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神農架發現中華短趾百靈,爲何在我國很常見,在別國卻瀕危?

狸貓之一的動物圈 2024-04-10 13:20:14

信息來源于中國網湖北。

湖北神農架發現中華短趾百靈

4月6日,神農架林區觀鳥愛好者余建林、彭鴻、姜林組隊來到了陽日鎮南河邊尋找鳥類的蹤迹。這一趟可以說是收獲滿滿,拍到了各種各樣的鳥類,其中也不乏保護動物,但比起保護動物,更令他們欣喜的是,他們意外拍攝到了之前從未在湖北發現過的鳥類,而且還拍到了該種類鳥12只!

只見這形似麻雀的小鳥體長約13厘米,周身爲麻灰色,身體兩側有紅褐色斑紋點綴,頭部還有明顯的紅褐色眉紋;其初級飛羽偏短,三級飛羽較長。觀鳥愛好者們一致認爲這應該是百靈科的鳥類,但具體是什麽有待商榷。

後經過其他資深資深觀鳥人士和鳥類學者的辨認,確定這鳥爲湖北省鳥類新紀錄——中華短趾百靈。

神農架可不止是野人傳說很風靡,它同時也是全球14個具有國際意義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的關鍵地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1.1%!可以想象那邊的生物資源得有多豐富,據說神農架的鳥類種類占到了湖北省總鳥種數的80%,光是去年到現在,神農架就有15種鳥類新紀錄。

相信以後這片區域還會帶來更多驚喜。

中華短趾百靈

中華短趾百靈(學名:Calandrella cheleensis)是百靈科、短趾百靈屬的鳥類。說實話,它們有點其貌不揚,大部分人應該很容易把它們認成是麻雀吧?但細看之下,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

實際上麻雀比中華短趾百靈還豔麗,麻雀是有褐色的“大背頭”的,從頸部一直延伸到眼睛都有黑色的羽毛,腹部的羽毛基本是白色純色;兩側的黑褐色斑紋更大塊;腳是肉色的。而中華短趾百靈是上體羽毛是淺沙棕色,全身都有黑褐色縱紋分布;上腹部也還有黑褐色縱紋;腳是紅色的。

中華短趾百靈最理想的棲息地是沙子質地環境的草原和半荒漠,它們會以十幾只的數量組成小團體一起在草地或者白刺沙地中覓食,草的種子是主食,各類昆蟲是輔食。它們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分布于新疆、西藏東北部、甘肅、青海、甯夏、陝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東北、山東、江蘇、四川和台灣,在我國是常見物種,因爲其對控制雜草和昆蟲數量,以及傳播種子起到了重要生態作用,所以它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短趾百靈的數量在全球還是很健康的,它們廣泛分布于許多國家的草原和半荒漠,在大部分國家都是不咋受到關注的物種。但起在伊比利亞種群數量卻正在減少,在加那利群島和在大加那利島甚至被認爲是瀕危物種,在特納利夫島則是易危種群。

這種情況是怎麽造成的?

爲何在我國常見,在一些國家卻很瀕危?

其實我挑了個巧,雖然我這個標題是真實情況,但卻有點標題黨的意思。

那些短趾百靈瀕危易危的國家實際上是短趾百靈的部分亞種陷入那樣的境地。而動物亞種的意思是生物分類上,因爲形態特征、地理分布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同一個物種的不同群體。

亞種出現的原因就是這個物種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它們爲了適應不同地區的情況,而演化出了不同的形態構造或生理機能的情況,而不同的亞種之間基本上都是能交配繁殖的,因此有可能産生不同的亞種。可以說亞種是物種的長期進化動態和未來進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爲亞種們的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區,因此它們受到的影響是不同的,它們可能在某方面特別脆弱,像我上述說的特納利夫島和大加那利島,島嶼生態使得這些區域的短趾百靈亞種的適應性很差,很容易被外來入侵物種擠占了生態位,或者被大量狩獵。

因此就可能出現有的物種在我國是常見種,在別國卻是瀕危的情況,反之亦然。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