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質保成了笑話!車還在,廠沒了!

大濤觀察 2024-03-25 15:40:22

“買車就要買有終身質保的!這樣省心又省錢。”這樣的觀點曾經在一段時間內風靡整個車市。

不少消費者在購車時就特意選擇了提供“終身質保”的車型,希望能獲得更完善、更長久的質保服務。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終身質保”最終大多淪爲一紙空談。

終身質保的虛假承諾

隨著新能源車市的興起,各路“造車新勢力”紛紛加入戰局,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大肆宣傳著“終身質保”的優惠政策。

比如2019年,威馬汽車就曾公布,從7月1日起購車的首任車主可享受電池終身免費質保。

又比如愛弛汽車也承諾爲U5車型用戶提供“終身整車質保”等五大福利。

這些看似大手筆的承諾,無疑成爲了這些新銳車企搶占市場的重要殺手锏。

然而這些胸有成竹地出台“終身質保”政策的車企,大多在短短幾年內就先後隕落。威馬汽車、愛弛汽車乃至前途汽車等一大批造車新勢力紛紛倒閉,成爲了汽車圈裏的“過眼雲煙”。

原本被這些企業的“終身質保”所吸引,而掏錢購買了相關車型的消費者,如今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他們手中的車輛,要麽淪爲完全報廢的廢品,要麽維修和更換零部件時也支付不起高昂費用。一時興起的“終身質保”竟成了一個殘酷的笑話。

那些曾經還保持一定生産能力的傳統車企,也並非能夠完全兌現他們的“終身質保”承諾。比如陸風汽車曾爲旗下X7勁越車型推出“終身質保”,結果沒幾年該車企就已經破産。

再比如華晨中華V7也曾宣稱實行“終身質保”,但華晨汽車如今早已資不抵債,徹底退出了市場。

顯然,一味的承諾“終身質保”只是這些車企爲了吸引眼球,而不得不采取的營銷手段。

他們根本無法真正兌現這樣的優惠政策,最終只能徒留一地雞毛。對于消費者而言,這種虛假的承諾無疑是一種殘酷的欺騙。

終身質保的苛刻條件

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終身質保”無疑是一大福利,省去了後顧之憂。但仔細研究各車企的相關政策,你會發現這所謂的“終身質保”其實隱藏著各種苛刻的條件,實際上並非完全無條件。

首先,終身質保的適用範圍僅限于首任車主。

也就是說,如果你買的是二手車,即便車輛之前享有終身質保,這項權益也將隨車主變更而終止。對于那些把二手車作爲主要選擇的消費者來說,終身質保根本就不適用。

其次,各大車企對裏程的限制也是非常嚴格。

比如比亞迪要求每連續12個月的裏程不能超過3萬公裏,廣汽埃安設定每年行駛裏程不超過3萬公裏,長安深藍則規定每年行駛裏程不能超過3.5萬公裏。一旦超過這些裏程上限,終身質保就會自動失效。

這意味著,即便你買了享有終身質保的車型,也不能肆意讓它跑滴滴拼車等短租業務賺錢。因爲這樣做很可能會超出裏程限制,從而喪失質保權益。

再者,即便是日常使用中也要格外小心,一旦出現重大事故,比如追尾或者被追尾,都有可能導致終身質保失效。

就連電池包遭遇輕微碰撞損傷,也很可能被認定爲“非人爲因素”而不在質保範圍內。

此外,車主必須嚴格按照4S店的要求進行定期保養和維修,並且只能使用原廠零件。

如果你選擇在外修理店進行維修保養,那麽終身質保也很容易失去。有的車企規定,只要在外修理店保養一次,終身質保就會徹底失效。

最後,所謂的“終身質保”往往也並非涵蓋了汽車的全部零部件。

它通常不包括易損件,比如雨刮器、輪胎、刹車片、機油機濾、蓄電池等。這些配件的維修和更換,消費者依然需要自掏腰包。

可以說,所謂的“終身質保”承諾,其實隱藏著各種繁瑣的條件和限制。

它並非如消費者想象的那樣無條件、毫無顧慮。要想真正享受到這一權益,消費者不得不時刻小心謹慎,生怕觸碰了哪怕一絲一毫的條款禁忌。這樣一來,“終身質保”就失去了應有的實際意義。

那麽相比之下,傳統車企的售後服務是否更值得消費者信賴呢?

傳統車企更值得信賴

當我們看到一家又一家的造車新勢力紛紛宣布破産,連同他們口口聲聲的“終身質保”承諾一起落空時,不禁會對這些新興車企的真實實力産生質疑。

相比之下,那些傳統車企雖然未必能提供如此優厚的質保條件,但其品牌實力和售後服務網絡,或許更能讓消費者放心。

首先來看看這些傳統車企。雖然很多人對他們的産品質量有所擔憂,但畢竟這些企業根基深厚,在汽車制造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無論是資金實力、生産能力還是供應鏈管控,都要遠遠強于那些新興造車公司。

就拿長安汽車來說吧,這家老牌車企憑借多年積累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已經成長爲國內領先的乘用車制造商之一。

相比之前那些“終身質保”的造車新勢力,長安汽車無疑更有資格讓消費者放心選購。

再比如奇瑞汽車,它曾經也推出過一些涉及“終身”字樣的售後政策。但即便這些承諾最終無法完全兌現,消費者也能從這家企業身上感受到一些可靠的企業文化和服務理念。

畢竟奇瑞汽車作爲國內老牌自主品牌,在産品質量和售後體系方面都有著較爲雄厚的基礎。

而對于那些造車新勢力,他們雖然在忽悠消費者方面頗有一套,但實際實力卻捉襟見肘。

很多人可能還記得,威馬汽車、小鵬汽車等企業曾一度大放厥詞,承諾各種“終身免費”服務。但最終他們還是頂不住資金鏈斷裂,無奈倒閉。

這反過來也說明,即便一家車企看似實力雄厚,也難保不會遭遇資金鏈斷裂的命運。

何況這些新興造車企業從一開始就資金實力較弱,融資渠道有限。一旦遭遇經營困難,倒閉破産是必然結果。

所以在選車時,消費者更應該關注一家企業的品牌信譽和實際實力,而不是簡單迷戀那些華而不實的“終身質保”承諾。

畢竟即便擁有再優厚的質保政策,如果背後的車企很快就倒閉了,這些承諾也都只能成爲空談。

相比之下,即便傳統車企的質保政策相對簡單一些,但憑借多年積累的品牌影響力和完善的售後網絡,他們往往能更好地兌現對消費者的承諾。這無疑更值得消費者信賴。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那些新興造車企業的努力。

他們雖然資金實力有限,但也爲汽車産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新元素。

總結

對于那些聲稱提供“終身質保”的車企,我們都應該保持警惕和理性的態度。

只有真正實力雄厚、品牌信譽良好的企業,才有資格做出這樣的承諾,並真正兌現。

廣大消費者在選車時也應該以此爲標准,選擇一家值得信賴的汽車品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我會創作更好的文章。如果你對文章有什麽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討論,感謝你們的觀看。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