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頭建設先進服裝制造基地

經濟日報 2024-04-16 06:50:49

右上圖第三屆中國·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選品對接會現場。(服博會供圖)

左下圖爲廣東世泰服飾有限公司的智慧化生産場景。經濟日報記者 張建軍攝

3月28日,第三屆中國·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在廣東省汕頭市開幕,這也是國內貼身服飾領域最大原産地展會。目前,汕頭市家居服産量約占全國的45%,家居服名牌産品占全國的75%以上,2023年汕頭紡織服裝産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達1118.25億元。

汕頭提出要打造超2000億元級産業集群。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曆經40多年發展,汕頭紡織服裝産業也面臨著龍頭不強、品牌不響、智制能力較弱等現實瓶頸,産業如何升級轉型?日前,記者走進汕頭市各大園區、企業的工廠車間,了解産業集群轉型發展背後的故事。

完善産業鏈

“公司每年內衣産量約400萬件,每一件內衣從面料采購到成品出庫,都可以在汕頭實現一站式采購、全鏈條配套。”廣東華陽內衣有限公司董事長雷陽勇告訴記者,華陽內衣的發展得益于汕頭産業鏈的日益壯大和完善。

如今,在汕頭市一個個機器轟鳴的生産車間,一件件家居服等服飾從這裏出發走向世界各地……這背後依靠的正是汕頭市紡織服裝産業完整的産業鏈條,汕頭市聚集了從紡紗、織造、染整、輔料到成品的超萬家紡織服裝上下遊企業,已是全國最大的內衣、家居服和毛衫生産基地。

“我們每年耗用紗線近400萬噸,其中錦綸紗年耗用量達130萬噸,居全國首位。”汕頭市紡織服裝産業協會秘書長余少芬表示,紗線是紡織服裝産業之“源”,但卻曾是汕頭紡織服裝産業鏈條上較爲薄弱的環節。隨著汕頭紡織服裝産業的壯大,作爲産業上遊的紗線需求量日益高漲。余少芬說,尤其是錦綸,汕頭服裝企業對錦綸面料需求量很大,市場缺口依然存在。

“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6月,目前産品供不應求,正在全力加速生産。”廣東堅達聚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瑞鵬告訴記者。該公司是汕頭第一家錦綸生産企業。走進其紡絲生産車間,只見一條條錦綸長絲經多道生産工序,即變成了高彈力的錦綸紗線,該面料可用于運動服、防曬服、泳衣等貼身衣物面料。陳瑞鵬介紹,公司目前還有兩條新的生産線正在開工建設,將在今年6月底正式投産,將新增72個機位,屆時錦綸的年産量將由目前的1.7萬噸擴增至3.7萬噸。

需求量居高不下,爲何上遊企業數量一直不多?“由于前期投資規模較大、技術要求較高的特點,汕頭紡織服裝原材料生産的上遊企業較少。”陳瑞鵬說,原材料生産板塊的缺失,提高了汕頭紡織服裝産品的生産成本,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紡織服裝産品的競爭力。

對此,汕頭市在今年內預計還將新增4至6家錦綸材料生産企業,屆時錦綸年産量將提高至31萬噸。這也意味著,將大大降低本地企業的采購成本,汕頭紡織服裝産業鏈條將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汕頭堅持“工業立市、産業強市”發展思路,以貿促工、以工興貿、工商並舉,出台了“紡織服裝10條”等系列政策舉措,聚力延鏈補鏈強鏈,全力建設全國“技術最好、成本最低、速度最快、在途最短”的先進服裝制造業基地。

2022年至今,汕頭紡織服裝産業共有108個項目開工投産,總投資319.3億元,其中産業基礎設施總投入158億元。當前,率先布局的全球紡織品采購中心、智能化紡織工業産業園、展會展覽中心、産業總部大廈等汕頭“四大工程”建設正有序推進。

數智化轉型

訂單通過智能吊挂線自動進入各生産流程、每個衣架都嵌入了芯片可全程追蹤數據、智能吊挂系統將裁剪好的布料依次傳送至每道工序……走進廣東世泰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産工廠,多個智能化場景引人注目,這也是廣東省內首家5G內衣智能化工廠。

服裝市場快速多變、生産環節複雜,傳統紡織服裝企業一直面臨“老大難”問題,即如何提升供應鏈快速應變能力。對傳統的紡織服裝産業來說,隨著柔性化、定制化生産需求增長迅猛,數智化轉型升級成爲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制勝的有力抓手。

“從挂布區到裁片調度再到成衣、質檢、出貨全流程智能懸挂輸送,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出貨時間、貨品把控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根據客戶的需求趕制訂單,避免了貨物的囤積壓倉。”世泰服飾總經理吳維健介紹,一件全新的商品從裁片到成品包裝出貨僅需1.5個小時,這樣的速度已經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從家庭小作坊到現代化工廠,汕頭一家家傳統紡織工廠改頭換面,變身爲新型數字化工廠。曾經的喧囂與忙亂逐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數字工廠帶來的有序和高效。

比如,傳統紡織企業廣東榮昌紡織實業有限公司曆經了數十年的發展,如今卻更加“年輕”了。

在企業高速運轉的梭織面料生産車間裏,幾乎見不到工人,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數字化智能“大腦”。“從品質這一塊質量的把控,設備對織布環節生産的過程中是實時和精准的,有任何誤差的話都會立即停機修整。”廣東榮昌紡織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朝竈介紹,“將來引入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後,我們的生産效率將提升144%,能源利用率也將提高30%。”吳朝竈表示,數字化技術的引入,不僅提高了生産效率,還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

近年來,汕頭紡織服裝産業生産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6%,其中從原料加工、織布、印染、無縫産品生産智能制造就緒率達到75%。在織造端,汕頭各生産企業擁有緯編機3萬多台,經編機5000多台,織布年産量達180萬噸,無縫設備1.5萬多台,無縫産品年産量21億件。由此打破了大衆對傳統産業代表落後生産力的刻板印象。

提升競爭力

“我們把散落在各個鄉鎮的印染企業集中布局在印染園,經過升級改造,符合相關標准的印染企業方可遷入,現在的生産效率、節能環保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潮南印染園辦公室主任張烈鴻告訴記者。

印染是汕頭紡織服裝産業鏈上的關鍵一環,但同時也是産業鏈上高汙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環節。爲實現産業的可持續發展,2019年,汕頭練江流域183家印染企業全部停産,潮陽潮南兩區的紡織印染産業按下了“暫停鍵”。

同時“騰籠換鳥”。汕頭在潮南潮陽兩區布局了2個全國先進的新型印染園區,使用全數字化系統控制,全中控、染化料助劑自動化輸送、能源數智控制系統,並從紗線、織造、印染、檢測等方面分別成立了專項研發中心,提高科技含量、減少汙染排放,加快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

如今,走進潮南印染園,一排排廠房整潔明亮,再也聞不到刺鼻的異味。張烈鴻介紹,因園區集中供水供汽、工業廢水集中處理,企業端不再投資建設汙水治理設施及鍋爐供熱設施,減少了各種汙染物的産生,目前該園區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工業廢水MBR(膜生物反應器)項目。

目前,潮南印染園區入駐企業已達138家,除了118家印染企業外,園區還吸引了印染助劑、倉儲物流、精細化工和其他與印染相關的上下遊企業,初步形成了一條較爲完整的産業鏈條。“入園後,上下遊企業串門更頻繁了。”汕頭市龍鳳印染有限公司行政經理鄭玲龍說,如今園區內産業集群的集聚效應開始顯現出來,企業間加強合作,機遇也更多了。

園區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産業集聚的氛圍,也促使入園企業積極對設備更新換代,提質增效。汕頭市鼎泰豐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俊堅告訴記者,針織通常是用傳統染缸進行前處理,而該公司是采用創新應用了針織棉布平幅連續煮練聯合機,新設備可提高染缸利用率30%,比傳統染缸省水80%以上,減少汙水排放。“平幅煮練後,布料也更平整均勻,可減少缸內捆綁前處理産生的明顯折痕。”陳俊堅說。據悉,該企業還被評爲了“國家綠色工廠”“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迎新指出,隨著“粵貿全球”工程和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紡織服裝行業的綠色産品、制造技術、低碳可持續也將成爲構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經濟日報記者 張建軍)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