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住房“以舊換新”鄭州模式激發樓市新活力

中原網 2024-05-13 08:20:22

供需兩端協同發力 持續調整優化政策

“以舊換新”鄭州模式激發樓市新活力

4月1日,鄭州市促進房産市場“賣舊買新、以舊換新”政策全新推出;5月10日,鄭州宣布該舉措試點工作結束,正式進入全面鋪開階段。

二手住房“以舊換新”,鄭州並非首創卻“別具匠心”地打造出了“鄭州模式”。據中指研究院最新統計,自去年以來,全國支持商品住房“以舊換新”的城市超過40個,10余個城市已經開展相關工作,用以暢通換房鏈條,促進置換需求釋放。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群衆普遍面臨著二手房參與條件較高、可置換新房選擇少等難點、痛點。針對這些問題,鄭州在吸取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哪些完善與補充,目前成效如何?圍繞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國資入場加快首簽效率

業內人士認爲,“鄭州模式”最大的亮點便是居民二手住房由城投收購而後改造爲保障性租賃住房。相較于房企聯合經紀機構對舊房優先推售,在一定期限內售出舊房、購買新房的模式,此模式在促進“以舊換新”的同時兼顧保租房的建設籌集工作,實現了一舉兩得的政策效用。

基于此模式,在試點開始10個工作日之內,鄭州住房“以舊換新”迎來了第一批簽約群衆。

記者從鄭州城發安居公司了解到,試點工作階段,專班同步開通咨詢熱線,截至5月10日,共接聽群衆來電544個,現場接待群衆來訪58人次;符合收購條件的房源255套,經與換房群衆現場洽談,共有104套房源客戶確認換房意向,其中11名已與開發商簽訂購買新建商品房認購協議。

“報名參加‘以舊換新’後,去年8月份挂網上但沒談成功的房子,現在10天不到就收購了。”家住金水區農業路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已經和新房開發商簽訂完相關協議。

“身邊朋友看到我老房收購之後也都躍躍欲試了。”已經完成舊房收購的吳女士告訴記者,評估的收購價與市場成交價基本一致,整個評估流程非常市場化、法治化,切實讓群衆感受到了實惠。

據了解,鄭州促進房産市場“賣舊買新、以舊換新”工作按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政府指定鄭州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作爲收購主體收購二手住房,促成群衆通過“賣舊買新、以舊換新”購買改善性新建商品住房,全年計劃在主城區全面實施完成5000套。同時,政府政策鼓勵,群衆通過市場交易實現“賣舊買新、以舊換新”,全年計劃完成5000套。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鄭州是全國首個“以舊換新”從試點到全面鋪開的城市,實施方式提高了鄭州住房“以舊換新”群衆換房的效率,也非常契合當下的房地産新發展模式。

及時優化調整政策

5月10日,鄭州宣布試點工作結束,正式進入全面鋪開階段。記者了解到,此次調整明確在鄭東新區、高新區、經開區、中原區、二七區、金水區、管城區、惠濟區等市內各區全面開展二手住房“賣舊買新、以舊換新”工作。

此前鄭州的試點中,新房限定爲主城區房源、二手房限定爲金水區和鄭東新區。而此次正式鋪開後,無論是二手房還是新房,其覆蓋的區域範圍都在擴大。其中,新房擴大爲建成區的房源,二手房擴大爲主城區。

此外,之前的細則對二手房和新房要求比較嚴格。如二手房房齡不能超過15年,而現在則提高到20年,更多的二手房可以參與。新房方面,過去限定爲現房,現在放寬到現房和期房,不僅進一步提高樓市活躍度,也擴大了群衆對新房的選擇面。“我也可以報名了。”家住二七區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家房齡有17年,想換個面積大點的三室,知道該政策之後一直想參加,現在條件放開後非常激動。

“此次鋪開,使得政策更加到位和有效,也說明鄭州在更好滿足居民合理住房消費需求方面,注重持續調整優化政策。”嚴躍進表示。

收購與保租房相輔相成

“對于確定收購的二手房房源,我們將對其改造爲鄭州市配租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並在‘鄭好辦’APP統一配租。”城發安居公司相關負責人張曉冬表示。

“這對保租房的房源供給具有積極作用,也使得保租房工作可以更好更順利地推進。”嚴躍進認爲,二手住房後續消化的一個領域就是保租房。

記者采訪了解到,此前試點工作中,有群衆反映“新房限定爲現房,心儀的房源較少”,針對此問題,新政將新建商品住房條件調整爲“已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或商品房現售備案證等”,預售期房也可以參與住房“以舊換新”。

老房子收購之後,找不到滿意的房源怎麽辦?

“如果一個月之內沒有找到心儀的新房,二手房收購合同可以作廢。”張曉冬回應。

“換房群衆與新房開發商對接時,只需要補中間的差額,不需要付新房首付。”張曉冬對簽約群衆作出提醒,洽談成功後,二手房出售資金將劃入監管資金賬戶,款項用于購置新建商品房,二手房過戶相關稅費會直接支付至群衆。

同時,城發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爲收購主體,下一步,公司將進一步簡化業務辦理流程,高效統籌房屋評估、核驗等各個環節。同時,加強數字賦能,通過持續加強信息平台建設,逐步增加微信小程序、公衆號、H5頁面網站等報名渠道,讓數據多跑路、群衆少跑腿。

(記者 孫雪蘋)

zj

0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