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本經濟學的書

荊棘阿 2024-05-15 01:25:06
我每年看的書超過30本,多的時候也有四五十本,很多書看了一半就不看了,要麽是信息含量太低,要麽是我感覺有謬誤。 還有一些書看完了,覺得不適合推薦給讀者,閱讀難度太大,讀者買了也是浪費,放在書架上吃灰也不太好。 還是盡量推薦經濟,曆史,政治和國學的書,這些書比較有作用,是否實用是衡量好書的重要標准。 很久沒有推薦經濟學方面的書了,最近看了這本書,剛開始看的時候,感覺作者思想不太好,繼續看,發現是我自己的問題。 以前說人會有一個時代誤置,用後人的想法去理解曆史人物的觀點,那自然會覺得大有問題。比如說用當代的思想去理解亞當斯密的想法,那自然覺得他有很多地方都是有漏洞的。 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亞當斯密的觀點挺可笑的,比如說36頁,亞當斯密說分工有利于生産力的提升,舉例說“如果英國能以低于本國生産成本的價格從另外一個國家購買商品,那麽英國就能從這類貿易中獲益”。 當代的例子是美國能以低于本國生産成本的價格從全世界進口商品,結果是美國制造業空心化了。也就是美國短期獲利,長期受損。 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就用這種辦法滅掉了魯國,現在我們同樣用這種方法打擊美國。如果亞當斯密看過《管子》,可能就不會寫出《國富論》了。 除了時代誤置,還有一個文化誤置。 西方經濟的那些偉人,用的全都是上層對下層無限收割的文化來指導經濟活動,因爲西方幾乎沒有農民起義,偶爾有一點點俄羅斯那樣的農奴起義罷了。 但是中國早在公元前就已經喊出了“王侯將相甯有種乎”,如果按照西方經濟學那樣的思想指導國家經濟運行,最後就必定是災難。 所以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內心對西方經濟爲何走向死胡同再次有了驗證的感覺。 西方經濟學的那些思想領航者,其實都有非常明顯的缺陷,歸根到底,西方沒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統一國家,很多問題都沒有遇到過,只能從個體角度去思考解決辦法,最後一次又一次的犯錯。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要了解歐美經濟的問題,閱讀他們經濟學的書,其實非常有必要。 這本書在簡單科普和曆史的意義上也可以替代《西方經濟學》,不用講複雜的數據推導和圖表,只要講西方經濟的一些底層邏輯,以及西方經濟學的演變,對讀者理解西方經濟學的局限,還是挺有幫助的。 公衆號有個出版社自帶的鏈接,大家可以去看看,也相當于給公號吸點粉。
1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4-05-23 01:15

    懶得看書了,你這課代表寥寥幾句就總結完了,靠你了

荊棘阿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