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華文脈——三星堆:遇見四千年文明華彩

人民網 2024-05-18 14:36:04

編者按

在曆史長河中,中華文明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奔騰向前、生生不息。良渚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傳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寶……中華文明綿延古今、璀璨奪目。中華文明烙印在中華民族的基因裏,蘊藏在中國人民的智慧中。理解中華文明,才能讀懂中國。人民網推出“探尋中華文脈”系列外宣短視頻,尋找打開中華文化寶藏的鑰匙,揭示傳承千年的文明密碼,向世界訴說古老文明重煥現代榮光的中國故事。

“三星堆遺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響的,展現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爲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相互影響等提供了更爲有力的考古實證。”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參觀時如是說。

三星堆博物館中展出的黃金金面具。人民網記者 羨江楠攝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位于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西北鴨子河南岸的三星堆遺址,代表了數千年前古蜀文明面貌和發展水平,是同時期長江流域文化內涵最豐富、面積最大的都城遺址。

日前,人民網“看見中國”外宣融媒體團隊走進四川廣漢,探尋神秘的古蜀文明。

“考古工作是一直處于未知的解謎過程”

炎陽當空,塵土滿天。十幾把大遮陽傘,支撐在三星堆遺址的一處考古發掘現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許丹陽正在這裏進行田野考古發掘工作,手鏟挖土、清理遺迹、包裝文物、采集數據、記錄信息……這些是他的日常工作。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許丹陽接受人民網采訪。人民網記者 張榮攝

在四年的考古工作中,許丹陽發掘出過青銅扭頭跪坐人像,還有其他不少文物。考古挖掘中曾經碰到的難題,許丹陽記憶猶新。“在三星堆祭祀坑中,我們發現了許多象牙,由于埋藏時間久遠,它的質地已經軟化,像是快融化的雪糕。”在多方征集意見後,團隊最終用濕潤後的高分子繃帶,覆蓋在象牙之上固定形狀,再一根一根地把它們提取出來。“這就是我做的考古工作,一個不斷有驚喜、一直處于未知的解謎過程。”許丹陽說。

在發掘現場,記者看到有許多村民在專業指導下挖土。許丹陽告訴記者,“考古工作很多時間是在田間地頭,和土地打交道、和村民打交道。”田野考古是考古工作的最前沿,隨時會有新發現,事實上,一切發現最先都是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正如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說,“考古是人民的事業,不是少數專業工作者的事業。”

隨著科技發展,考古工作開始運用很多新技術和新方法。“比如我剛剛提到的高分子繃帶,還有三維建模、超景深顯微鏡等等,越來越多先進的技術被運用到考古工作中。”許丹陽說。這些技術的應用使文物發掘修複工作更加科學、系統和可持續。

“文物修複的過程就是我們的故事”

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與文物修複工作同步推進。身穿白大褂,仔細調整顯微鏡角度,觀察文物上附著的細痕,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修複師謝麗正在清理一個青銅頭像。“我們現在用了許多觀察類的新設備,我現在用的是體式顯微鏡,可以觀察到文物的細節,有助于更加准確地修複。”謝麗說。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修複師謝麗接受人民網采訪。人民網記者 張榮攝

因爲熱愛,大學畢業後,謝麗一直從事文物修複工作,至今已有十年。修複文物在許多人看來枯燥重複,謝麗卻對它始終充滿著新鮮感:“這個工作並不枯燥,因爲修複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不一樣的,帶來的體驗也是千變萬化的。”

“每一件文物都很珍貴,因爲它不可複制,也不可再生。”文物修複每一個步驟都很重要,急不得,要靜得下心、沉得下心,謝麗經常一坐就是一天。“我做的就是把殘碎的文物,原本地還原給觀衆。”謝麗說。

謝麗感慨:“每一個文物背後都深藏著屬于自己的曆史故事,也記錄著我們修複師修複的故事,還將承載著觀衆看到它的故事。修複的過程,就是我們的故事。”

“沒有三星堆,中華文明圖景就不完整”

2023年7月26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館。新館建築面積5.44萬平方米,是目前西南地區建成的最大遺址類博物館單體建築,布展共分“世紀逐夢”“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部分。文物修複後,就被送到博物館。

三星堆博物館館長雷雨接受人民網采訪。人民網記者 張榮攝

三星堆博物館館長雷雨介紹,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一部分是玉器、青銅器,這在全國範圍內常見;另一部分是典型三星堆風格的器物群,如青銅大立人、青銅神樹、青銅面具等,這些是三星堆遺址中最獨特、最輝煌的部分,也是老百姓最感興趣的。

1984年,雷雨來到三星堆遺址工作。1986年的兩次偶然發現,令古蜀王國震驚中外。雷雨說,這兩次搶救性發掘,至今仍令他記憶猶新。7月,磚廠工人挖土時,不小心挖到一處文物埋藏地,出土十多件玉器和石器,1號祭祀坑就此顯現。時隔不到1個月,磚廠工人在距離1號坑30米外挖土時,再次挖到文物,2號祭祀坑的發掘工作在炎熱的夏日馬不停蹄地開啓。坑內堆積疊壓著大量文物,有青銅頭像、立人像、大面具等。兩個祭祀坑的發現震驚世界,被稱爲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館那天,習總書記來到修複與保護中心來參觀,他詢問我金薄片的組合關系,又彎下腰去看文物架最底層放置的一半太陽輪,還和我們探討太陽輪的五等分,能感受到他對三星堆的文物非常熟悉,談起來非常專業,這令我印象深刻。”2023年是雷雨在三星堆工作的第39個年頭,他說,“總書記對我說40年做一件事挺不容易的,這些話對我而言是深深的鼓勵和激勵。”

三星堆博物館中展出的太陽輪。人民網記者 羨江楠攝

考古工作能證實中華文明悠久的曆史,也能證實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雷雨表示,三星堆遺址,一方面展現了古蜀人四千多年前的文明發展成就,改變了大衆對古蜀文化區域的傳統認知;另一方面,表明了以三星堆爲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極大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是多元一體的,如果沒有三星堆的發現,中華文明圖景就不完整。”(劉甯 王禹蘅 張榮 羨江楠 【德】奧利弗)

(責編:蘇纓翔、楊牧)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