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權威檢測佐證防曬衣行業亟須提升透明性和規範性

消費者導報 2024-04-12 10:44:03

4月7日,艾瑞咨詢聯合輕量化戶外生活方式品牌蕉下發布《中國防曬衣行業標准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指出,近年來防曬衣已經相對普及,但伴隨而來的是市場供需不對稱、信息不透明的情況,導致消費者權益存在被侵害風險的同時還影響防曬衣行業的信譽度。因而,防曬衣市場需要進行進一步規範和監管,以保障行業朝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需求旺盛  競爭激烈

《白皮書》采用行業調研、專家訪談、用戶問卷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選取全國各地的防曬衣用戶進行問卷調研。

現代防曬衣的靈感最早來自國外的皮膚風衣/防風夾克。在2007年之後,國內品牌蕉下對其加以改造升級,開創了現代防曬衣,但當時防曬衣還是聚焦于女性群體消費需求。隨後幾年,隨著消費者防曬意識的建立和防曬消費場景的豐富,消費者的防曬需求迅速增長,消費群體也不斷擴大,男性、兒童群體增長迅速。近兩年,防曬衣已經相對普及,市場從供給側推動轉變爲需求側驅動,市場體量也在穩步增長,隨之而來的則是競爭更加激烈。

《白皮書》顯示,在當前消費背景下,防曬衣市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多重因素。用戶防曬意識的增強、輕量化戶外活動的增加、穿著場景的多元化、防曬與時尚的融合、科技創新的推動等爲防曬衣市場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共同助推市場增長。

防曬衣是防曬服配市場的重要類型。《白皮書》顯示,防曬衣以超50%的市場占比成爲防曬服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預測2026年我國防曬衣市場規模將達到554億元。

當前,防曬衣市場呈現出多元競爭態勢,形成了戶外生活方式品牌、網紅/電商白牌品牌、垂類防曬品牌、傳統戶外品牌、運動品牌、常服品牌6大主流類型競爭的格局。

消費者已形成對防曬衣的全方位依賴,對防曬衣行業也有著較高期待。用戶基于不同天氣、體感、功能、場景下的真實需求,希望防曬衣既能夠全面滿足他們對防曬黑、防曬傷等方面的功能性需求,同時也能滿足對透氣、輕便、清涼等體感上的需求,希望提供全方位的保護和舒適的穿著體驗。《白皮書》顯示,目前用戶對防曬衣的需求性能應更加多元,僅是防曬功能已無法滿足用戶需求。《白皮書》顯示,70.6%的被調查者認爲防曬衣的性能應更加多元,而不僅僅是注重防曬。此外,63.6%消費者還希望防曬衣能有更好的親膚性,長時間穿著更舒適、款式更潮流,越來越接近常服,這些都反映出消費者對防曬衣的需求更加多元,希望防曬衣能更多地參與到日常生活中。在性能上,除防曬力外,透氣性、紫外線阻隔力、防曬持久度等成爲用戶更爲關心的指標。

標准缺乏  亂象滋生

《白皮書》顯示,防曬衣市場尚未建立完善的標准體系,絕大多數品牌未公開防曬衣的標准及數值,而是以感性化的詞語代替數值。就品牌公開的數據來看,大部分品牌在UPF值、紫外線阻隔率和涼感系數上做得還不錯,部分品牌如蕉下做到了6大標准及數值的公開透明,認爲一件合格的防曬衣需要在UPF數值、紫外線阻隔率、涼感系數、透氣率、耐洗度和克重6大維度標准滿足消費者在不同天氣、體感、功能和場景下的需求。

《白皮書》分析認爲,目前行業存在三大亂象:

一是缺乏規範性,偷換數值概念。據調研,UPF是國家對紡織品制定的防曬標准,用于評估紡織品對紫外線的防護能力,而部分品牌用UP-FAV誤導消費者,導致消費者誤以爲産品的防曬能力更好。事實上,UPF和UPFAV雖都是防紫外線測試中的指數,但二者有本質差異,前者表示測試樣品的最低值,而後者代表的是測試樣品的平均值,換句話說,用UP-FAV來衡量一件産品的防曬能力可能不太准確,有虛高的風險。

二是缺少檢測報告,特別是核心功能沒有檢測報告。當前,防曬衣産品的核心功能缺少檢測報告的現象較爲普遍,尤其在原紗防曬科技方面更爲突出。部分品牌聲稱産品采用原紗防曬,但卻未提供實驗室檢測報告。唯有通過耐洗度測試並符合標准的産品,方可確保其原紗防曬效果的真實可靠性。如果産品確實采用原紗技術,則必須進行耐洗度測試,並至少在産品介紹頁面呈現相應的報告。例如,基于GB/T8629—2017洗滌程序4N、連續洗滌30次、烘箱幹燥的標准,檢測合格,才能證明産品具備原紗防曬的技術。此外,市面上很多産品僅通過文字描述産品“透氣”“輕盈”“一觸即涼”等,卻沒有提供報告證明。

三是部分産品強調單一能力,其他數據不透明、不公開。市面上部分防曬衣品牌過于追求單一功能的極致化,如過于看重涼感科技,這可能導致消費者的穿著體驗不佳,甚至對身體健康造成潛在風險。而且,過度強調單一功能也與當今消費者對産品多元化的需求不匹配。除此之外,很多品牌的産品功能數據未公開,給消費者的選擇造成了困擾,同時也減弱了品牌的透明度和用戶信任度。

選購存痛點  市場待規範

《白皮書》顯示,目前消費者消費鏈路變長,問題卡點頻發,失敗的購買經曆仍有不少。由于用戶對防曬衣的功能訴求多樣化,需要衡量的性能變多,但目前缺少一個統一的、可量化的衡量標准輔助用戶決策,導致用戶決策流程變長,消費者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找測評、去看測評,才能選出來。即便做了前期的功課,由于各品牌對防曬衣性能指標公開程度不同,或是提供的信息僅限于一些感性化的描述,也依然難以進行具體的量化對比。

調查發現,71%的用戶認爲除了防曬之外還需要兼顧排汗等綜合性能;66%的用戶認爲目前産品介紹多爲感性描述,缺少量化數值參考;56.2%消費者表示“除防曬外,其他性能(如透氣性、涼感)等無法量化比較”;46.7%消費者認爲“很多産品性能只有感性化描述,無量化數值輔助判斷”;48%的用戶認爲防曬衣行業概念繁雜,理解成本高,且易混淆;33%的用戶認爲100元和200元價位的防曬衣,優劣如何,難以判斷。

《白皮書》指出,這些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防曬衣行業缺乏規範和統一的標准,導致部分品牌打擦邊球,誤導消費者,擾亂市場秩序。爲了保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呼籲各方聯手共同制定規範化的行業標准。

艾瑞數智消費行業專家楊俊麗認爲,目前防曬衣供需雙方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轉變,用戶需求對市場發展驅動的重要性愈發明顯,因而供給側更有責任構建一個更加規範、有序的消費環境,如此,不僅能夠幫助消費者決策、爲消費者的健康負責,對防曬衣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也同樣有益。

文章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0 阅读:0

消費者導報

簡介:消費者導報 洞察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