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能跟馬超大戰二百多回合,爲何卻被張飛一矛戳傷?這跟他喝了多少酒真沒有關系

半壺老酒半支煙 2024-02-14 20:14:22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如果三將軍聽到這個排名,肯定又會大吼一聲:“葭萌關之戰,俺老張打得馬兒第二天不敢出頭;在潼關與馬兒大戰二百多回合的許褚,被俺一矛戳傷;馬超沒戰必敗,憑啥排在老張前面?”

張飛其實是個很大度的人,他義釋嚴顔、不與劉巴計較、先後向諸葛亮龐統認錯,對魏延出任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也沒有半點生氣的意思。但是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果在漢末三國時期真有人當著張飛的面說馬超更強,比較“謙虛”的張飛,也是萬萬不肯答應的。

論人品,張飛可能還略勝關羽一籌;比武功,張飛也絕對不在馬超之下。如果讓許褚在關羽、張飛和馬超之間選一個對手,他肯定首選馬超、避開張飛,堅決不跟關羽單挑。

許褚怕關羽不是沒有理由的:建安五年的徐州下邳土山之戰,許褚與徐晃聯手,也沒打過關羽,要不是夏侯惇及時出現纏住關羽,就沒有後來的“土山約三事降曹”,建安五年的官渡白馬、延津兩戰,曹老板無奈之下,就得派夏侯惇、夏侯淵、許褚、張遼、曹仁、曹洪一擁而上群毆了——當時典韋早已被張繡的小兵幹掉,張郃高覽跟顔良文醜還是一夥的呢。

在曹營諸將眼裏,顔良文醜就是無敵的存在:徐晃二十回合被顔良擊敗,徐晃跟張遼聯手對抗文醜,結果是張遼被撂倒戰馬,徐晃被追得差點跳河。

顔良四刀砍死魏續宋憲二十回合擊敗徐晃,曹營諸將“栗然”縮首,“虎癡”許褚也變成了大貓。

顔良四刀砍死呂布八健將中的兩個,關羽斬顔良誅文醜也只用了五刀。如果說斬顔良有突襲的成分,誅文醜那可是全憑力量與速度,來不得半點花巧:“忽見十余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走!’與文醜交馬,戰不三合,文醜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醜,腦後一刀,將文醜斬下馬來。”

在曹營諸將看來,顔良文醜是不可戰勝之人,而關羽則是戰無不勝之人,只有像龐德那樣的愣頭青,才會擡著棺材去襄樊單挑關羽,老奸巨猾的徐晃,則是抛下多年交情,要趁著關羽手臂有傷撿便宜——只要能在單挑中擊敗關羽,他就可以吹噓下半輩子了。

許褚做事還有一些底線,也不是什麽時候都犯虎癡,他跟徐晃聯手尚且打不過關羽,所以他後來從不在關羽面前叫囂,在當陽長坂,面對單槍匹馬據水斷橋的張飛,許褚也沒有強出頭:張飛是夏侯惇夏侯淵的侄女婿,跟老曹家好像也有點關系,我和文聘、李典、樂進、張遼、張郃沖上去把張飛擠進河裏,曹仁和兩夏侯肯定不高興,沒准兒還會在背後放冷箭(夏侯淵箭術比文聘張郃都高明),我們被張飛戳死,可能連撫恤金都拿不到。

許褚在漢中之戰時曾經硬氣一回,結果很淒慘:“爲首大將乃張飛也,挺矛縱馬,直取許褚。褚舞刀來迎,卻因酒醉,敵不住張飛。戰不數合,被飛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馬。軍士急忙救起,退後便走。”

許褚酒醉敵不過張飛,這只是他的借口而已,事實上他跟張飛單挑的時候,早就應該醒酒了。

許褚爲什麽輸給張飛,咱們一會兒再說,現在回過頭去看看在潼關渭水許褚與馬超那場大戰。

很多人都說那場打鬥是馬超占了上風,因爲許褚熱得赤膊上陣,而馬超好像連汗都沒出。但是細看《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裸衣鬥馬超,曹操抹書間韓遂”就會發現,那一仗至少是平分秋色,而且許褚可能還占據一定優勢。

許褚之所以脫铠甲,並不是體力不支,而是因爲他“身高八尺腰大十圍(小說和史書都這麽說)”太胖了,胖人比較容易出汗,但這並不影響許褚的耐力,所以最後許褚尚有余勇可賈:“兩個又鬥到三十余合,褚奮威舉刀便砍馬超。超閃過,一槍望褚心窩刺來。褚棄刀將槍挾住。兩個在馬上奪槍。許諸力大,一聲響,拗斷槍杆,各拿半節在馬上亂打。”

打到最後,仍然是許褚“力大”,撅斷馬超長槍後,許褚手裏那半截是有槍尖的,而馬超手裏那半截只有槍鑚,要是許褚會用槍或劍,馬超可就危險了。

要不是曹操擔心愛將受傷而指揮大軍混戰,就讓許褚和馬超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死磕,鹿死誰手還真是一個未知數。

馬超和許褚在潼關那場單挑頂多能算平手,跟張飛大戰于葭萌關下,明顯是馬超落了下風。且不說是馬超首先動用暗器,就是僅看第二天二人的表現,也知道馬超拉了松套:張飛抖擻精神要與馬超來個二番戰而被劉備和諸葛亮阻止,馬超在軍中說一不二,卻也沒有到關下挑戰——如果馬超第二天還有力氣和膽量挑戰,劉備和諸葛亮也未必能攔住張飛。

熟讀三國的讀者諸君都知道,時間是站在劉備一邊的:張飛可以在關上坐等,而馬超卻拖不起。馬超勞師遠征,後方還有人在張魯那裏說怪話,馬超進退維谷,但凡有一成擊敗張飛的把握,也不會頓兵堅城之下,直到後院起火,才借坡下驢投降了。

我們可以說潼關之戰許褚與馬超平手,也可以說葭萌關之戰馬超與張飛戰平,于是有意思的問題就來了:要論武力值,許褚約等于馬超,馬超約等于張飛,爲什麽許褚在張飛面前不堪一擊?

許褚武功或許不如馬超,或許也不如張飛,但是在幾個回合之內被張飛一矛戳下馬去,這差距有點大得讓人難以置信,如果只用醉酒當借口,說服力也不大——張飛喝醉了酒,雖然打不贏呂布,但是呂布也不敢窮追不舍,就更別提傷到張飛了。

我們細看許褚喝酒敗給張飛的全過程,就會發現許褚根本就沒有爛醉如泥,而且早就醒酒了,在軍隊行動安排上,也很聰明機靈。

許褚當時自告奮勇去抵禦張飛、保護曹軍糧道,也是一時沖動,到了烽火線就後悔了,但是說出去的話不能咽回去,他只能繼續吹大氣:“吾有萬夫之勇,豈懼他人哉!今夜乘著月色,正好使糧車行走。”

許褚說的“他人”而不說張飛,實際是心存僥幸:萬一今天值班打劫的不是張飛,我不就能圓滿完成任務了?

許褚一點都沒醉,他月夜行軍,就是要避開張飛的鋒芒:老張也喜歡喝酒,這時候可能正喝高了在睡覺吧?

許褚“喝醉”決定出發的時候剛剛太陽落山(日暮),漢中冬天和夏天日落時間不同,咱們折中算晚上六點,二更則是晚上九點至十一點:“二更已後,往褒州路上而來。行至半路,忽山凹裏鼓角震天,一枝軍當住。爲首大將,乃張飛也。”

過了二更又走到半路才遇到張飛,讀者諸君可以算一算許褚該不該醒酒了。事實上按照三國原著的描述,許褚吃飽喝足勁頭正足,當年的水酒上幾次廁所就沒了:“褚痛飲,便乘酒興,催糧車行……許褚當先,橫刀縱馬,引軍前進。”

毛宗崗、李贽、李漁、鍾伯敬評本的《三國演義》中並沒有許褚“不覺大醉”的字樣,不知道什麽時候,某些版本中忽然多出這四個字來,好像許褚打不過張飛,全是酒惹的禍。

許褚“不覺大罪”可能是起源于不太通順的“壬午本”,說張飛在虎牢關單挑呂布五十回合後“漸漸槍法散亂”也是這個“壬午本”。事實上“壬午本”不但語言枯燥幹澀,有些描寫也完全不靠譜,比如在那本書中,許褚應該是被張飛一矛戳死了,事實上許褚比曹操曹丕和劉備還能活呢——他一直活到魏明帝曹叡繼位,還晉封爲食邑七百戶的牟鄉侯。

“壬午本”說了許褚大醉,也說了許褚必死:“爲首大將乃燕人張益德也,挺矛驟馬,直取許褚。褚舞刀來迎。只一合,一矛正中許褚眉心,翻身落馬。”

別說是張飛的丈八蛇矛,就是被普通小兵用紅纓槍戳中眉心,許褚也是十死無生,這也是筆者不太贊同“壬午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抛開修剪得面目全非的“壬午本”不提,咱們還是來看看許褚敗給張飛的真正原因——其原因並不複雜,甚至簡單到一句話就能概括:狹路相逢勇者勝,許褚怕了,所以敗了。

許褚怕張飛而走夜路,在氣勢上就弱了一頭,加上長途行軍一直緊繃著神經,半夜裏聽到張飛大喝一聲,沒有一頭栽到馬下,許褚已經算是夠膽大的了,倉促應戰再加上夜色不明,一個疏忽被丈八蛇矛趁虛而入戳中肩膀,那已經之許褚此戰最好的結局了。

張飛只劫糧不索命,許褚負傷逃走,他根本就沒去追——可能張飛在朝中當中郎將的時候,沒少跟許褚喝酒,所以見好就收,也沒有趕盡殺絕。

虎癡許褚畢竟不是真虎,他在長坂橋沒有對張飛出手,在漢中又想趁夜溜過,心裏還是對張飛有所忌憚,所以碰到避不開的張飛,難免束手束腳,如果他遇到的是拿大刀的關羽或老對手馬超,打不過也能跑得掉,還真未必會受傷。

酒後犯罪不免刑責,許褚喝醉也不是敗給張飛的主要原因,這就給我們留下了這樣兩個問題:如果是在大白天,許褚和張飛在全盛狀態下交手,多少回合能分出勝負?許褚不醉酒,有沒有擊敗張飛的可能?

0 阅读:241