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手工補息”被禁止,員工“自掏腰包”買存款屢禁不止

鄧行 2024-04-16 06:09:20

近日,鄧行長從網上公開信息了解到,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的《關于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于4月8日出台,要求從即日起,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此前違規作出的補息承諾,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

銀行“自掏腰包”被禁止

銀行自掏腰包“手工補息”被禁止的原因主要是爲了進一步規範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強化銀行負債內控合規管理。

手工補息原本是銀行對業務操作失誤進行的勘誤環節,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銀行網點將其異化爲繞開內部定價授權、實施變相利率補貼的違規行爲。

一些銀行爲了吸引存款,不惜通過手工補息等方式變相提高利率,承諾並支付高額利息,從而削弱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效果。這種做法雖然在短期內能夠吸引客戶,但卻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影響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業內對于銀行通過手工補息進行高息攬儲的行爲持有負面看法,認爲這種行爲擡高了銀行的存款成本,並暗藏多項風險,是一種“飲鸩止渴”的行爲。

首先,手工補息原本應當用于糾正業務操作中的失誤,然而一旦被用作高息攬儲的“通道”,就會嚴重扭曲其本源作用。原本是爲了勘誤和完善的環節,卻變成了銀行業務拓展的工具,這無疑是對銀行內部機制的濫用。

其次,通過手工補息進行高息攬儲會使這種行爲變得更加系統化、隱蔽化。這不僅會使銀行的內控機制形同虛設,還可能助長銀行內部的不正之風,滋生腐敗現象。

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爲嚴重擾亂了存款市場的發展秩序。當銀行爲了爭奪存款資源而采取不正當手段時,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就會受到破壞。這不僅會損害其他銀行的利益,還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造成威脅。

爲了規範市場,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了相關倡議,明確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的行爲。在息差已經處于緊平衡或危險狀態的背景下,不合理的定價策略可能導致銀行利潤受損,甚至影響整個市場的穩定。

因此,禁止手工補息也有助于防止銀行采取不合理的定價策略,讓銀行回歸理性競爭,更加注重內部管理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從而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公平。

員工“自掏腰包”買存款屢禁不止

隨著銀行季末考核的臨近,按期完成攬儲業績成爲衆多銀行員工的燃眉之急。在這種指標壓力下,不少員工紛紛轉向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台,以高息補貼的方式尋求存款客戶,以期迅速完成任務。

事實上,“貼息攬儲”已成爲銀行內部公開的秘密。一位在國有銀行工作數十年的張萍(化名)透露:“季末存款任務本來已經完成,但6月末突然又增加了50萬元的存款任務。我們銀行的獎勵機制是每拉來1萬元存款就獎勵員工5塊錢,因此我只好自己先墊付了250元,拉來了50萬元存款,存一天來幫忙完成任務。”

在北京某銀行從事市場營銷工作近十年的顧緯(化名)也表示,銀行業績壓力之大是衆所周知的。“盡管我們營業網點的營業額表現不錯,目前還不需要我補貼買存款。但業績要求擺在那裏,基數越大,任務的增量也就越多。”在顧緯看來,貼息攬儲是廣義上維系客戶的一種方式,就像請客戶吃飯一樣,但實際效果有限。

“如果不同銀行間存款收益差異顯著,那麽少量的貼息也難以改變客戶的選擇。然而,市場營銷工作就是要嘗試所有可能的方式來維護客戶,即使賠本賺吆喝也在所不惜。自掏腰包給客戶買禮品也是常有的事。”顧緯說道。

隨著月末的臨近,所謂的“資金掮客”也活躍起來。他們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頻繁發布消息,吸引儲戶。記者以有意存款爲由,咨詢了多位資金掮客,了解到不同銀行、地區和時間對貼息價格會有不同影響。平日裏存款貼息的價格普遍較低,但每月末尤其是季末時,貼息價格可以高達每萬元10元至18元。

資金掮客們解釋稱:“每家銀行都有考核任務,內部人員爲完成任務會掏錢攬儲。月末貼息價格在前一周才能知曉,價格漲跌難以預測。銀行差的存款業績越多,給到我們的貼息價格就可能越高。”

爲了規避貼息價格的波動,多位資金掮客建議提前預定存款沖量。具體操作是,儲戶在月底前與資金掮客協議好固定價格,月末需要時直接轉入資金。不同銀行的資金存入方式略有差異,但基本邏輯是登錄手機銀行,找到對應存款項目並輸入指定員工工號或掃碼確認。存入資金後,即可完成考核任務,中介會將貼息資金轉給儲戶。

然而,針對“貼息攬儲”“存款一日遊”等違規行爲,業內人士明確表示,這些都是不被允許的。監管層面對此也有明確規定,禁止儲蓄機構使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儲蓄存款。同時,銀行也在加大規範力度,禁止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並限制通過個人或機構等第三方資金中介吸收存款。

那麽,爲何在如此嚴格的監管背景下,“貼息攬儲”現象仍然屢禁不止呢?

根本原因是銀行業績考核體系。在過重的考核指標和壓力之下,基層機構和員工的行爲容易出現異化。

因此,銀行應平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防範的關系,處理好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系,給分支機構下達的考核任務應科學合理,讓基層機構和員工能夠合理完成任務。而不是下達一些不著邊際的任務,逼迫基層機構和員工自己去“想辦法”。

1 阅读:1053

鄧行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