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也做消費降級?徒步成爲春遊新寵,真實的原因卻是……

成都商報教育發布 2024-04-16 08:40:31

記者 | 殷建

四月的成都,繁花盡開、草長莺飛。從天府農博園的五彩油菜花田到龍泉山上的桃花爛漫,從環城生態區花海騎行到“上春山”挖野菜,人們都在盡享公園城市的春光爛漫。

對于成都很多中小學來說,今年學校間的“春遊”方式增加了一些新耍法,除了往年的植物手工類研學、博物館裏聽科普,看起來最簡單、最樸素的“徒步”——逆轉成了春遊新寵!

圖源成都教育發布

對于很多成年人來說,倘若回憶學生時代,三個場景一定會是記憶最深刻的:運動會、春遊、畢業禮。

如今春遊並不是大家傳統中所想的一樣:坐上客車去到景區,和同學一起分享好吃的零食,而是更多采取了徒步的形式。

今年,成都商報教育發布記者發現,讓學生們參與徒步的學校變得更多了;成都不少學校都選擇了徒步。“徒步+勞動教育”“徒步+環保活動”“徒步+家國情懷”“徒步+長征體驗”……

“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也能夠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甚至還是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

學校選擇徒步的理由也很多,部分學校是受“跑馬熱”的影響,但考慮到學生年齡較小,還不適合馬拉松這樣的運動,但又想學生能夠有所體驗,于是選擇了更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徒步,還有學校是看重了“花費少,又是最好的鍛煉”。

記得在前些年,“春遊”與“徒步”因爲安全問題,很多學校想選擇卻不敢選,甚至有一段時間“銷聲匿迹”了。

今年,當徒步成爲新寵,除了“安全意識”的保障升級,我們更能看到教育改革發展背後,學校觀念的升級與學校治理的升級。

“讀過再多的書,你如果沒有看過世界,你也不能懂得書中表達的深刻含義。”

“或許,這也是課程改革落地的表現。我們的課堂本不該只有在教室裏,學校裏,就是要走出去,讓孩子們感受自然、甚至直面一些困難。”

和春遊不同,學生的徒步在線路選擇上,要有風景、有趣味、有難度、很安全,最重要的,還得有故事。

數千人出行,安全如何保障?學校其實也有自己的方法。

據四川省雙流中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一方面是提前聯系了公安部門、醫療單位進行現場保駕護航,“比如,過公路大路口的時候,交警部門會協助機動車避讓”。

另一方面則是從安全、紀律、環保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提前指導。“各個部門在校長的統一指揮下,提前開展了分工與協作,高一高二全體教師和家長志願者們還會進行全程跟班陪同,確保守好每一個路口,把好每一個關口,托底安全。”

崇州市崇慶中學校也特意成立了領導小組、籌備小組和醫療救護組,並對活動路線提前踩點考察,就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充分討論,制定詳實應急預案,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郫都區第二中學的學生在遠足過程中,也會讓學生幹部們加入到服務行列中,及時做好秩序維護、協助管理的相關工作。

此外,安全保障還體現在行進路線、出發順序、教師分工等方面。“我們選擇的道路,車流量小,安全性較高,路口也會提前協調交警和保安維持秩序。”如果有學生出現中暑或者突發情況,學校還有專門的老師組成服務隊,一路上開車爲大家進行“保駕護航”。

成都商報教育發布記者搜集了今年開展徒步活動的各個學校的亮點,也聽到學校與學生的心聲: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夠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甚至還能成爲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讓同學們能夠打破兩點一線的空間限制,得以深度體驗和感悟外部世界,進而感知世界的豐富多彩。

千名師生邊行走邊撿拾垃圾

四川省雙流中學

“全校高一、高二上千名孩子都參加了勵志遠足活動,整條路線裏程達到18公裏。雖然平常和家人也會路過一些區域,但和同學一起‘拉練’,這絕對是終生難忘!”

學校相關負責人談到,這場活動其實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生動注腳,看著孩子們攜手從起點走到終點,腿酸了都少有抱怨,相互協作,僅僅這4個小時,就成爲磨練意志力的最佳時刻。

18公裏包含了風景秀麗的生態公園,還有城鄉共融的麥野景觀、充滿曆史氣息的成學館、臥龍橋、八陣圖等等,“讓學生在感受春天氛圍的同時,也能了解城市的曆史氣息,更能爲環保做貢獻,還能磨練意志力,算是一舉多得。”

四千名師生徒步感受家鄉風光

四川省崇州市崇慶中學

由崇州市教育局指導,崇慶中學主辦的“遠足——用腳步丈量家鄉的美”社會實踐活動也拉開了帷幕。崇慶中學4000名學生走進“春天裏”。

身穿統一的服裝,跨過“出征門”,手握著紅色旗幟,學生們行走在崇州的大街小巷,還會唱著鬥志昂揚的歌曲。

學校發放了告家長書:“希望同學們在遠足中有所悟,以腳步丈量夢想,培養充滿自信、不怕困難、戰勝自我、勇往直前的優良品德。”

走進山區傳承長征精神

成都市武侯區西川實驗學校

西川實驗學校初二年級學生前往鶴鳴山開展了“栉風沐雨勇前行,徒步遠足憶長征”的實踐課程,希望能夠讓學生們重溫革命曆史、傳承長征精神。

對于一群十多歲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挑戰其實並不算小。

活動當天,同學們在乘車到達徒步基地後,經過簡單的熱身活動後,沿著陡峭小路蜿蜒向上。

剛開始進入山時,山路還比較陡峭,不過同學們還是迎難而上,學會在亂石爛泥中尋找合適的支點,確保在狹窄的山路裏輾轉。

狹窄的山路,陡峭的崖壁,大家都撐著傘在泥濘的道路中前進,小心翼翼邁出每一步,即便跌得滿身泥漿,同學們也會堅強地爬起來。

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徒步遠足始終是西川實驗學校的實踐課程之一。“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行走能拓展認知及思想的廣度和深度,只有做到邊走、邊看、邊思、邊想,才能真正用腳步丈量長征意志。

20公裏徒步腳也磨起血泡

郫都區第二中學校

同樣也是徒步,郫都二中的學生們則是整整走了20公裏。

學校儀式感拉滿,出發之前,郫都二中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斌爲本次活動進行致辭並授旗。值得注意的是,在遠足過程中,學生幹部們都會加入到服務行列當中,及時做好秩序維護、協助管理的相關工作。

盡管不少學生的腳磨起了泡、出了血,但師生們還是相互鼓勵、互相幫助,最終成功完成了本次活動,校長和老師們還在校門口迎接歸程的同學們,爲各班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

行走城市,動的是腳,用的是心,丈量的是我們熱愛的土地。

很多家長都提到,當自己看到孩子們的遠足,就能想起自己學生時代的春遊,遠足的背後體現的是學校對學生的意志與成長的關切。

通過這樣的徒步活動,邊走邊看,拿起筆記錄城市的脈動與鄉野的呼吸。慢慢地,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與周圍的人交流,學會思考我們需要怎樣的生活空間,如何與自然、社會相處,以及如何讓城市變得更美好。

而作爲媒體,我們看到的,是學校治理水平與學生素養發展的多元提升。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