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心健脾最重要,記得多“吃苦”

小康雜志社 2024-05-05 11:10:53

晴日暖風生麥氣,

綠陰幽草勝花時。

——《初夏即事》王安石

告別春日和煦的風,立夏緩緩走到眼前。

北京時間5月5日8時10分,我們迎來立夏節氣。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立”是開始。和春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一樣,立夏也是一個轉換與過渡的時節。

立夏,“成物禮”

古人雲:“四月立夏爲節者,夏,大也,至此之時物已長大,故以爲名。”所以立夏的特點,是萬物都在生長,任性地、隨意地生長。人有成人禮,立夏便是萬物的“成物禮”。“晴日暖風生麥氣,綠蔭幽草勝花時。”這時,春播作物漸漸長大,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

立夏,意味著春天謝幕。

“春去也,亂紅舞”,眼看著明媚的春光將逝,人們不免有惜春的傷感,于是擺酒飲宴送春歸去,稱爲“餞春”。有詩雲:“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盡管距離氣象意義上的夏天還有一段時日,但人們習慣上將立夏作爲“夏之首”。此後,我國各地氣溫明顯升高,降水量和下雨的時間也明顯增多。

“青梅煮酒鬥時新”。立夏時節,江南的梅子開始成熟,一顆顆圓潤飽滿的青梅挂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沉甸甸的梅果,散發著清香,酸酸甜甜的,正是初夏的味道。

立夏·三候

古人將立夏分爲三候:一候蝼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說的是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蝼蝈在田間的鳴叫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在這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迎接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翻松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

立夏·習俗

嘗新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意思是在立夏之日品嘗時鮮食物。“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

立夏蛋

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孩子們還會玩鬥蛋遊戲。

立夏“秤人”

人們在戶外懸秤于大樹下,爲小孩和老人稱量體重,以檢驗一年來身體的變化。

立夏·養生

中醫提醒,立夏養生,重點是養“心”。此時人們要注意順應天氣的變化,注意養心。從陰陽五行角度來說,夏季屬火,在髒器對應心,在五味中對應苦,所以我們可以“吃苦”泄火,兼以養心。

起居:莫貪涼

立夏時節,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不可貪涼。立夏之後,晝長夜短,要注意“晚睡”、“早起”,睡好“子午覺”,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充足的體力。

運動:防大汗

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不要過于劇烈,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拳、太極劍等。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

飲食:清心火

立夏之後要養心補血,多吃點“苦”。因爲苦味蔬菜含有豐富的生物堿、苦味素,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不過在初夏時節,苦瓜、苦菜、蓮子心茶、苦丁茶等苦味過重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則容易傷腸胃、泄腹氣,因此腸胃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大便稀溏的人群,以及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應該謹慎食用。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能起到強心的作用。

精神:宜靜養

立夏後,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應重視的一點就是重視“靜養”,保持精神安靜,心情舒暢。還可多做偏靜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

初夏尤清和,美好亦未歇

我們迎風生長,奮發向上

人生終會如夏花般燦爛

▲制圖/桂穎

來源:小康視頻

作者:《小康》全媒體創意中心

海報制作:桂穎

微信責編:王芳

校對:周經韬

審核:田苑淯穎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