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號稱可代替石油,中國的儲量全球第一,現在爲什麽不提了?

秘聞娛超 2024-05-17 11:15:05

深埋在海底和極地凍土中的神秘物質——可燃冰,猶如一位沉睡的能源巨人,靜待人類將其喚醒。

這種看似普通的冰塊,竟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一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燒,可釋放出相當于164立方米天然氣的熱量!

難怪科學家將其譽爲"固體天然氣"、"未來的新型清潔能源"。

而我國南海海域更是可燃冰資源的"富礦",探明儲量高居全球之首。

但令人不解的是,近年來關于可燃冰的熱議似乎偃旗息鼓,那片深海的"能源寶藏"仿佛被遺忘在了腦後。

一、可燃冰是什麽,爲何被視爲新型清潔能源?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類似冰的結晶物質。但不同于普通冰,它的晶格內部卻囚禁著天然氣分子。

這些天然氣大多爲甲烷,被水分子層層包裹,形成了獨特的"籠型"結構。

打個比方,可燃冰就像一座由無數個小房間組成的大冰屋,每個小房間裏都關著一個甲烷"囚犯"。

這些甲烷"囚犯"一旦獲得自由,就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想象一下,點燃一塊可燃冰,它就像一個小型能量炸彈,釋放出的熱量足以煮沸一壺水!

更令人驚訝的是,全球可燃冰的總儲量估計高達2.1萬億噸,相當于全球常規天然氣總和的兩倍還多。

在這個能源日漸緊缺的時代,開發利用可燃冰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作爲一種清潔能源,可燃冰燃燒産生的二氧化碳比煤炭和石油要少得多。

如果能大規模開采可燃冰,將有望緩解化石燃料枯竭的壓力,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爲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貢獻一份力量。

此外,可燃冰在海底廣泛分布,許多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可燃冰礦藏",開發利用有助于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但是,實現可燃冰的商業化開采絕非易事。

這個"固體天然氣"究竟如何安全高效地"出籠",還面臨著諸多技術難題和爭議,這將是我們下面要探討的重點。

二、開采可燃冰面臨哪些技術難題和爭議?

可燃冰雖然潛力巨大,但要將其從深海"冰牢"中安全經濟地釋放出來,卻像是一道複雜的"解鎖"謎題。

首先,可燃冰多分布在水深300米以下的海底沉積物中,或者埋藏在永久凍土層內,開采難度遠超常規油氣資源。

據估算,開采每立方米可燃冰的成本或高達2000美元,尚不具備商業可行性。

可燃冰極爲不穩定,一旦開采環境的溫度或壓力發生變化,就會迅速分解,導致海底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同時,分解産生的大量甲烷若直接釋放,其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數十倍,反而加劇了氣候問題。

可燃冰開采還可能誘發泥火山噴發、破壞海洋生態等風險。

種種隱憂,引發各界對開發可燃冰的安全性和環境影響的激烈爭論。

目前,各國科學家正在探索更安全環保的開采方法。

例如注入二氧化碳或氮氣,置換出可燃冰中的甲烷;或者采用"固態流化"技術,利用水合物比水重的特性,將其從沉積物中分離。

但這些方法尚處于實驗階段,距離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未來,突破可燃冰開采的技術瓶頸,實現清潔高效利用,還需要全球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結語

可燃冰,這個沉睡在深海和凍土中的"能源巨人",既充滿誘惑,又隱藏風險。

它承載著人類對未來能源的美好憧憬,卻也考驗著我們的智慧和決心。

從全球能源供給和氣候變化的角度看,開發可燃冰確實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但面對開采過程中的種種挑戰和未知風險,我們還需要保持理性和謹慎的態度。

如何確保開采過程的安全性和環境友好性?如何降低開采成本,提高商業可行性?這些都是亟待攻克的難題。

科學技術的進步,爲人類逐步揭開可燃冰的神秘面紗提供了鑰匙。

但要真正實現可燃冰的商業化利用,還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公衆的共同努力。

這不僅需要加大科研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也需要完善相關法規和監管措施,平衡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1 阅读:276

秘聞娛超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