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遭遇極端強對流天氣救災減災迫在眉睫

釩星物聯網 2024-04-03 11:46:13
連日來,我國南方地區強對流天氣頻發,江西南昌更是遭遇極端雷暴大風天氣。4月2日晚上7時,江西省氣象局啓動重大氣象災害(大風)四級應急響應。這是江西首次啓動大風四級應急響應。4月3日6時,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強對流天氣橙色預警和暴雨藍色預警,預計未來一周,江西仍將迎來伴有強雷電的短時強降雨,雷雨大風和局地的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圖源中國氣象局

什麽是強對流天氣?

強對流天氣是大氣中的一種劇烈氣象現象,通常包括雷暴、龍卷風、冰雹和短時強降水等。這些天氣現象往往伴隨著局部的風暴和降水,給人們的生活和財産安全帶來威脅。僅次于台風、地震、洪澇,主要表現爲風害澇害、雹害。

爲何南部地區多發生強對流天氣?

春夏之交是我國冬夏季風轉換的時期,南方暖濕氣流逐漸加強,攜帶有大量的水汽和熱量,而北方冷空氣仍有很強勢力,頻頻以適當的方式侵入暖濕氣團時,就會在形成垂直運動特別強的空氣運動。強對流天氣就是冷暖交彙的産物。

強對流天氣特點

1.季節性:江西的強對流天氣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和夏季,夏季高溫多濕,地面受熱後,空氣上升形成對流,當空氣中的水汽遇到冷空氣凝結,就可能形成雷暴雲團,從而導致強對流天氣的發生。

2.​地域性:不同地形對強對流天氣的形成和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例如,江西地形複雜,北部爲山地,中部爲丘陵,南部爲平原。山地地形可以迫使空氣擡升,增加對流活動,而平原地區則易于形成熱力對流。

3. 突發性強:強對流天氣往往具有突發性,預報難度較大。一場突如其來的雷暴或冰雹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給當地造成嚴重影響。

4. 破壞性大:強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風、暴雨、冰雹等可能導致農作物受損、房屋倒塌、交通中斷,甚至造成人員傷亡。“顆粒較大的冰雹,殺傷力不亞于子彈”。

應對措施

爲了減少強對流天氣帶來的影響,可以采取下列應對措施:

1. 加強氣象監測和預報:通過建立更加完善的氣象監測網絡和提高預報技術,提前預警強對流天氣,爲防災減災爭取時間。

2. 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加固房屋、改善排水系統等,以提高抵禦強對流天氣的能力。

3. 科普教育和公衆宣傳:通過各種渠道普及強對流天氣的知識,提高公衆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4. 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建立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對突發氣象災害的能力,確保在強對流天氣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應對。

5.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在受災情況嚴重的地區,借助應急救援類産品,提高救援效率,保障人民群衆的生命安全。

在強對流天氣發生時,常規的通信網絡可能會受到損壞,導致通信中斷。尤其是在偏遠的山區,受災程度更爲嚴重,救援工作面臨著極大的困難。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短報文通信功能,可以在無地面網絡支持的情況下,實現定位和通信,對于應急救援具有重要意義。

借助結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技術的戶外應急通信設備,用戶可以通過北鬥盒子的一鍵SOS模式向救援指揮中心發送求救信號,並准確定位自己的位置。在江西遭遇強對流天氣等災害時,這種功能可以幫助救援人員快速了解受災情況,迅速展開救援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指揮中心利用北鬥三號應急指揮箱通過短報文向各個救援隊伍發送重要信息和指令,這種能力爲江西偏遠地區的災害救援提供了重要保障,確保救援指揮中心與災區之間的即時聯系,有效協調救援資源。

天通哨兵可以對強對流天氣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提前做好防範措施,幫助相關部門提前做好防範措施,減少災害損失。

清明假期將至,各地需重點加強局地強降水、對流性天氣對旅遊、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風險管理。強對流天氣的頻繁發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威脅。面對這樣的挑戰,我們需要更加重視氣候變化的影響,加強科學研究和監測預警,提高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的能力,爲人民群衆的生命財産安全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江西強對流天氣

0 阅读:0

釩星物聯網

簡介:專注北鬥衛星定位&RDSS短報文和LoRa通信的軟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