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唯一的海港,曾經屬于德國

世界縱橫 2024-04-23 21:25:16

立陶宛位于歐洲東部,波羅的海東岸,面積約6.53平方公裏,人口約287萬。立陶宛的自然條件優越,有利于經濟的發展。

立陶宛屬于東歐大平原的一部分,地形以平原爲主。東歐平原是世界第二大平原,西至波羅的海,東至烏拉爾山,北到北冰洋,南到裏海、黑海。這片廣闊的平原包括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白俄羅斯,立陶宛等國。

立陶宛大部分地區地勢低平,最高峰位于東南部,海拔293米。立陶宛屬于溫帶大陸氣候區,但瀕臨波羅的海,受海洋影響比較大。立陶宛降水充足,溫度適中,夏季氣候溫暖,光照足,冬季時間比較長,多雨雪天氣。

立陶宛的降水比較多,境內分布著大片湖泊,據統計,立陶宛的湖泊總面積達到了880平方公裏,面積超過0.5公頃的湖泊達到了2830個,最大的湖泊面積約4479公頃。

立陶宛的河流也比較多,全境擁有722條河流,最大河流爲涅曼河,發源于白俄羅斯,在立陶宛注入波羅的海,全長937公裏,立陶宛境內河段長475公裏。立陶宛唯一的海港就位于涅曼河的河口地區。

立陶宛唯一的海港名叫克萊佩達港,位于立陶宛西部,波羅的海沿岸,涅曼河河口。通過涅曼河,立陶宛內陸貨物可以通過水路抵達克萊佩達港。

立陶宛的經濟對這座唯一的海港非常依賴,首先立陶宛的農業,立陶宛在農業方面擁有不錯的自然優勢。依靠這些優勢,立陶宛廣泛種植小麥、大麥等作物,提高農機利用率,發展食品深加工産業。據統計,立陶宛全國擁有6.75萬個農場,這些農産品經過深加工,制成各種食品,現在立陶宛是一個食品出口國,出口對象主要是歐盟。

其次在工業方面,立陶宛擁有深厚的技術基礎,早在蘇聯時期,立陶宛就是蘇聯的激光産業基地。蘇聯解體後,立陶宛的激光産業不斷發展,很多激光産品的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達到了50%,對于一個小國來說,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除了激光産業,立陶宛還發展木材加工、紡織、化工、機械制造、電子工業、金屬加工等産業,生産的高精度機床、儀表、電子儀器等産品行銷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立陶宛的工農業實力比較強,現在已經成爲比較發達的國家,人均GDP達到了23598歐元。不過立陶宛缺乏資源和能源,很多工業原材料依賴進口,能源也依賴進口。隨著經濟發展,立陶宛的進出口貿易額不斷提高,而立陶宛的進出口貿易完全依賴克萊佩達港。

作爲立陶宛唯一的海港,克萊佩達港就是立陶宛的窗口,如果沒有這座港口,立陶宛的經濟水平肯定達不到這種高度。克萊佩達港曾經屬于德國,德國名字叫梅梅爾。

克萊佩達曾經是德國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德國的國歌原本有一句歌詞,“從馬斯到梅梅爾,從埃施到貝爾特,德意志,高于一切。”梅梅爾就是德國的東部邊界,曾經駐紮德國海軍大量艦船,承擔著德國東部國防安全的重任。

一戰結束後,德國戰敗,根據《凡爾賽合約》,將包括梅梅爾在內的涅曼河南部海岸暫由國際共管,1923年,國際聯盟將其劃給了立陶宛,立陶宛的海岸線得到了延長,達到了90公裏,並且得到了一座重要海港。

立陶宛于1917年脫離沙俄獨立,當時立陶宛只有西北部一小段海岸線,這段海岸不適宜建設港口,如果沒有梅梅爾港,立陶宛經濟發展將困難重重。

立陶宛得到梅梅爾之後,將其改名爲克萊佩達港,不斷加強對港口的建設。現在克萊佩達港年吞吐量約770萬噸,進口物資主要是資源能源,出口物資包括各種工業品。克萊佩達的主要産業包括造船業,漁業,現在是立陶宛唯一海港,全國交通樞紐城市。

3 阅读: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