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發表後,蔣介石也寫了一首,跟毛主席的比起來如何?

追夢的年 2024-05-16 23:21:42

毛主席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他身上頭銜很多: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政治家、軍事家等,同時他還是一位文人,寫下的很多詩詞至今都廣爲流傳。

在他的作品裏,《沁園春·雪》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裏面既有寫景又有詠志,描繪了祖國的大好風光,同時借帝王批判古代的封建制度,文末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更是點睛之筆。

這首詞寫成于1936年,但正式發表是在1945年,它的現世在國民黨中引起轟動。國民政府爲了能壓住《沁園春·雪》的風頭,下令所有“禦用文人”去創作,可成品出來後,反而出現綠葉襯紅花的效果。

蔣介石對此很不服,他也是寫出過“雪山千古冷,獨照峨眉峰”的人,在文學方面同樣有一定的研究。隨即老蔣也寫出一首《沁園春》,跟毛主席的比起來如何呢?

一、被埋沒近十年的佳作

1936年,中央紅軍已經抵達陝北,有了一片較爲穩定的根據地,可形勢仍然不樂觀。此處土地貧瘠,百姓自身吃飯都成問題,要多養活數萬紅軍談何容易。

且蔣介石正在調兵遣將,准備以優勢兵力圍攻陝北。內憂外患之下,毛主席決定打出去,用主動來爭取生存空間。同年2月,毛主席、彭老總率領紅一方面軍改稱的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作戰。

這時很多人其實心裏都蒙著陰影,不確定在重重壓力下,革命是否能取得成功。但毛主席生性豪邁,在低潮中仍看到了光明,故揮筆寫下了《沁園春·雪》,以詩言志。

只是他事務繁忙,也不願意宣傳自己在舊體詩詞上的造詣,因此往後近十年的時間裏,就我黨幾位高層看過,外界沒有傳播。

直到抗戰結束後的重慶談判,因爲老友柳亞子的一個詞牌名,讓主席的作品“暴露”了。

二、意外被人得知的詩詞

1945年8月末,爲了國內局勢的和平,毛主席、周總理等人不顧個人安危飛往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此舉出乎很多人意料,也被著名文人柳亞子稱爲“彌天大勇”。

柳跟毛主席是老相識,大革命時期曾一起共事過,他支持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三大政策,多次公開反對蔣介石。

日本投降後,老蔣幾次電邀毛主席來重慶,柳亞子最初以爲不會有人敢冒這種險,沒想到毛主席卻真的來了。所以在柳亞子的心中,此時的毛主席是一位舍身爲國的英雄。

1945年9月初,柳亞子前去拜訪身在毛主席,一番深入的交流後,柳亞子被主席的赤誠打動,他深信雙方能談出一個好結果。

會談結束後,柳亞子回到家中依然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靈感一來寫下了《七律·贈毛潤之老友》:

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彌天大勇誠堪格,遍地勞民亂倘休。霖雨蒼生新建國,雲雷青史舊同舟。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笑昆侖頂上頭。

詩中既有老友重逢的喜悅,又有對毛主席敢闖龍潭虎穴的歌頌,同時還流露出對兩黨和平建設國家的期盼,該詩很快就發表在中共主辦的《新華日報》上。

往後的時間裏,毛主席公務之余常常會跟柳亞子商討時事,偶爾也會在詩詞這一共同興趣點上深入交流。

柳亞子也是真的對主席有好感,不久再次寫下《1945年8月30日渝州曾家岩呈毛澤東》,將主席親身赴險的勇敢宣傳開來,起到很好的效果。

出于感謝,主席特意登門拜訪,而柳亞子趁機開口向主席要了一兩篇詩作。主席想了想,就抄寫《七律·長征》和《沁園春·雪》送給柳亞子。

前一篇曾在斯諾的《西行漫記》中發表過,後一篇還是首次贈人。柳亞子後來在這份手稿的紀念冊上寫下了經過:

一九四五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勝陵谷滄桑之感。余索潤之寫《長征》詩見惠,乃得其初到陝北看大雪《沁園春》一阙。

在看完主席的佳作後,柳亞子擊節贊歎,很快就和詞一首:

“次韻和潤之詠雪之作 不盡依原題意也

廿載重逢,一阕新詞,意共雲飄。歎青梅酒滯,余意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娆。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豔想秾情著意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雙十協定》簽署後,毛主席等人飛回延安,柳亞子將抄寫好毛主席的詞以及自己的和詞送到《新華日報》要求同時發表。

不過《新華日報》是我黨主辦的,在沒得到主席本人同意之前,不便擅自發表主席的詞作,柳亞子就退而求其次只刊發了自己的和詞。

首句“次韻和潤之詠雪之作 不盡依原題意也”,已表明毛主席也有一作,很多讀者看後都希望能看到中共最高領導人的文采。

重慶《新民報晚刊》的副刊編輯吳祖光,在一次文化交流會上遇到柳亞子,軟磨硬泡下,柳亞子同意將《沁園春·雪》抄給他們並刊發。

1945年11月14日,主席的詞被發表在《新民報晚刊》的副刊上,一經現世,瞬間引起轟動,《新民報晚刊》迅速賣到脫銷,其他報刊眼看如此火爆,便紛紛跟隨發表。

三、始終未被超過的絕唱

兩周後,重慶極有影響力的《大公報》也進行轉載,頓時整個山城都在討論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本來最開始民衆只是出于好奇,但事情傳播開後,性質就不一樣了。

以往國民黨對中共、對毛主席都是妖魔化宣傳,普通的民衆沒有太多消息渠道就容易被蒙蔽,但這首詞一出,誰還能說中共都是沒文化的大老粗?

雖然大部分百姓無法領會到毛主席詞中表達的思想,但從此中共、毛澤東的形象在他們心裏就完全不一樣了。

老友贈詞,贈出了政治效果,這讓國民黨的宣傳口非常頭疼,蔣介石下令必須要寫出一篇能壓倒《沁園春·雪》的作品來。

隨後陳立夫全力推動,上海、北平、南京等地的十余名教授還真寫出點東西,只不過大多數是酸腐之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國民黨《中央日報》主筆王新命所寫:

抗戰軍興,受命立功,擁纛東飄。當徘徊歧道,中夜惘惘;悚心怵目,舉世狂潮。寇患方深,阋牆難再,回首中原烽火高。卻倒戈,看殺人掠地,自炫天驕。

山河美麗多嬌,笑草莽英雄亦折腰。想翼王投筆,本矜才藻;押司題壁,夙擅風騷。惜誤旁門,終虛正果,勒馬懸崖著意雕。時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這些內容無論文筆還是眼界,跟毛主席的相比,始終是落了下乘。

蔣介石一看這麽多人都壓不過一個人,內心非常氣憤,他找來自己的筆杆子陳布雷問:你覺得這首詞怎麽樣?陳布雷倒是沒有奉承,直接說:氣勢磅礴,氣吞山河,實乃蓋世之精品。

這個答案讓老蔣非常生氣,他怒道:就算是精品,難道沒一點瑕疵嗎?不用遣詞、用韻,或者對人物的評價?

陳布雷還是有文人風骨,支支吾吾半天也沒有說違心的話。蔣介石越想越氣,隨便抓了個點攻擊:他裏面寫了那麽多皇帝,說明這個人有帝王思想,他想稱帝。

見領導都下結論了,陳布雷也只好附和:這個似乎是有一點。說完就聽到蔣介石把報紙往桌上一摔:

你去,讓報社把他的帝王思想暴露出來,另外再重新找批人,一定要寫出超過他的來。

陳布雷只好苦笑照辦,但不管再找幾批,結果都是自取其辱。蔣介石最後還自己寫了一首,同樣是成爲毛主席的背景板:

《沁園春·春》

春風和煦,春光暖融,冰解雪消。遍華夏大地,盡著新裝;南北江河複共濤濤。龍骧青山,鳳翥彩野,勃勃生機接天高。似錦繡,映晴空碧幕豈敢妖娆!

春來山河曾嬌,賴天光雨露並舜堯。慰外寇已逐,升平四海;萬民樂業,雨順風調。世無遺賢,仁德天下,正氣彰顯隱凶刁。展前程,展中華盛世,正當今朝!

只能說,境界不一樣,筆下的世界也不一樣。任國民黨怎麽寫,始終沒能超過毛主席的那篇。

這場沒有硝煙的文化戰不了了之,毛主席成功在全國人民心裏樹立一個很好的形象。

引起此次“風波”的柳亞子後來還專門寫信給毛主席道歉,主席則回信表示:總之是感謝你,相期爲國努力。

爲何毛主席這首詞,國民黨那麽多埋頭研究文學的“禦用筆杆”都沒法勝過呢?答案就在毛主席與柳亞子的一番談話間。

還是在重慶談判時,柳亞子剛剛接收了毛主席的手稿,詢問道:潤之,你詩中寫的風流人物是誰?是你自己嗎?

毛主席大笑著回答:風流人物就是廣大人民啊!真正心懷群衆、心懷天下的英豪,又豈是只知風花雪月的文人可比的。

5 阅读:38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