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零碳科技産業園內,綠色低碳“因子”無處不在

揚眼 2024-05-16 22:31:23

從科技園區到街邊公園、從城市地標到便民驿站,無錫零碳科技産業園自落戶無錫高新區(新吳區)三年以來,充分挖掘低碳技術應用場景,綠色低碳“因子”無處不在。

在建中的無錫交響音樂廳屋面,應用了國內首創的“太陽能龍鱗屋頂創新技術”。這些狀似“龍鱗”的光伏板表面帶有紋理,光伏板之間的連接點采用三向變軸調節支座,使得龍鱗光伏板與建築屋頂完美結合,可在各個角度迎合日光照射生産電力,並提供遮罩,有助于調節室內氣溫、濕度。建成後,龍鱗屋頂覆蓋面積達7000平方米,配備約12000—13000塊太陽能電池板,整個屋頂裝機容量達到1240千瓦時,可實現年均發電量120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准煤479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043噸/年。

此外,園內還建有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國字號”儲能領域質檢中心——國家高端儲能産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中心檢測能力覆蓋電池原輔材料、鉛酸蓄電池、锂離子單體等電化學儲能系統全産業鏈,同步建設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及動力總成測試平台。

即將建成開放的芯虹體育公園內,有一座城市驿站,其屋頂由鈣钛礦光伏板組成,這是該項技術在無錫市的首例應用。這些鈣钛礦光伏板外觀方面采用藍色紋理,結合公園整體低碳環保理念以及整體設計風格和功能需求等方面量身打造。光伏板采用高強度三玻與PIB封邊阻水結構設計,具備良好的結構安全性、水汽阻隔與耐候性能。項目總裝機量4.6kWp,年均4800度的發電量,意味著每年可以節約1.3噸標准煤,減少3.3噸二氧化碳排放,建成後可最大限度滿足驿站日常用電需求,基本實現“零碳”建築理念。

在無錫零碳科技産業園,朗新科技産業園(CPU空間)是江蘇首批以“零碳”爲標簽的科技産業園,園區通過部署新型電力系統與能源互聯網技術實現園區整體節能減排,綜合節能率達65%以上。在硬件生態方面,園區建築使用最高等級環保材料,實現建築與周圍環境和諧共生;樓宇采用大面積呼吸式玻璃幕牆結構,節能效果顯著;樓頂及挑檐布滿分布式光伏板,源源不斷地提供清潔能源;園區建有海綿城市系統,每年可對上百噸雨水進行資源化利用。在軟件生態建設方面,朗新持續以綠色低碳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豐富園區內涵,憑借自主研發的光儲充一體化平台、智能微電網運營管理平台、能耗監管平台、雙碳數字化管理平台等系統,實現對園區電、燃、水、熱等各類能源的綜合管控,高效提升能源管理及利用效率,在實踐中探索數字化綠色低碳園區的發展之道。

通訊員 朱立佳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季娜娜

校對 盛媛媛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