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3年·牢記囑托拼發展感恩奮進勇爭先丨移民新村生機盎然

梅溪觀察 2024-05-08 09:50:49

屋舍俨然、村容整潔,産業興旺、民富村強,鄉風文明、人心思進。三年嬗變,南陽南水北調移民新村村村生機勃發。

南陽移民新村發展的腳步,因爲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節點而更加堅定铿锵。

2021年5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視察時看望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鄉親,“沿線人民、全國人民都應該感謝你們,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吃水不忘掘井人,你們就是掘井人”,並囑咐當地幹部要“讓移民群衆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河南省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唯一遷出區和重要安置區。爲了支持南水北調建設,南陽先後移民36.7萬人,其中新世紀大移民搬遷16.5萬人,市內7個縣市區安置10萬多人,在61個鄉鎮建設138個集中安置點,建成92個整建制移民村。

“讓每一個移民家庭、每一位移民群衆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這是堅持人民至上、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應有之義,也是推進共同富裕、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必答之題。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我市始終堅持把推動南水北調移民增收致富、安居樂業作爲重要政治任務和緊要民生實事,擔當實幹、笃行不怠,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培育和發展南水北調移民經濟新質生産力,全面有效改善提升移民生活質量。目前,全市移民新村基礎條件不斷改善、收入水平加快增長、穩定態勢持續鞏固的良好局面正在加速形成,家美民富村強的發展新畫卷徐徐展開。

家美——移民村變身宜居村

谷雨時節,一場新雨過後,淅川鄒莊移民村顯得格外清新。新鋪的柏油路直通農家,嶄新的小洋樓花草環繞,連排的溫室大棚內花果飄香……行走鄒莊,處處令人印象深刻。

村廣場附近,習近平總書記到訪過的鄒新增家幹淨整潔,一切都保持當初的樣子。今年71歲的鄒新增老人作爲村保潔隊隊長,每天巡回村頭堅持清掃保潔。老人的兒子鄒會彥已是村委會副主任,每天在村子裏爲村民服務。“三年來,女兒、兒子相繼考上大學,日子真的是越過越紅火,芝麻開花節節高,特別開心!”鄒會彥滿面笑容。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脫貧攻堅之後,重中之重是鄉村振興,要把移民新村納入規劃的前列。”回憶總書記看望鄉親們時的情景,鄒莊村黨支部書記鄒玉新脫口背出總書記的重要論斷和重要指示。

說到鄒莊村的華麗蝶變,鄒玉新侃侃而談。

說環境,三年間,鄒莊村實現了“三線”入地、雨汙分流,新修入村道路2000多米,新鋪油路3000多米,保潔隊全天候保持村子幹淨衛生整潔,村容村貌明顯提升。村裏打了深水井,家家吃上免費自來水。

說産業,龍頭帶動、三産並舉、共同致富。種植業,流轉土地1036畝,投資2600余萬元,建成溫室大棚353個,種植猕猴桃、草莓等,僅此,每年村集體實現租賃收益三四十萬元。成立掘井人合作社,每人每股1000元,保底分紅150元,已實現人人入股、戶戶受益。加工業,投資興辦箱包車間等,村民送完學生再上班,不受時間年齡限制,月收入一兩千元,顧家掙錢兩不誤。旅遊業,2023年3月成立旅遊公司,村裏46家農家樂提升改造,推出鄒莊特色套餐。村民有活幹、有錢賺,村集體收益逐年增長,村民醫保繳費連年減免。

說鄉風文明,成立紅白事理事會,定期開展星級最美人物、星級文明戶評選,人人爭當先進,家家比作貢獻。建成老年康養中心和文化廣場,閑暇,村民跳起了廣場舞,練起了八段錦。人心向上,家家思進。鄒莊村先後獲得“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全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級實踐交流基地”“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榮譽20多項。

目暏家鄉巨變,在福建經商多年的鄒莊村民鄒元中2023年返鄉創業,帶領村民種植中藥材,回報家鄉,助力鄉村振興。鄒莊村小學在校學生也由最少時的十幾人回升至百余人。

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鄒莊村聯合周邊3個村,啓動“大鄒莊”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智慧農業和特色種植在規模化高標准農田描繪新的發展藍圖。今天的鄒莊村,人均年收入較5年前翻了兩番,村集體經濟收入從5年前的不足5萬元發展到100余萬元,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鄒莊蝶變,引領南陽移民村建設如火如荼。淅川縣上集鎮張營村獲得“國家文明村鎮”稱號,鄧州市北王營村、社旗縣寇樓村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稱號,臥龍區楊營村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稱號,臥龍區東嶽廟村獲得“省級衛生村”“省級文明村”等稱號,鄧州市周溝村獲得“省級文明村”稱號。

民富——吃上“技能飯” 端穩“就業碗”

南水北調移民是爲黨和國家事業作出巨大貢獻與犧牲的特殊群體,“持續強化移民後續幫扶,確保穩定增收致富”是移民工作的中心任務。

我市通過惠民惠農財政補貼“一卡通”,爲移民及時足額發放每人每年600元的直補資金。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年來,全市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新技能、新業態培訓,加強移民現代農業實用技術、創新就業、農業科技帶頭人培訓,帶領更多移民探索致富道路。

“免費學習技能,掌握焊工技術,相信很快會找到一份好工作。”在近日淅川縣舉辦的移民後期扶持焊工培訓班上,參加培訓的淅川縣盛灣鎮宋灣村移民李向澤告訴記者。

同樣參加培訓的還有移民張秀珍、張靜,她們學習的是家庭護理。

如今在淅川,越來越多的移民像李向澤、張秀珍一樣,積極參加技能培訓,努力吃上“技能飯”,端穩“就業碗”。該縣移民局局長魯鋒告訴記者,全縣把“人人持證、技能河南”移民技能培訓作爲最大的民生工程,持續深入推進,實現了以培訓促就業、以就業促發展的目的,有力促進移民群衆學技增收,助力庫區移民築夢新時代。

南陽市南水北調工程運行保障中心(南陽市移民服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三年來,我市克服疫情、水災的疊加影響,開展移民創業就業培訓42511人次,提升了移民創業、就業水平,拓展了移民增收渠道。

伴隨著技能培訓,一部分移民捷足先登,跨上了創業致富的時代發展快車。

社旗移民邰景偉掌握仿真花制作技藝之後,在家鄉創辦仿真花家庭作坊,帶動村民共同致富。隨著生産規模不斷擴大,車間搬到了鎮上的移民産業園。在他的引領下,全縣各鄉鎮仿真花産業處處“繁花”似錦,100多家加工企業總産值突破兩億元,仿真花産業由此納入全縣産業發展規劃。

“80後”移民馬景生紮根鄧州移民新村,在田間摸爬滾打,熟練掌握現代種田技術後,流轉土地成立家庭農場,實現了收入翻番。

像邰景偉、馬景生一樣,不少移民運用培訓掌握的獨門絕技,成爲創業“黑馬”,創出一片新天地。社旗縣淅丹移民新村“安菜達”供港蔬菜、新野縣張灣移民新村“丹水人家”酸菜加工廠等,一個個創業發展案例生動講述著移民吃上“技能飯”、端穩“就業碗”的精彩故事。

“培訓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方”。據最新統計,目前,我市南水北調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7萬元,全市92個移民村有84個移民村超過安置地平均水平。

村強——從“輸血”到“造血”的嬗變

時間回溯到2023年12月28日,這一天對于搬遷到唐河縣的移民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當天,唐河縣召開南水北調移民村集體資産收益分紅大會,18個村分別得到4萬多元到12萬多元不等的分紅。

這在全省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後續幫扶史上尚屬首次,也是我市探索發展移民村集體經濟從“輸血”到“造血”的一個縮影。

移民要發展,産業要當先。爲深化南水北調移民後續幫扶,加快推進移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壯大,我市對標鄉村振興目標和要求,將92個南水北調整建制移民村納入全市鄉村振興示範村,創新産業發展模式。

善謀善爲,向新而生。由以基礎設施建設爲主向産業發展項目轉變,由一般性發展項目向形成經營性資産項目轉變,由分散使用資金向集中使用資金轉變,不斷提高移民扶持資金的使用效益。突破産業發展的慣性思維和陳舊模式,破解移民村區位優勢不佳和産業用地不足等難題,大力發展“飛地經濟”“園區經濟”“物業經濟”“電商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用心用情用力培育發展移民經濟新質生産力,增強內生發展動力,不斷壯大移民村集體經濟。

流水生産線不停運轉,做工的村民按部就班忙個不停。走進臥龍區蒲山鎮楊營村移民産業園,滿眼是繁忙的生産景象。置身其中,仿佛城市的工廠。

從老家淅川縣大石橋鄉楊營村移民到這裏的村民姚玉玲、闫桂鋒、王玉玲等,每天一有時間便來車間打工,每月有2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收入。

得益于距離南陽市城區近的區位優勢,楊營村整合移民扶持資金,在村頭集中建設標准化廠房,形成移民産業園區,先後引進南陽市德信行洲實業有限公司、河南懷南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僅廠房出租每年收益60余萬元,“物業經濟”顯現了“威力”。

與楊營移民村“物業經濟”媲美的,是宛城區紅泥灣鎮清豐嶺移民村的“飛地經濟”。

清豐嶺村協調使用臨近的小陳莊村村鎮建設用地30畝,投入移民資金720萬元,異地建設食品加工産業園,整體出租給南陽佳味有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兩個村按照7∶3比例進行收入分成。通過“飛地經濟”模式,清豐嶺村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26萬元。

在淅川縣城區鹳河路南側,縣移民産業園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座座現代化的標准廠房正拔地而起。淅川縣移民局副局長唐玉良告訴記者,投資3億元的移民産業園建成租賃後,可使9個鄉鎮38個南水北調縣內安置移民村集體收入增加1500萬元。

一村強不算強,村村強才算真的強。據統計,全市92個南水北調移民村2023年集體收入超過1800萬元,年收益10萬元(含)以上移民村53個。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我們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牢記囑托、開拓創新、勇毅笃行,讓南水北調移民群衆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南陽市南水北調工程運行保障中心(南陽市移民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興華說。

全媒體記者 / 陳傑超

圖片 / 崔培林 陳大公 張峰 張苗苗

編輯:齊 傑

初審:陳曉璞

終審:祿遠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