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接到“警察局”電話,他的操作值得學習

中國僑網 2024-05-13 17:40:23

近期,各類電信網絡詐騙數量增多、花樣翻新,詐騙技術手段和方式不斷升級。海外中國公民被騙事件屢有發生,有中國留學生甚至被騙至第三國,還有受害者因上當損失幾千至數百萬不等。 “從多倫多到上海的被騙經曆”

小紅書博主@多倫多的橙子有點酸 近日發文講述其遭遇電信詐騙的經曆:“一位自稱是加拿大反詐騙中心工作人員Helen突然打來電話稱,我的加拿大ID被用來在上海注冊了一個電話,並進行詐騙活動。”

該博主爲厘清事實,查了一下Helen來電的號碼,發現竟然是約克區警察局的號碼,這讓他頓時感到糾結和不安。“這到底是一個真實的警告,還是一場精心編織的騙局?”

博主@多倫多的橙子有點酸 發文講述其遭遇電信詐騙經曆。

Helen隨後提供了該博主在中國申請電話的一些詳細信息。“比如注冊的號碼是多少,幾月幾日在哪個地址進行注冊等等,並讓我記錄下來,以便稍後轉接電話時提供給對方。”該博主寫道,“這時,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兩步走的詐騙計劃。”

第一步,先騙取我的信任;第二步,將我聯系到中國的反詐騙部門,從而提取我的個人信息,並進行進一步詐騙。這是一次典型的跨國合作的騙局。

該博主告訴Helen,信息中說的不是他本人。于是,Helen建議將他轉接到上海的警察局進行詳細彙報。該博主對Helen說,“如果你說的是真的,那我之後會主動聯系警察局進行核實。但現在你急迫地要把我轉接到中國的反詐騙中心,我感覺很不對勁。”

挂掉電話後,該博主聯系了多倫多警察局進行核實,警方告訴他,這類騙子確實會用一些技術手段,將他們的來電號碼僞裝成政府部門或機構,以獲取受害者的信任。

該名博主最後忠告:即使面對看似真誠的言辭時,也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此外,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手機卡號、家庭住址、姓名等基本信息,以防被騙。

花樣翻新 中國留學生被騙上百萬

早發現並及時止損,是面對電信詐騙的正確處理方式。近期,兩名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遭遇電信詐騙的經曆令人唏噓。

4月下旬,澳大利亞國立大學22歲中國女留學生安某被誘騙至泰國,遭詐騙近150萬元人民幣。詐騙團夥謊稱安某手機號碼上發出的非法信息導致某人自殺,而她若不支付800萬元人民幣,將面臨可怕的後果。

安某被騙子要求多次向指定的賬戶彙款,最後一次轉賬50萬元因金額過高未獲銀行批准。而後騙子稱他們可通過泰國當地的人脈幫助她不留案底,免于受到法律的制裁,進而將她誘騙到泰國。

所幸安某最終被警方安全找到,無生命危險。

另一位中國留學生徐某的經曆與安某類似。據泰國警方披露的信息,3月30日,徐某接到一通詐騙電話,詐騙團夥冒充中國警方,謊稱有人用她的身份證開通銀行賬戶,並轉走了騙來的錢,徐某若不按指示行事,其澳大利亞簽證將被吊銷。

中國女留學生在泰國被找到。

隨後,詐騙團夥將其誘騙至泰國並勒索700萬泰铢(約140萬元人民幣)。徐某在泰國期間,詐騙團夥曾向其父母繼續勒索錢財。察覺異常後,父母詢問徐某,發現她的回答漏洞百出,反應異常,“感覺有人在旁邊教她怎麽說話”。之後,徐某失聯,父母分別在國內和澳大利亞報警。

5月2日晚,警方在清邁一家酒店房間找到正在與詐騙團夥成員通話的徐某,並立即采取行動進行施救,徐某已于5月4日與家人返回中國。

提高警覺 勿貿然轉賬透露個人信息

在美國,專門針對中國留學生及年輕專業人士的騙局時有發生,美國聯邦調查局(FBI)5月10日爲此特意發出警告。

中國駐美使館近日也發布消息稱,近期,有在美中國公民反映,有不法分子冒充Costco超市中文客服,以個人名下賬戶被盜用、綁定的信用卡涉嫌違法犯罪並轉接國內警方通話等爲由實施電信詐騙,誘騙當事人提供個人信息、進行銀行轉賬。

駐美使館提醒在美中國公民,提高安全意識,注意防範冒充超市中文客服電信詐騙,避免遭受財産損失。如不幸遭遇詐騙,請及時向當地警方報警尋求協助。

解構電信詐騙常用手法。(來源:中國駐布裏斯班總領館)

此外,中國駐南非使館近期接報,不法分子冒充使領館工作人員,謊稱接電人涉案,需支付所謂“保釋金”,誘導其彙款轉賬,以實施詐騙。

駐南非使館提醒在南中國公民和機構,接到自稱駐外使領館或國內政府機關的來電、信息或郵件,尤其聲稱當事人或其家人涉及所謂“司法案件”“交通事故”“被綁架”“急病送醫”“納稅欠繳”時,請務必提高警惕及時核實,切勿貿然轉賬彙款或透露個人信息。

來源:中國僑網(ID:qiaowangzhongguo)

責編:馬海燕

暖心!他們將中醫診療和中文書籍送到僑胞身邊!

“我送母親三色冰淇淋”—非洲華人酋長胡介國

他,一位傳奇人物……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