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爲什麽會引發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患者平時需注意這些

熊貓醫學社 2024-04-03 10:42:35

對于普通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若是導致腳部磕碰或受到了外傷,都並不會給自身帶來太大影響,通常護理1-2天左右後,就會得到明顯的改善。但同樣的腳部磕碰與受傷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就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了,這極有可能會誘發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足則是糖尿病並發症中具有致命特性的嚴重病症,此類患者甚至還有可能會面臨截肢。

那麽,爲什麽糖尿病患者很容易並發糖尿病足呢?

第一:腳沒有得到足夠的血液滋養

一般來說,人體的血液循環是非常順暢的,血液能夠很好地將氧氣以及各種營養物質輸送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及組織,同時,它還能夠負責運送抗感染的細胞,並以此來保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

而若是在生活中養成了吸煙、飲酒以及熬夜等習慣,或是患有動脈硬化,那麽就極有可能促使下肢血管發生病變,導致下肢血管畸形或動脈硬化,在這種情況下,出現靜脈血栓或血管堵塞的幾率就會增加,血流速度也會明顯減慢,這對于腳部以及下肢遠端的影響,往往最大。

當下肢持續缺少血氧供應時,容易出現疼痛和痙攣症狀,局部還會幹燥和發紅並伴有間歇性跛行,若是情況較爲嚴重,則會出現潰瘍或壞疽。

第二:難以發現的足部損傷

在糖尿病病情不斷惡化的過程中,存在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就容易出現感覺神經受損,此時,患者幾乎感受不到熱、冷以及疼痛,腳對于外界的壓力和異物的感知敏感性也會下降,即使受到了外傷後,也很難及時發現,于是就會導致傷口不斷惡化或者感染。

第三:感染使病情惡化

如果患者長時間在炎熱、密閉的空間裏呆著,就會進一步增加腳部感染的幾率。糖尿病神經病變很容易掩蓋掉感染的典型症狀,使患者很難及時感受到紅色熱痛。

此外,腳上的輕微擦傷、水泡以及皮膚皲裂等,都會極大增加腳部受傷感染的幾率。當感染進一步發展時,就可能會造成深部膿腫以及骨髓炎,並誘發筋膜炎或壞疽。

那麽,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又應該怎麽做才能預防糖尿病足呢?

1.注意足部衛生‍

平日裏要盡可能用37℃左右的溫水洗腳,注重足部的清潔衛生管理;在洗澡前,務必先對水溫進行測試,不要用熱水泡腳以及洗澡,以免將皮膚燙傷,並使皮膚受到損傷或發生感染現象。

每次洗漱完畢後,要用質地柔軟的毛巾輕輕將雙腳的水擦拭幹淨,注意不要用粗糙的物品用力擦,以免將皮膚劃傷。

2.經常檢查雙腳‍

患者每天還要對腳跟、腳底以及腳趾縫隙進行仔細檢查,看看是否存在水泡、裂縫等現象,如果有,一定要及時處理,必要時立即就醫。此外,爲了防止腳部皮膚皲裂,還可塗抹一些身體乳,但要注意避開腳趾間。

3.選擇合適的鞋子和襪子‍

患者在鞋子和襪子的選擇上,也要以輕松、寬松爲主,每天都要及時更換襪子以及鞋子,並注意保持鞋內部的幹燥。出門穿鞋前,要注意仔細確認一下鞋子裏面是否有石頭或釘子,以免造成腳底破損,除此以外,還要盡量避免穿高跟鞋和尖頭鞋。

要盡可能全方位地照顧好自己的腳,避免出現任何性質的壓傷。如果腳部出汗的情況本就比較多,那麽也要注意一點,即千萬不要用滑石粉來洗腳,以免造成毛孔堵塞,進而誘發感染。同時,對于不透氣的尼龍襪也要盡可能“丟棄”,穿棉襪才是更好的選擇。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裳荌,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0 阅读:3

熊貓醫學社

簡介:提供原創、靠譜的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