客歡迎,很快口口相傳,生意興隆,甚至時常有明星藝人及年輕網紅來吃飯打卡,徐維先生洞察到商機巨大,立刻決定一方面使用“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方案開第二家第三家店,另一方面簽下“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的日本店獨家代理,親自操刀在日本推廣“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

今年春節期間,徐維帶著“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全自動炒菜機器人參加來東京舉辦的JMA大展,這是全日本最大的餐飲行業設備展。“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一亮相即反響劇烈,震蕩了日本的廚房設備行業,衆多餐飲企業紛紛洽商合作,目前已經收到近百套訂單。

今年4月,趙勇夫婦借助“Hestia Inside”在紐約布魯克林核心區開了一家新店“Nice day”,此前,這對兒年輕的夫婦曾就讀北京大學,耶魯大學並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早在五年前他們就聯合另外一位同學共同致力于打造海外新中餐連鎖店,先後開了五家“Nice day”直營店,但是受限于廚師人手不足,以及難以保持口感和品質的一致性等問題,經營遇到了很大困難。

夫妻兩個一直堅定地認爲炒菜機器人是餐廳的未來,爲此,兩個人多次回國考察各種各樣的炒菜機器人,並先後使用過三家公司的産品,但是都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2023年,他們再次考察了市場上幾乎全部中餐炒菜機器人店最新進展後,堅定地選擇了“Hestia Inside”,認爲只有“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實現了全自動,以及“米其林推薦餐廳的口感、持續一致的品質、少油少鹽的健康、靈活多樣的菜品”四大優勢。

兩個人決定在紐約布魯克林店中心區用“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開一家新店。結果新店一經開出,立即獲得附近人群的歡迎。據趙勇介紹,開業第一天,一位在餐廳附近寫字樓上班的非裔男子點了兩個菜,贊不絕口,第二天中午就帶來三個同事一起來品嘗,憑借口碑傳播不斷積累忠實消費者。

更加奇妙的是在開業的短短一周內,居然吸引到了“北美廚神甄文達”到店訪問,得到他的高度好評,廚神表示他簡直不敢相信機器能炒出和上好廚師一樣水准的口味,菜品鍋氣十足。“You can smell it, the wok hei still here!” 你還可以聞到鍋氣呢!這家新店也幫助公司迅速完成了公司渴望已久的新一輪融資,目前的計劃是每兩周在美國開一家“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的“NiceDay”新店。

炒菜機器人出海破浪,創業教父孫陶然擬親自出任CEO

隨著越來越多的餐廳逐漸接受並産生依賴,實現公司業務層面短期和長期的良性增長。目前Hestia炒菜機器人已經取得美國 FDA、UL、NSF、FCC認證的全⾃動機械⼈系統,形成美國市場准入的護城河。公司已經與美國最⼤亞裔POS 平台MenuSifu和日本京未來株式會社合作拓展美國和日本市場,由合作夥伴向本土市場提供産品銷售、售後服務。

以美國市場爲例,美國有將近5萬家中餐廳,當前移民海外的第一批餐飲人因年齡問題,即將到了退休的時間節點,餐飲行業老齡化逐漸顯現,但大多數二代子女並不願意“子承父業”。Hestia炒菜機器人作爲後廚輔助設備降低了工作強度和壓力,不僅可以推遲第一代餐飲人的退休時間,甚至可以增強二代對餐飲經營的興趣,基于這種需求會産生新的市場機會。

相關數據統計,美國的餐飲連鎖化率高達50%,借助Hestia炒菜機器人,美國餐飲企業可以快速擺脫人的限制,更好搭建中央廚房和智慧供應鏈,獲得餐飲平台的紅利,培育自身的競爭力。回顧三十年前的日本正是由于壽司機器人的出現才成就了平價壽司、回轉壽司在日本的普及,現在壽司機器人普及率已經達到90%。

出海更加考驗創業團隊的綜合能力,比如團隊的國際化視野、研發和資本實力、資源整合調度的能力、全球項目操盤經驗等等,可一旦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將會形成較高的競爭壁壘,對其他入局者進行降維打擊。

燧氏科技的成員大多畢業于加州理工學院、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安⼤略藝術設計⼤學等全球知名院校,曾長期在海外工作和生活,對海外的文化、法律、市場十分熟悉,這爲出海奠定了堅實基礎。

青年科學家合夥人、燧氏科技CTO張沾利博士曾經是大疆早期研發成員,他親自帶領技術團隊對Hestia炒菜機器人進行六年四代産品叠代,打造了“蘋果型生態”,即“智能硬件+OS操作系統+終端應用”,將硬件、軟件、服務三者之間相互融合,爲用戶提供良好、完善的體驗,實現餐廳生産力與生産效率的大幅提升。

一位港大教授、一位懂餐飲的夫人、一位青年科學家,三個人組建了公司的創始團隊,將産品成功走向海外,並吸引了衆多投資大咖的青睐。據傳,孫陶然將效仿馬斯克親自出任公司CEO,希望將“Hestia Inside(八大廚掌勺)”推廣到全球,溫暖全球華人的胃。

孫陶然表示,由于炒菜機器人融合了餐飲和機器人兩大行業,初創團隊所具備的跨界能力就尤其重要,既要對餐飲行業足夠了解,還要有強大的軟硬件研發能力以及商業化落地能力,如果再能抓住出海機遇搭建起全球銷售網絡,那麽誕生千億級科技企業的可能性就很大,擁有明星創業團隊的燧氏科技具備成爲獨角獸的特質與潛力。爲什麽燧氏科技能夠在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關鍵的一點就是別人是“技術專家+餐廳”,只有燧氏科技是“餐廳專家+技術”。

0 阅读:9

財經作者陳琦

簡介:知名財經作者、鳳凰衛視特邀嘉賓、猩銳傳媒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