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區將這樣發展新質生産力

大美高新 2024-05-09 17:26:01

日前,西安高新區發布《關于加速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新生産力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新目標、新源頭、新支撐、新動能、新主體、新模式、新場景、新市場、新環境”等“9新”路徑,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爲發展新質生産力制定了“路線圖”。在此,我們一起劃重點,看西安高新區如何發展新質生産力。

目標是什麽?

劃重點:成爲引領全國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

2024年3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宣布將啓動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而成爲引領全國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也是西安高新區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階段性目標,時間節點是2030年。

此外,西安高新區還提出了一些量化指標,如新增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2個,累計落地全國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20個,累計獲批“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5個,先進制造業産值規模突破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0%等。

何爲關鍵?

劃重點:科技創新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産力産生和發展的第一步。

在“9新”路徑中,《方案》用“新源頭”“新支撐”兩個篇幅,從強化原始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兩個方面強化創新能力。具體舉措包括,著力搭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創新平台網絡,持續組織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核心技術攻關,全面提升“1-10”小試中試能力、“10-100”批量轉化成功率,成功轉化出系列標志性、前沿性重大戰略科技産品。

靠什麽支撐?

劃重點:提升優勢産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前瞻布局6大未來産業,信息化、工業化融合

新質生産力以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等作爲主要載體。但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忽視、放棄發展傳統産業,而是在推動既有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的同時,積極培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深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

《方案》在“新動能”“新模式”兩條路徑中提出,將提升“光電子、汽車、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5大先進制造業,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增材制造、衛星應用、5G”等5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前瞻布局“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及未來健康”等6大未來産業,同時啓動實施制造業數字化技術改造工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速推動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由誰來實現?

劃重點:企業

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力軍。根據《方案》“新主體”路徑的內容,西安高新區將促成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成長壯大一批龍頭鏈主企業、梯度培育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引入一批未來産業新主體。

到2030年,年度新增經營主體5萬家,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到800家以上,千億級、百億級規上工業企業分別達到2家、15家,省、市級“鏈主”企業累計獲批50家,累計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20000家、新物種企業450家。

有哪些支持?

劃重點:提供應用場景、市場機會和一流營商環境

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不斷拓展應用場景,需要新的市場機會,更需要能夠催生和壯大新質生産力的營商環境。而這些,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方案》在“新場景”“新環境”兩條路徑中指出,將探索建設新質生産力場景應用創新中心,每年發布30個“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場景清單,爲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測試空間及市場機會,同時謀劃實施無人配送物流試驗段、無人駕駛測試路段等場景應用示範項目;定期舉辦“新型工業化”場景應用創新大賽,每年征集一批創新場景及典型案例;聚焦于中小企業成長需求,引導社會資本建設一批大數據雲計算、5G領域新園區及標准廠房,加快集聚相關領域急需緊缺人才,促進金融、土地、涉企服務及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體制機制改革,營造適宜于新質生産力發展的一流營商環境。

市場在哪裏?

劃重點:“一帶一路”,RCEP,東盟

大力拓展新質生産力廣闊市場。

根據《方案》“新市場”內容,西安高新區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加速推動國際合作産業園建設步伐,同時鼓勵企業立足國內的同時,積極對接“一帶一路”、RCEP及東盟等新興市場,自建(共建)一批海外園區、制造基地及離岸創新中心,聯合開展重大科技創新研發及資本服務對接活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借助中歐班列暢通國際市場。2030年,招引世界500強企業分支機構300家,發展成爲“一帶一路”合作投資首選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