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華星CEO趙軍:OLED市場在快速增長,車載顯示是戰略增長點|最前線

36氪 2024-05-16 19:50:26

作者丨習翔宇

編輯丨邱曉芬

5月14日-16日,2024 SID國際顯示周在美國加州舉辦。這場被稱爲“顯示行業奧斯卡”的展會上,TCL華星發布了搭載自研印刷OLED、柔性OLED、MLED的近40款前沿顯示産品。

36氪獲悉,TCL華星CEO趙軍在展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介紹公司在印刷OLED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趙軍在演講中表示,OLED顯示屏進入快速增長的機遇期。在下一代印刷OLED顯示領域,TCL華星已實現畫質、功耗、壽命等綜合性能的全面突破,技術性能達到目前主流顯示技術水平。

目前,OLED顯示屏的主要技術路線有蒸鍍、印刷和光刻。其中,蒸鍍OLED技術是市場主流,但面臨成本較高的問題。印刷OLED技術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生産難度則進一步提高。光刻OLED技術的生産工藝最爲複雜,技術尚不成熟。

在參加展會前,趙軍與36氪等媒體進行了一場深度交流。趙軍詳細講述了TCL華星對于印刷OLED技術的市場預期,以及爲什麽TCL華星將技術推廣重心,放在醫療屏幕、筆記本電腦等中尺寸顯示領域。他還解釋了印刷OLED技術在降低成本、折疊屏手機應用等面臨的難點。

趙軍表示,OLED顯示屏的主要變化趨勢會在中尺寸,比如平板、筆電和高端顯示器領域,OLED顯示屏的滲透率會逐漸提高,這是目前業界形成的基本共識。不過,提高程度大概率無法像OLED在手機的滲透率那樣,占到50%以上,“可能占到10%—20%,不會超過30%,畢竟成本偏高。”

而通過11年的持續研發投入,目前TCL華星主導的印刷OLED技術已經趨于成熟,性能達到了足以産業化的水平,並且在成本競爭力上有巨大優勢。今年年內,TCL華星會實現印刷OLED産品的小批量量産出貨,第一支産品將是高端醫療顯示産品。

對于消費級用戶,TCL華星計劃最快明年,在筆電産品上實現量産。“慢的話可能稍微往後一點,但時間不會太晚。”趙軍表示。

以下是趙軍與36氪等媒體的采訪記錄(經過摘編)

媒體:本次參加SID國際顯示周,TCL華星的亮點內容是什麽?本次展出的産品中有哪些搭載了印刷OLED的技術?

趙軍:今年正好是TCL華星成立15周年,我們把比較新的技術在SID上做展示。展示的亮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印刷OLED方面。這次我們展示了14吋2.8K印刷OLED的升級産品。我們把印刷OLED升級爲印刷QD-EL,用量子點的技術替代普通的有機發光材料。它意味著我們的印刷OLED技術將在顯示的畫質、功耗以及産品的可靠性方面有更大的改善。

二是w-HVA廣視角技術。我們在傳統的HVA(液晶水平垂直排列技術)大尺寸顯示産品上,推出了廣視角的HVA 85吋産品(85" UD w-HVA Pro),這是目前市面上畫質最好的TV旗艦産品,畫質可以媲美OLED。采用的是TCL華星自主研發的w-HVA廣視角技術,實現了高達178度的視角,在不同的視角下均可以觀賞非常好的畫質。同時,産品的對比度、刷新率、畫質方面都做了全方位的提升,代表了TCL華星大尺寸顯示領域畫質方面的最高水平。

三是AMOLED技術。我們把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最新的技術帶到SID上,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全球首款7.85" Tandem三折柔性折疊屏,這是我們自研的三折屏幕,可以支持G形的折疊、Z形的折疊,可以滿足多場景的需求。同時我們最新的技術進展,也在小尺寸OLED上得到了體現,Tandem(串聯)、LTPO(低溫多晶氧化物)、PLP(聚合物分散液晶)多重低功耗技術組合,實現高亮度、低功耗、長壽命全面提升,而且畫質方面會得到非常強的提升。

另外,這次還展示了163吋的4K Micro LED産品,畫質非常驚豔,我們非常期待這款産品對于Micro LED在行業裏的産品化應用,能起到比較大的促進作用。

媒體:現在面板行業是LCD(液晶顯示)主導,但有OLED、Mini-LED直顯,還有Micro LED,您怎麽看技術路線之間的競爭格局?

趙軍:目前LCD處于非常成熟的階段,包括主流的手機、IT和車載産品,以及幾乎所有的TV産品上,LCD都是主要的應用,技術和市場空間都比較確定。

當下快速成長的市場是OLED。在手機方面,OLED已經成爲中高端手機的首選。在中尺寸領域,OLED滲透率會逐漸提高,主要是平板、筆電和高端顯示器方面。在以TV爲代表的大尺寸(顯示領域),OLED已經努力了超過10年左右的時間,目前來看,很難再有機會成爲TV産品的主要技術路線,還是由于成本的問題:成本和性能不均衡,帶來的性能提升有限,但成本比較高。所以TV方面,我們認爲OLED未來的空間非常有限。OLED在中尺寸的滲透率提高,目前看起來是確定的趨勢。

至于Micro LED,包括(其他)硅基顯示技術,目前的技術接近成熟,問題在于成本非常高,所以導致應用的場景變得非常窄。我們看好Micro LED在一些特殊場景的應用,比如說大尺寸、高亮的車載HUD(擡頭顯示)領域。因爲它的尺寸不大,成本相對不像TV那麽離譜,性能又有比較高的要求。在這些領域,Micro LED的技術有一定的空間。但未來,以Micro LED爲代表的先行技術,要成爲某些細分領域的主流技術路線,一個巨大的問題是成本要大幅度下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媒體:我想問一下TCL華星在印刷OLED技術的創新舉措,特別是針對中大尺寸産品,終端用戶能夠在哪些地方體驗到印刷OLED和其他顯示技術的差異?

趙軍:在印刷OLED上我們用了11年的時間,在畫質上,包括分辨率、像素設計等方面,還有器件設計、材料升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畫質方面,(印刷OLED)已經達到了主流的OLED水平。尤其對文本顯示方面,我們采用了Real RGB的像素設計,在文本顯示方面比現在的顯示方案有更加銳利、更加清晰的顯示效果。

在功耗方面,(TCL華星)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我們的功耗表現已經非常接近蒸鍍OLED的水平。後面隨著原材料進一步的精進,在顯示器件設計方面進一步的優化,我們在功耗方面應該能追上,甚至趕超主流的OLED技術。

在壽命方面,這本來就是印刷OLED的優勢,印刷OLED的開口率(每個像素的透光部分所占百分比)相較于傳統的蒸鍍OLED有2-3倍以上的優勢,這種優勢就可以轉化成發光效率,轉化成産品壽命。通過這些年的持續技術開發,我們已經把這部分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了。所以在壽命方面,我們實現了對主流OLED技術的趕超。

綜合來講,我們在産品性能達到了目前主流的顯示技術水平。同時在壽命、成本、靈活性方面(即柔性生産方面)又具備先天的優勢,我們非常看好印刷OLED在主流顯示領域未來的發展前景。

媒體:印刷OLED的産業化在加速,發展速度也很快。您認爲接下來要進一步的降低成本,更好的普及,當前存在的比較大的挑戰在哪些方面?

趙軍:我們現在用來進行産業化嘗試的線是5.5代線,産能較爲有限,也是一條低世代的線,其産能和成本的競爭力不足以把印刷OLED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我們更多的是依靠這條線做量産化的探索,一方面精進技術,另一方面和客戶探討未來大規模量産合作的可能性。

我認爲最大的限制是缺一條有充分競爭力的,有足夠産能的高世代生産線。我們要做這個決策畢竟要花不少錢,所以我們會在各種條件成熟的情況之下,適時地做決策。到那時候,可能印刷OLED大規模産業化最後的瓶頸就會被打破。

媒體:我有一個關于發展8.6代線OLED投資計劃的問題。現在業內也有關于TCL今年會投入數百億建8代線,尤其是8代的OLED線(的傳聞),對此您也什麽樣的看法?另外京東方也有優先做8.6代OLED的計劃,面對激烈的競爭市場,TCL將采取怎樣的措施?

趙軍:首先,我們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去建8.6代的OLED産線。這件事的決策取決于很多方面,包括內部的技術准備度、市場的競爭、行業技術的叠代趨勢,我們會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適時評估,並且做相應的決策,但眼下確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注:TCL科技發表了《澄清公告》,表示公司目前沒有新建8 代或8.6 代OLED 産線的投資計劃)

第二,您提到友商已經在高世代的OLED線做了投資。對TCL華星來講,在高世代的OLED或中尺寸的OLED路線上,我們會走自己的路,會按照既有的節奏進行穩步的推進。我們不會因爲別人怎麽做,倉促地跟進。而且TCL華星過往也不是按照這種套路來進行新技術的規劃的,我們是按照自己的路線、自己的節奏,在合適的時機做出決策。

媒體:IT用的OLED面板,您預計今年的市場需求是怎樣的?這一塊市場競爭很激烈、入局者很多,TCL華星計劃怎麽擴大市場份額?

趙軍:目前爲止,(OLED)以筆電和平板方面的産品相對偏多一點。因爲成本比較高,只能在高端或者旗艦産品上得到應用,數量目前看起來是比較少的。參照Omdia數據,2023年OLED筆電滲透率2.3%,OLED平板面板滲透率1.5%,OLED車載滲透率0.6%,目前由于成本的因素導致OLED的滲透率還是比較低。

我們一方面利用現在OLED的成熟産線,也就是T4産線,跟客戶在高端旗艦産品上合作,目前我們已經在做相關的産品開發了。另一方面,我們將依托印刷OLED的産線,推出TCL華星主導的印刷OLED的技術路線,希望把它推成中尺寸OLED重要的技術路線。可以說我們是兩條腿走路。

媒體:在車載方面,(TCL華星)今後的市場計劃能不能做一下分享?

趙軍:車載方面是TCL華星的戰略增長點。過去幾年,車載業務經曆了高速發展,未來幾年還會保持非常高的增長速度。我們的産品應用,過去以中控爲主,現在包括儀表、副駕和擡頭顯示等應用,都已經開始跟客戶展開具體的産品合作了。

過去我們的成長主要來自于國內客戶。從去年開始,我們把海外客戶的開拓作爲車載業務的重中之重進行推進,目前爲止進展還是比較良好的。基本上我們能夠聽到的主流客戶,我們跟他們都有産品合作或者項目的開發合作,目前都在正常推進。

媒體:想問一下關于折疊屏的問題,折疊屏的價格現在不斷地下探。作爲屏幕廠商,(TCL華星)對折疊屏成本的下探未來有什麽難點嗎?未來折疊屏會不會更普及?

趙軍:我們非常重視折疊産品的開發,在2020年就跟聯想Motorola RAZR産品系列進行戰略合作。到目前爲止,這個産品經曆了四代,尤其是第四代産品,我們一起做了屏幕的外觀設計,目前這款産品銷售狀況非常好。折疊産品裏,這是我們合作的第一支出貨過百萬的産品。通過這個産品,也證明了TCL華星在折疊産品的技術能力和量産能力。

在大折疊方面,我們做了比較長時間的技術開發和量産合作,在大折疊的産品上有比較豐富的産品量産經驗。這次在SID上展示的全球首款7.85" Tandem三折柔性折疊屏。除了是三折形態的創新之外,在低功耗技術上,我們把包括雙層蒸鍍的技術、LTPO技術,集成在一起。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和産品升級,能夠把折疊屏的痛點逐一解決。

一個痛點是功耗,折疊屏至少有兩塊屏,屏幕上占的功耗比較多。還有一個痛點是輕薄,折疊屏折疊後是兩層,相較于直板機的厚度和重量天然有劣勢。我們通過屏幕的精進,在功耗、輕薄方面做出貢獻,爲折疊手機的産品體驗提供價值,後面大家可能在市面上會看到越來越多搭載TCL華星折疊屏的智能手機。

(只要)包括屏幕廠商在內對整個折疊屏産業鏈,大家一起努力,我們認爲折疊屏成本進一步改善是有可能的。在保持折疊屏既有的高性能、好體驗的基礎之上,讓其價格變得越來越平易近人,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購折疊産品。

1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