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後來才懂,孫悟空明明能摘下緊箍圈,卻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金寶講故事 2024-05-13 10:56:24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裏唯一一部神魔小說,全書充斥著大量玄幻神奇的描寫,是一部天馬行空且又耐人尋味的曠世巨作。

這一部著作的主角雖然是孫悟空,可圍繞著孫悟空身邊的一些配角同樣給讀者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好比豬八戒,作者吳承恩留給他的筆墨顯然不如孫悟空,可豬八戒那滑稽的形象仍爲《西遊記》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過,孫悟空最後成了佛,豬八戒卻沒有成佛,而且豬八戒通過觀察還發現一件事,孫悟空在取經路上明明能摘下緊箍圈,卻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一、讓孫悟空痛不欲生的緊箍圈

西天取經隊伍由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五個人組成,而孫悟空是最特別的那一位。原來孫悟空神通廣大,早在500年前就揮舞金箍棒以一人之力打進了玉帝的通明殿,其大鬧天宮的壯舉轟動了三界,可謂是威名遠播。

此外,孫悟空也是最桀骜不馴的那一位,而偏偏身爲取經領頭羊的唐僧卻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肉眼凡胎。

這樣的天壤之別逐漸讓孫悟空心猿意馬,是呀,孫悟空能上天入地,憑什麽要替一個迂腐木讷的唐僧端茶遞水、洗衣疊被?

西天靈山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這才有了觀音祭出緊箍圈,欺騙孫悟空的後續之舉。

此後的唐僧只要心生不悅,就將觀音傳授的緊箍咒反反複複念上幾遍,疼得孫悟空龇牙咧嘴、痛不欲生。

對于孫悟空來說,他不僅是花果山的美猴王,還是名動三界的齊天大聖,如今卻被一個緊箍圈折磨得生不如死。可想而知,孫悟空有多麽痛恨腦門上的這個金圈圈。

可孫悟空在取經路上明明有機會摘掉頭上緊箍圈,他爲什麽沒有這麽做?

二、摘下緊箍圈

對于“孫悟空能摘下緊箍圈”這個說法,相信一些讀者是不認可的。只因在《西遊記》的末尾,孫悟空成功地護送唐僧走進了雷音寺,完成了靈山交托的西天取經大業。

由于表現突出,孫悟空被如來封爲了鬥戰勝佛。孫悟空成佛自然心花怒放,他高興得手舞足蹈,卻發現陪伴自己14年之久的緊箍圈依舊堅挺。

原文寫道,孫悟空求助于唐僧,在唐僧的幫助下,緊箍圈這才從孫悟空的頭上脫落。這樣看來,孫悟空是無法摘下緊箍圈的。

如果這樣認爲就大錯特錯了,你要知道的是,孫悟空在路過金兜山的時候,就可以將緊箍圈摘下。

那時唐僧的取經隊伍路過金兜山,卻遭遇了一位妖王喚作青牛精。青牛精單憑槍棒就能和孫悟空鬥個平分秋色,于是當青牛精再摸出法寶金剛琢之時,孫悟空立時就敗下陣來。

爲了擊敗青牛精,孫悟空四處找救兵,可三界各路神仙的兵器法寶都被青牛精用金剛琢套走。

後來孫悟空才知道,這個金剛琢乃太上老君所創,由于餵養了大量的金丹,金剛琢聚集了一身的靈氣,能套三界萬物。

後來青牛精被太上老君降服,金剛琢也物歸原主回到了太上老君的手中,此時的孫悟空只要開口,老君必會將金剛琢借給孫悟空。屆時孫悟空只要拿起金剛琢對准自己的腦門,能套萬物的金剛琢自然會將孫悟空腦門上的緊箍圈吸走。

可孫悟空自始至終都沒有這麽做,孫悟空不是靈明石猴麽?他難道沒有想到這個辦法麽?

其實,孫悟空萬物皆明,他早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只不過孫悟空出于一些考慮並沒有這麽做,關于這一點,豬八戒後來才猛然醒悟。

三、豬八戒後來才懂

那時孫悟空被如來封爲了鬥戰勝佛,可豬八戒卻沒有成佛,被如來封爲了淨壇使者。聽聞這個消息,豬八戒再也按捺不住,他不管雷音寺裏還有衆菩薩、衆羅漢,直接頂撞了如來:“爲何他們都成佛,卻給我封一個淨壇使者?”

如來的回答很巧妙,他說豬八戒食腸肥大,而淨壇使者又能管理天下齋飯,是一件兩全其美之事。

其實,你若聽懂了如來對孫悟空的評價,就會發現孫悟空爲何能成佛了。書中是這麽寫的,如來對孫悟空說道:“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于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爲鬥戰勝佛。”

注意看,如來給孫悟空有個評語是“全終全始”,這才是孫悟空成佛的關鍵。

好比孫悟空當年因爲與唐僧不和這才戴上了緊箍圈,這就是“始”。到了雷音寺,孫悟空又在唐僧的幫助下摘下了緊箍圈,這就是“終”。只有“有始有終”,方能功德圓滿、方能成佛成聖。

倘若孫悟空真的通過金剛琢套走了緊箍圈,不就成了半途而廢?身爲靈猴的孫悟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才沒有輕舉妄動。

反觀豬八戒,他在福陵山明明接受了觀音的招安,可觀音前腳剛走,豬八戒就跑去隔壁的高老莊和翠蘭有了三年的婚姻生活。

過了幾年,豬八戒路過濯垢泉的時候又施展36變變成了一頭黑魚遊曳在水中,盤得七只蜘蛛精氣喘籲籲。

難怪如來會給八戒一個“色心未泯”的評語,這個“色心未泯”的“未”,與孫悟空的“全終全始”的“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綜上,《西遊記》看似是一部神魔小說,但此書的字裏行間裏無不透露著諸多奧秘所在,讓人細品之下受益良多。

2 阅读: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