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冷饅頭還是一碗熱馄饨?這位流浪了20多年的老人被“偶遇”了……

上海黃浦 2024-04-17 14:20:27

南京東路步行街是上海乃至中國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順著南京東路往東走到盡頭,是高樓林立的外灘,展示著上海的繁華與未來。而穿過南京東路往北走,看到的是上海的往昔。

由于舊改征收,當下,龍泉居民區大多數居民已經搬走,但居委幹部們依然駐守在這個舊改居民們的“娘家”,碰上急難愁盼問題,用熱誠和真情服務好屬地的每個人。“這是我們扛在肩上的責任,填滿心裏的牽挂,都是應該做的。”居委幹部們的肺腑之言字字暖心。

兩個冷饅頭和一碗熱馄饨

這些年,龍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陸順鳳上班後的第一件事,總喜歡在居民區走一走、看一看,即使那些犄角疙瘩的地方,也布滿她的足迹。

3月中旬,在甯波路的過街樓裏,陸書記就“偶遇”了一位在附近撿紙箱的老人。他正坐在那裏吸著煙,陸書記以爲他是路過,就和居委幹部們叮囑了老人幾句,繼續向前巡邏。

坐在弄堂裏的老人,被居委書記“偶遇”

3月末,陸書記又再次“偶遇”了這位老人。她發現,他一個人憔悴地坐在弄堂裏,披著一件破舊的黑棉襖,雙腳裸露在外面。仔細一看,老人的腳腫得很厲害,血肉模糊,幾乎無法看出正常腳趾的樣子。陸順鳳揪心地問:“爺叔,你的腳怎麽腫成這樣?”老人聽到後,擡了擡頭,回答說:“得了甲溝炎。”在之前,陸順鳳和他說普通話,他並不理睬,這次順口說出的上海話,卻打開了老人的話匣。

“腫成這樣有去醫院看過嗎?”“去過了,醫生跟我說讓我好好休息,吃點藥就行。”陸順鳳半信半疑。走近一看,他身邊只放著兩個冷饅頭,一杯水。陸順鳳追問老人是否真的去醫院看過,老人堅定地回答她,“看過了,我會吃藥的。”她還了解到,老人是上海人,說自己有退休工資和醫保。“那怎麽會淪落到這步田地呢?”陸順鳳心裏充滿了疑問。

老人的腳不好,沒辦法走太遠,所以他收的紙箱不會太多,也換不了多少錢,陸順鳳心想。于是她不顧老人的百般推辭,去給他買了一碗熱馄饨。在買馄饨的路上,還買了消炎藥一起送給老人,叮囑他吃完飯後記得吃兩粒消炎藥。

老人接過了許久未吃的一碗熱騰騰小馄饨

在老人接過馄饨時,陸順鳳觀察到老人的左手也是腫的。她意識到,老人的病情有些嚴重,于是她撥打了110和120尋求幫助。警察來到現場後,問老人是否有身份證,老人搖了搖頭。警察又追問老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和家庭住址。老人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警察,警察核實後發現確實有這個人的信息。老人姓孫,戶籍在東台路上,那個地區在2015年動遷了。

警察詢問老人是否要去醫院,老人拒絕了。急救人員說老人如果感染嚴重,會導致壞血病,甚至器官衰竭。按照相關規定,只有當事人同意,才可以將他送往醫院救治。但老人的戶口簿上除了他自己,沒有其他任何人的聯系方式。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僵持,老人還是不肯去醫院,警察和急救人員只好作罷離開。

陸順鳳還是放心不下老人,所以她和社區民警協商,在巡邏時多關注一下老人的情況。後續,陸順鳳每一次路過老人所在的弄堂時,都會給老人送一些水和食物。她還實時將老人情況彙報給了街道,街道也同步將老人情況通報給了戶籍所在街道和居委。

反複僵持和一場“接力賽”

4月3日,陸順鳳在巡邏時,再次在弄堂裏碰到了老人。

“他當時看起來十分虛弱,快無法和我正常說話了,有氣無力的。”陸順鳳意識到情況有些不對,開始了救助“接力”。不久,老人戶籍所屬街道和居委的三名工作人員也來到了現場。

但是,脾氣很犟的老人還是不願意去醫院。“爺叔,你這樣不行的,爛成這樣會有生命危險的。”在陸順鳳的“恐嚇”下,經曆了反複的僵持後,老人總算勉強同意了。陸順鳳喜出望外,馬上讓街道管理辦、服務辦和救治站聯系,並撥打了110、120。但當所有人到位,准備擡老人上擔架時,老人卻又一次反悔了。

“爺叔,你這樣是不對的,上海的男同志可是很講信用的,你答應我了我才叫120來的,你現在說不去了,這麽多人等著你呢。你放心,不讓你花一分錢。”陸順鳳嘗試用“激將法”,這一招確實有效。最終,老人終于上了120被送往了醫院。

住進醫院後,醫生告訴陸順鳳,“老人患有腦梗、白血球高,還有高血糖、心衰等基礎疾病,健康狀態不容樂觀,扛不扛得過去就看未來這三天了。”慶幸的是,後續老人的狀態越來越好,順利渡過了這一難關。

想要救助這位老人,還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在之前等待救助人員的時候,陸順鳳想找一下老人身上是否有證件。經過老人許可後,陸順鳳翻遍了老人的衣服,但並沒有找到任何證件。根據警方調取的信息,老人已在外流浪了20多年。派出所的檔案裏甚至找不到一張老人的照片,他也沒有辦理第二代身份證。

據陸順鳳介紹,老人屬于失孤老人,後續可以走“特困”這條救助路線,政府每個月會有相應補助,可以住進指定養老院。但走這一救助程序,首先需要確認被救助者的身份,也就是需要被救助者的身份證。因此老人需要補辦身份證才可以進行後續的救助工作。

陸順鳳第一次報警時,老人和警察說明了自己的名字、身份證、戶籍信息,這些也被警察的隨身記錄儀所拍攝記錄,成爲了補辦老人身份證的重要證據。4月13日,老人戶籍所在街道和居委的工作人員告訴陸順風,老人的身份證已經補辦好了,被女婿送往了松江養老院。陸順鳳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完美,很欣慰。”陸順鳳說。在南京東路街道和龍泉居委、老人戶籍所在的街道和居委、警察、醫生,多方齊心協力下,一場流浪老人救助的“接力賽”終于圓滿完成。

龍泉居委會裏這些錦旗,都是居民對社區幹部們付出的肯定

當前,南京東路街道正深入開展“四百”大走訪,“雖然走訪的範圍是戶籍居民和實際居住居民,但看到這樣的流浪者,沒有任何一個社區工作者會不管不顧。這是一條鮮活的人命,我們必須要管。”陸順鳳說,知道他今後有著落了,有地方住、能吃上熱飯,她懸著的心終于安定了。

陸書記“愛管閑事”出了名

做了十多年社區工作的陸順鳳,自嘲自己是個“愛管閑事”的人。正是這份“操心”,讓許多陌生人收獲了一份難忘的溫暖。“只要是對老百姓好的事情,即使搭上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我都十分願意並且積極去做。我能夠幫到他們,既是他們的幸運,也是我的幸運。”龍泉居民區社區工作者的真切所言,正是黃浦成千上萬基層工作者的寫照。在居民們最需要的時候,他們始終以實際行動守護著這座城市,守護著萬家燈火。

記者 / 王月華 王佳睿(實習)

編輯 / 樊陸佳

圖片 / 王佳睿(實習) 受訪者提供

視頻 / 受訪者提供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