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養寶寶這12個誤區要注意!

四囍丸子 2024-05-15 10:47:36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餵養是一門大學問,需要父母們用心學習和實踐。然而,由于各種原因,許多新手父母在餵養寶寶時容易陷入一些常見的誤區。本文將詳細分析這些誤區,並提供正確的餵養建議,幫助父母們更好地照顧寶寶。

1. 開水泡奶

開水泡奶是一個常見的誤區。許多父母認爲開水可以消毒,從而保護寶寶免受細菌感染。然而,溫度過高的水會破壞奶粉中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和免疫球蛋白等。冬天可以用55°C的水,夏天用40°C的水來泡奶粉,以確保營養成分的完整性。

2. 不按比例泡奶

配方奶都有固定的水:奶粉比例嚴格按奶粉罐上的比例配奶,一般是30:1,30ml水,一勺奶粉,奶粉要刮平。許多父母在泡奶時不按比例,要麽水放多了,寶寶吃不飽,營養不足;要麽奶粉放多了,奶濃度過高,對寶寶的腸胃造成負擔。因此,父母們應該嚴格按照奶粉罐上的比例泡奶,確保寶寶攝入適量的營養。

3. 沖奶時上下搖奶瓶

上下搖晃奶瓶會産生很多氣泡,寶寶吞入空氣容易腸脹氣。正確的做法是雙手夾住奶瓶,左右轉圈搖勻。這樣可以減少氣泡的産生,降低寶寶腸脹氣的風險。

4. 每頓餵水喝

母乳寶寶前6個月不需要額外餵水。母乳中80%都是水,能夠滿足寶寶的水分需求。奶粉餵養的寶寶可以在兩餐之間餵水,但餵水量不應超過奶量的1/3,以免影響奶量。

5. 吃奶時逗孩子

吃奶時逗孩子會影響寶寶的專注力,寶寶大笑或大叫時還容易把奶嗆進氣管。因此,在寶寶吃奶時應保持安靜和舒適的環境,避免逗弄寶寶。

6. 阻止寶寶吃手

寶寶在2-3個月齡會進入“口欲期”,喜歡吃手是正常的行爲。這是寶寶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應該強加幹預。父母可以經常清潔寶寶的小手和指甲,並給寶寶准備牙膠玩具,讓寶寶在咀嚼中發展口腔感知能力。

7. 一哭就餵奶

小月齡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多種,如猛漲期、腸脹氣、腸絞痛等。父母不能簡單地將哭鬧等同于饑餓。過度餵養會加重寶寶的腸胃負擔,影響寶寶的健康。因此,父母應學會辨別寶寶的哭聲,找出哭鬧的真正原因。

8. 過早添加輔食

寶寶在4-5個月齡會表現出對食物的興趣,但六個月前母乳和配方奶可以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過早添加輔食會對寶寶的脾胃造成傷害。因此,父母應按照兒科醫生的建議,在寶寶六個月後逐漸添加輔食。

9. 用嘴或大人的筷子餵食/用嘴吹食物或試溫度

這些行爲都非常不衛生。大人的唾液中含有許多細菌,容易通過這些行爲傳播給寶寶。寶寶的抵抗力較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父母應爲寶寶准備專用的餐具,並避免用嘴接觸食物或餐具。

10. 追著餵飯

追著餵飯會培養寶寶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挑食和厭食。父母應從小培養寶寶自主進食的習慣,讓寶寶在餐椅上吃飯,減少幹預。這樣可以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爲寶寶的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11. 給一歲內的寶寶吃鹽

一歲內的寶寶腎髒和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攝入過多鹽分會增加寶寶的腎髒負擔,影響寶寶的健康。因此,父母應避免給一歲內的寶寶吃鹽。

12. 6個月斷母乳

有些老人認爲6個月後母乳就沒有營養了,應該斷掉。事實上,母乳會根據寶寶的情況調節營養成分,而且母乳中含有媽媽體內的抗體,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因此,只要寶寶願意吃母乳,母親就可以繼續哺乳。

正確的餵養方式對寶寶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父母們應該避免上述常見的餵養誤區,並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餵養。同時,父母們也應該不斷學習和探索,了解寶寶的生長發育規律,爲寶寶提供最好的照顧和支持。

0 阅读:47

四囍丸子

簡介:堅持不懈,你將發現無數可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